重磅我国蔬菜市场年运行分析及2
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包括
根类菜包括白萝卜、胡萝卜;
茎类菜包括洋葱、莲藕、大蒜、生姜、马铃薯、莴笋;
叶类菜包括菠菜、大白菜、大葱、韭菜、芹菜、生菜、甘蓝、普通白菜(小油菜);
花类菜包括花椰菜、蒜薹;
果类菜包括冬瓜、扁豆、黄瓜、南瓜、茄子、青椒、番茄、西葫芦;
菌类菜包括平菇、香菇。
▲-年我国蔬菜价格走势(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下图同)
一年我国蔬菜市场运行分析1、蔬菜价格波动具有季节性特征▲-年我国蔬菜价格走势及周期性波动情况与往年相比,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依然呈现,但表现为弱“W”形,波动态势放缓,周期收窄,波峰波谷压缩。第一季度,由旺盛的“双节”消费拉动,节日效应呈现,蔬菜市场价格由年初的较低水平快速升至全年高点,3月菜价较近3年同期上涨7.1%,主要原因是由于2月中后期全国范围的雨雪天气和“倒春寒”导致节后蔬菜生产进度的整体放缓,加之大范围雨雪影响蔬菜采收及运输流通,地产蔬菜和外调蔬菜供应同时趋紧;叠加春节后南方持续阴雨寡照,露地蔬菜定植晚于往年,北方设施蔬菜由于光照不足,产量偏低,品种产地转换不畅等因素,共同造成菜价居高不下。第二季度,随着天气转暖,蔬菜价格呈季节性下行走势,价格回落呈“先慢后快”特征,价格水平明显高于往年同期。
“先慢”的主要原因是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优势区入夏时间有所延后,部分茄果类蔬菜采收推迟,导致蔬菜品种产地转换不畅,菜价季节性回落趋势放缓。“后快”的主要原因是4月以后随着气温回升,蔬菜生产恢复较快,市场供应量加大、品种丰富,菜价开始出现显著下跌。但二季度蔬菜价格比常年同期总体偏高,主要原因是受年冬季菜价偏低影响,年春季蔬菜种植面积有所调减。第三季度,全国7月高温多雨及强对流天气增多,部分蔬菜产区、部分蔬菜品种采收和运输受到短期不利影响,而菜价出现小幅上涨后较往年提前约1个月的时间进入下行区间,主要是因为前期生产进度有所推迟的北方夏凉蔬菜大量上市,尤其是番茄等茄果类蔬菜保持低位运行。
第四季度,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结束,全国广大区域进入适宜蔬菜生产季节,黄淮流域、长江流域以及陕南等中部地区的秋季蔬菜大量上市,广东等南方产区叶菜类蔬菜也进入收获旺季,故每年11月底蔬菜产地价格整体处于低位运行;之后绝大部分露地蔬菜和以塑料大中棚为主的秋延后设施生产将陆续结束,蔬菜上市量大幅减少,越冬反季节设施生产成本增加,导致蔬菜价格进入上行通道。
同时,冬季随南方各冬春蔬菜主产区成为蔬菜市场供应的中坚力量,市场价格话语权增强,加之这些地区上市的豆类蔬菜价格偏高,带动蔬菜市场总体价格上涨;个别品种受前期价格低迷影响,种植结构调整后,减种造成后期价格反弹,如西葫芦和黄瓜等。受前期整体菜价偏高影响,冬春蔬菜种植意愿较强,蔬菜供应充足,但随着冬季生产、流通成本增加,菜价仍然保持季节性上扬。
2、蔬菜价格波动具有品种分化性特征分品种看,按照叶菜类(包括普通白菜、芹菜、菠菜、大白菜)、甘蓝类(包括花椰菜、青花菜、甘蓝)、瓜菜类(包括冬瓜、黄瓜、南瓜、西葫芦)、根茎类(包括白萝卜、胡萝卜、马铃薯)、茄果类(包括茄子、番茄、青椒、尖椒)以及大蒜和生姜分组,计算月均批发价格,发现菜价波动趋势呈现明显的品种分化特征。▲年我国蔬菜品类价格波动趋势
叶菜类、甘蓝类、瓜菜类及茄果类蔬菜均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茄果类尤为明显,且相对不易贮运的叶菜类和甘蓝类蔬菜生产周期短,价格随季节变化年内出现2次波峰波谷小周期,而茄果类和瓜菜类蔬菜生长、采收周期长,耐贮运性能好,年内只波动1个周期;大蒜、生姜等可以跨年份贮藏、周年可售的小宗农产品,年处于本轮价格周期的波动上涨阶段,年内价格持续走高;根茎类蔬菜整体价格水平不高,全年价格保持基本平稳。3、蔬菜价格波动具有省份区域性特征从省域蔬菜批发价格看,以批发市场所在的省份划分(不包括青海和西藏),将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年度批发均价从高到低排列,呈现明显的省域产销区差异:▲年我国各省份蔬菜批发均价?蔬菜主产大省河南、山东、宁夏、河北、贵州、江苏等省份,平均菜价水平较低,而距离蔬菜生产集聚中心较远的省份,菜价相对较高,如价格排在前3位的福建、新疆和四川等。?直辖市大城市的菜价水平出现分化。一般认为大城市生活成本高,菜价偏高也属合理,如上海等长三角经济发达省市即为如此,但北京和天津的菜价却相对低廉。从蔬菜品种的省际价格差异看,大蒜、生姜、甘蓝类蔬菜的省际价格差异较大,根茎类和瓜菜类蔬菜的省际价格差异较小。4、蔬菜生产规模趋稳,布局向优势产区集中年全国蔬菜(不含瓜果)播种面积约3.亿亩,产量7.亿吨,人均占有量.14kg,保持常年总量平衡有余,而且品类丰富。年蔬菜播种面积前10名的省份为:山东、江苏、河南、贵州、广西、四川、广东、湖北、湖南、河北。
