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四季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一、土壤适应性:甘蓝以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土最为理想。在夏季栽培时,应选排水佳良,保水力小,无淹水之处的土壤为宜。甘蓝忌连栽,也忌酸性土壤,土壤的酸碱度值宜在PH6.0—7.0之间,土壤酸性太强时,整地时宜施用苦土石灰每亩40—60公斤及大量堆厩肥改良之。二、播种适期:甘蓝好适冷凉气候,一般品种只适于9月至翌年1月播种。三、播种育苗:栽种每亩地约需种子25克,需用苗床床面面积约25—35平方米,床地清理后全面撒施基肥,每亩施用腐熟细碎堆厩肥公斤,过磷酸钙公斤,然后把肥料翻混入土中,并将土打细后作高床,平整床面后播种。种子均匀撒播,覆盖稻草后浇水。发芽后取去稻草,待二片子叶展开后陆续开拔,使各苗间保持适宜距离。发芽后一星期施用尿素加水倍水溶液代替浇水一次,隔一星期再施一次。苗床中中耕除草酌情施行。夏季及早秋育苗时,自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最好用绿色尼龙纱遮阴,台风暴雨时宜搭盖塑料布隧道棚保护。自子叶展开后,每隔3—5天喷病虫害药剂一次。种子播种后经20—25天,本叶有4—5片时及早定植到田间。四、整地及定植:畦幅—公分,依行距60—65公分开植沟,施下基肥后作双行高畦,雨季栽培时作单行高畦,畦南北走向为原则,株距45公分为原则。定植前2小时苗床充分浇水,带土掘取,选择粗节间短的壮健大苗定植,随时灌水。定植宜在傍晚或阴天为原则。苗床中剩余苗子宜继续管理一星期,如发现田间有缺株时即行补植。甘蓝如用穴盘配合(泥炭土)介质育苗,不但种子用量可节省,且所育成的苗子特别强壮活泼,值得推荐。五、肥料及施肥:(一)基肥条施在植沟内,先施堆厩肥,再施混合好的化学肥料,然后覆土。(二)第一次追肥在定植后7—10天(定植活着后),环施在植株四周。(三)第二次追肥在第一次追肥过后二星期,施在畦沟二侧,然后培土。(四)第三次追肥在叶球发育初期起,另用0.4%尿素行叶面喷施一次,隔7天再喷一次。(五)在缺乏硼素的土壤中,宜用硼砂1—2公斤作基肥施用。甘蓝施肥举例如下,以供参考:(单位:公斤/亩)肥料名总用量基肥用量追肥用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堆厩肥000硫酸过磷酸钙氯化氯硼砂1—21—注:三要素化学肥料也可用成分类似的复合肥料代替。六、管理:(一)灌排水:甘蓝不耐旱,应定期灌水,尤其在叶球发育期间灌水不可缺少,如在结球期长期干旱后再遇降雨,即易引起裂球。第一、二次追肥之后,宜即灌水。在高温多雨期间栽培,整地时土壤不可打得太细,仅畦面土壤打细即可,畦沟内最好经常保持水分,雨天应注意排水,不使畦沟内有积水。(二)摘除侧芽:定植后如有侧芽发生,及早摘去。(三)中耕除草:甘蓝浅根性,中耕宜浅,且在植株长大后即行停止中耕。甘蓝用除草剂除草效果相当好,但必须严守单位面积的用量,并经小面积试用有经验后再正式使用为宜。每亩地用(1)33%施得普乳剂0.2公升加水倍,或用(2)44.5%三福林乳剂0.3—0.4公升加水—倍,(3)50%大芬灭可湿性粉剂0.2—0.3公斤,加水—倍,在整畦后定植前全面均匀喷施在土面(连畦沟内),然后定植。或用10%拉草粒剂1公斤定植后即均匀撒施。(四)畦面覆盖:甘蓝在雨季栽培,定植后畦面应即覆盖稻草,或在畦面用银黑色塑料膜敷盖后再定植,以防止土壤冲刷及杂草发生,且可降低土温及保持土壤疏松。七、收获:甘蓝以结球已紧硬而未裂球前为适收期,其时产量最高,但依市场情况,有时不待充分结球提早采收,可售高价。高温期结球不会太紧,也宜提早采收。甘蓝自定植后到始收期,特早生品种40天,早生品种如等约50天,一般品种约60天。甘蓝收获时先用刀切取叶球反置田间,使切口向上,特切口风干后再除去外叶包装。
冬春甘蓝栽培管理技术关键
冬春甘蓝,主要种植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秋未冬初(10月下旬至2月中旬)陆续播种的,以小苗越冬,第二年4-6月春未夏初收获的一种早熟栽培的形式。一、品种的选择:做冬春栽培的甘蓝品种选择十分重要,要有一定耐寒性,冬性强,不易先期抽苔,又可提早上市的品种。二、种植的品种主要特征特性:1、要中早熟或中熟品种,生育期65-80天左右,单球重1.5-2.0kg;
2、要扁圆球,结球紧实,耐裂球;
3、要具有一定耐寒性,抗逆性较强,抗病性好,冬性较强;
4、商品性好,球形美观,品质优秀,适用广泛,易栽培,产量高,效益好;三、适宜范围:适宜在长江流域以南大部分地区做冬春栽培,10月下旬至2月中旬陆续播种,在翌年4月下旬至6月陆续收获。四、栽培技术要点:甘蓝属于绿体春化作物,也就是植株长成一定大小以后,一定温度范围(2-10度),一定时间通过春化而抽苔的。因此冬春栽培甘蓝,栽培技术主要防止先期抽苔,达到丰产的目的。a)适宜的播种期:一般冬春甘蓝,适宜播种期在10月下旬至2月中旬左右,播种过早,日历苗龄长,苗龄大,易抽苔,因此播种期适当晚播不易早播;根据当地上市时间,选择播种期和育苗方式,早播应该在露地,晚播可以采用小拱棚或其它保护方式育苗即可;b)适宜苗龄:冬春栽培甘蓝是以小苗越冬的形式,一旦掌握不好,苗子过大,就有抽苔可能,因此一般掌握日历苗龄在40-45天左右(根据温度情况而定),生理苗龄,一般在5-6片叶,茎粗不超过0.5-0.6cm,节间短,最大叶宽不超过6cm,叶片厚实,叶色绿,选壮苗定植而不是大苗,可以避免抽苔;c)育苗:冬春甘蓝育苗在秋末冬初播种,温度呈下降趋势,雨水相对少,育苗畦宽1米,长5-10米左右的高畦,一般育苗用过筛细土,浇足底水后撒种,覆土厚度0.5cm,3-4天即可出土,如果有雨,可以加覆盖。苗子两叶一心时分苗一次,苗距10公分,分苗的目的是以保持苗的大小一致,苗龄40-45天左右,苗子长到5-6片叶时可定植;采用保护地育苗播种期适当推迟,苗龄可以在35-40天;d)定植:定植地块选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肥沃地块,深耕细耙,施优质有机肥0kg,复合肥30kg,株行距45*45,每亩栽3-株;e)水肥管理:定植以后,温度低,苗子小,生长量小,一般不用追肥浇水,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以后,开始追肥浇水,春季温度低,一般小水,不可大水漫灌,随水施尿素15kg左右,随着气温升高,进入莲座后期包心前期,肥水加大,施复合肥20kg左右,或每亩尿素25-30kg,并结合施一定草木灰,连浇2-3水,在4月底至6月初陆续收获上市;f)病虫害防治:冬春栽培的甘蓝,病害少,主要菜青虫和芽虫,注意防治即可;g)主要注意事项:1、冬春甘蓝,控制日历苗龄,播种期易晚不易早,掌握播期;2、控制生理苗龄,主要育苗期肥水不要过大、过足,温度不要过高,控制苗龄,防止冬暖春寒,大苗易春化抽苔;3、定植时,冬前以施优质迟效性有机肥料为主,春季以速效肥为主,水肥管理原则,冬控春促。总之,冬春甘蓝栽培,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栽培习惯,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以达到我们栽培的目的。
夏甘蓝栽培
一、品种选择
必须选用耐高温、抗病、丰产、整齐度高的早熟品种。适宜夏甘蓝栽培的品种有H-60、夏光、夏王、日本KK等。二、整地施肥
耕地前,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千克,三元素复合肥50-60千克,尿素20千克,撒均匀翻于田下,并每亩撒施克甘参碱(重茬统克)或康绿功臣克防地下害虫。待地整平后起垄,垄宽1米(含沟),垄高12-15厘米,垄长15-20米。三、定植与密度