按蔬菜品种的播种面积大小排序,辣椒、大白菜、普通白菜(小油菜)、番茄、黄瓜、萝卜、大蒜、茄子、结球甘蓝、菜豆为前10位;
按蔬菜品种的产量大小排序,大白菜、番茄、黄瓜、辣椒、萝卜、茄子、普通白菜(小油菜)、结球甘蓝、芹菜、大葱为前10位。
5、蔬菜成本利润率继续收窄,产业发展亟待转型蔬菜生产的人工成本占总成本近60%,受种植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刚性上升推动,我国蔬菜年均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近10年(~年)菜价年均增幅3.0%。但是近5年(~年)年均增幅降至1.5%,比之前5年的年均增幅下降了7.5个百分点。年以来菜价同比涨幅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恢复性上涨。虽然蔬菜种植的比较收益仍处于前列,但随着蔬菜成本利润率持续收窄,蔬菜生产行为出现以下几个特点。从种植意愿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植省工蔬菜。
从成本构成看,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蔬菜劳动力成本占蔬菜生产总成本的比重超过50%(不包括租地成本),且不断走高。
从田间管理看,用工成本上涨是市场低迷期部分蔬菜弃收的重要原因。
二年我国蔬菜市场展望1、年“双节”蔬菜市场预测年冬季,南方产区的蔬菜总体生长良好,北方产区设施蔬菜除个别品种因为天气的原因秋季定植时间有所推迟以外,大部分蔬菜的上市期与往年无二,蔬菜供应依然充足。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年冬季我国东部地区气温偏暖,东北地区和云南气温明显偏高,其他地区为常年水平,新疆北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大部气温偏低且降雪量偏大,其余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气候条件总体对北方设施蔬菜和南方露地越冬蔬菜生产有利,虽然进入12月中下旬全国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幅度降温、雨雪及雾霾,但只要不发生大范围持续7天以上的阴雨雪雾(霾)天气,冬季蔬菜产量将高于常年,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会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温和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的拉动不明显,同往年类似,菜价在春节前后达到全年最高水平。预测年“双节”期间蔬菜能够有效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基本需求,价格保持在合理波动范围,但不排除个别区域、个别品种的异常波动。2、蔬菜市场后期展望由于蔬菜市场运行一般遵循的规律是,当期种植面积受上期价格水平影响,上期菜价高企,则推动本期扩种;上期市场低迷,种植积极性下降,又会导致后期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如此循环。由于年菜价总体偏高,预计年蔬菜市场整体运行平稳,蔬菜生产积极性不减,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供给宽松的局面仍将继续保持,整体价格水平或稳中有降;个别年价格明显高于常年的品种,要注意防范卖难现象发生,对种植计划的调整要小幅慢行,避免盲目减种、扩种引发市场大幅波动风险。本文摘自《中国蔬菜》年第1期文章“年我国蔬菜市场运行分析及年展望”。作者:张晶吴建寨孔繁涛沈辰周向阳朱孟帅张慕明。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中国蔬菜协会。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蔬菜(ID:zgsc)。
欢迎添加菜粉专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