夏甘蓝苗龄30天左右即可定植。6月中旬至7月上旬定植为宜。每垄栽植2行,窄行距40厘米,宽行距60厘米,株距33厘米。瞳方米定植夏光甘蓝品种为0株左右;定植伏秋甘蓝H-60,-0株,株距36厘米。定植应选阴天或傍晚进行,以防烈日曝晒。秧苗一定要带土坨移植,不能拔苗定植,定植后随即浇水,以利缓苗。四、田间管理
⑴中耕2-3次,要浅耕,不能伤根。⑵及时排灌水,大雨过后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不能有积水。并要“涝浇园”。旱时及时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为度,进入莲座期后保持土壤湿润,浇水最好浇井水,不要浇河塘水。以利降低地温,促进生长。⑶要早追肥1次,平方米施尿素20千克,⑷结球后用细胞分裂素喷施2-3次。五、病虫害防治 软腐病 甘蓝软腐病,一般始于结球期,初发在外叶或叶球基部出现水浸状斑,植株外层包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数天后外层叶片不再恢复,病部开始腐烂,叶球外露或植株基部逐渐腐烂成泥状,或塌倒溃烂,叶柄或根茎基部的组织呈灰褐色软腐,严重的全株腐烂,病部散发出恶臭味,别于黑腐病。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避免在菜株上造成伤口;避免连作;实行深沟窄畦栽培,注意排水。早期发现病株,连根拔除,将其深埋,病穴用石灰消毒。及早彻底治虫。发病初期可用以下药剂制止病害蔓延:链霉素、优胜(荧光假单孢杆菌)、敌克松原粉0.5千克浇根。后期药剂可选用氯溴异氰尿酸、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杀得、福美双等产品进行喷雾防治。发病初期交替喷施药剂3~4次,隔7~10天喷1次。 黑腐病 外叶或叶球基部先发病,病部初呈水渍状,后软化腐烂,产生恶臭味。田间主要症状有多种:有茎基部先腐烂,外叶萎蔫,叶球外露;也有外叶边缘枯焦,心叶顶部或外叶全面腐烂,当天气转晴干燥时,腐烂的叶片失水呈薄纸状。高温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偏施、过施氮肥,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其防治方法有:1、治虫防病:早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减少虫伤。2、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整治排灌系统,深沟高畦种植,实行配方施肥,忌偏施过施氮肥。3、药剂防治:可用优胜(荧光假单孢杆菌)、氯溴异氰尿酸、农用硫酸链霉素、代森铵等喷雾防治。药剂要交替使用,喷施与淋施相结合,隔7~10天喷1次,连施3~4次。 病毒病 苗期染病,叶片产生褪绿近圆形斑点,直径2~3毫米,后整个叶片颜色变淡或变为浓淡相间绿色斑驳。成株染病除嫩叶现浓淡不均斑驳外,老叶背面生有黑色坏死斑点,病株结球晚且松散。种株染病、叶片上现出斑驳,并伴有叶脉轻度坏死。前期注意防治虫害传播病毒病,可用防治蚜虫、飞虱的产品加防治病毒病的产品前期预效果最好,如感染病毒病初期可喷施辛菌胺、吗啉胍、病毒A等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可控制或减轻病害发生。生理性病害:结球初期、中期,叶缘变褐、腐烂,是由过量施氮肥引起钙素缺乏导致的。 小菜蛾 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10亩设置一盏黑光灯,可诱杀大量小菜蛾,减少虫源;生物防治:采用细菌杀虫剂如Bt,可使小菜蛾大量感病死亡;化学防治:目前可使用的药剂很多,具体参考下面的化学防治方法。使用时应在发生初期进行,并要喷到叶背面或新叶上,每隔5~7天一次,连续喷3~5次。 甜菜夜蛾 诱杀防治: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可在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和一龄幼虫高峰期施药。施药时间应为早晨和傍晚,喷药要均匀周到,植物叶正反面要充分着药。该虫抗药性强,因此注意轮换或交替用药,夜蛾具有杂食性和暴食性,施药时应均匀周到,重点喷叶背及心叶。夜蛾具有昼伏夜出习性,防治应在傍晚进行。高温干旱季节防治夜蛾应加大用水量,交替用药,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具体用药参考斜纹夜蛾和菜青虫使用方法。 斜纹夜蛾 诱杀:频振式杀虫灯、性信息素和黑光灯或糖醋盆诱杀成虫;药剂防治:施药应在傍晚进行。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5%阿维菌素、甲维盐茚虫威、高效氯氰菊酯等喷雾防治。 菜青虫 生物防治:可采用细菌性杀虫剂,氯虫,国产Bt进行喷雾防治;也可采用甲维盐、甲维盐茚虫威,虫螨虫酰肼等产品进行喷雾防治。但此类药剂作用效果较慢,通常在虫龄变更时才使害虫致死,应提早喷洒。
秋甘蓝高产栽培技术
秋甘蓝一般较春甘蓝产量高,且稳产、耐贮藏。适当发展秋甘蓝,对调节淡季蔬菜供应,增加市场蔬菜品种具有重要的作用。秋甘蓝多在夏季播种,秋末冬初收获。秋季冷凉的气候适宜甘蓝生长,因此产量高、品质优。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施足基肥
一般每亩施用腐熟厩肥或堆肥0~0公斤,并将磷肥50~70公斤与之混合堆集,腐熟后施用。在地面做畦时铺施。在不施有机肥的情况下,每亩施过磷酸钙40公斤、硫酸钾15公斤作基肥,30公斤二胺作为定植前的基肥耕翻入土壤中。
二、适时定植
秋甘蓝定植时正值温度高、土壤湿度小、蒸发量大的季节,应选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定植前一天,苗床浇透水,挖苗不要伤根过多。定植时适当浅栽,有利于发根。定植水要浇足,缓苗水要早浇,并做好补苗工作,以保全苗。一般在30天左右,7~8片叶时定植。行距50~60厘米,株距45~50厘米。
三、科学追肥
秋甘蓝追肥一般分5次进行。莲座叶形成时,追施第一次肥;莲座叶生长盛期,追施第二次肥;在结球前期和中期各追施1次,结球后期停止追肥。施肥种类:多采用尿素、二胺(或一胺)、磷酸二氢钾、滴灌专用复合肥等;施肥方式用条播、穴施或随水滴灌等方法。施肥量:整个生育期亩施肥量,尿素40-80公斤;磷酸二氢钾10-15公斤;复合肥20-30公斤。
四、浇水排水
前期注意松土透气,防旱、防草。中后期肥水齐攻,旱时及时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进入莲座期后保持土壤湿润。收前半个月控制水肥,以利收贮。
五、防病治虫
秋季甘蓝主要病虫害有如下这些:定植后注意防治,黑腐病可用优胜(荧光假单孢杆菌)、50%氯溴异氰尿酸、50%灭菌成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3倍液或77%可杀得倍液喷雾。病毒病可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倍液或喷施防治。甘蓝的主要害虫有菜青虫、小菜蛾及夜蛾等,可用5.7%甲维盐、甲维盐茚虫威、虫螨虫酰肼、氯虫等成分进行喷雾防治。
六、适时收获
适时采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采收过晚,甘蓝纤维多,口感差,易裂球降低了商品品质。当叶球基本包实、外层球叶发亮时及时收获。对结球不整齐的地块分期收获。采收时间应该在清晨露水干后或近傍晚进行,要避开高温时段。
白癜风哪里治疗北京哪家治白癜风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