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栽培方式宜机化标准化起步蔬菜生产机械
从栽培方式宜机化、标准化起步:
蔬菜生产机械化的日本经验
吉冈宏教授是日本农业技术研究机构蔬菜茶叶研究所叶根菜研究部部长。先后在日本蔬菜试验场、中国农业试验场、蔬菜茶叶试验场、农林水产技术会议事务局工作。
在日本《农业机械学会志》撰文《日本蔬菜宜机化生产的栽培方式标准化》介绍日本的机械化蔬菜生产。中国蔬菜协会机械化分会组织编译,并刊发在《年全国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资料汇编》。
文稿尽管介绍的是日本20年前的工作,但是,对于我们现在推进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或者机械化蔬菜生产仍有借鉴意义!
日本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落后于水稻机械化!尽管存在地区差异,但日本的蔬菜种植面积一直在减少。尤其在近年,每年以1万公顷的速度递减,最近10年约从60万公顷减少到50万公顷。另外,从事蔬菜生产的年轻人减少和老年人增加,老龄化正在迅速发展,由于劳动力短缺和进口蔬菜的快速增加也导致生产基地的削弱。由此也产生了对蔬菜稳定生产和供应能力下降的担忧。作为对策之一,采取了通过机械化来减少和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的对策,但与水稻相比,与蔬菜生产相关的机械化措施远远落后于水稻生产。
日本农林水产省为推进蔬菜生产机械化,以开发新的农业机械为引领,出台一系列政策重点是,蔬菜宜机化生产的栽培方式标准化。
蔬菜生产机械化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哪?(1)蔬菜种类繁多,栽培方式和经营规模因地域、栽培方式有很大差异,导致每个型号的市场规模小、开发的价值低,蔬菜生产机械制造商开发动机徘徊在低位。
(2)在机械化的前提下,发展宜机化的栽培技术和相适应的品种改良并不充分。
(3)在蔬菜栽培中,播种、间苗、定植、收割等依赖手工作业,需要较高的技能和判断,对于复杂形状和特性的蔬菜,机械化判断操作方面有很大的困难。
(4)蔬菜对外观质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生食蔬菜外表损伤直接影响销售价格,生产者对引进机械化持消极态度。
在上述阻碍机械化的因素中,栽培方式的多样化是第一要素。
以甘蓝为例的,在日本全国范围内,甘蓝栽培方式分单行种植和两行种植,为了适应当地的田间条件、耕作管理方法、品种、种植类型等,形成了各种栽培方式,不仅在垄宽上存在很大差异,垄高也是从5cm-35cm都有使用。在多种多样的耕作方式的情况下,开发相适应的多样化的机型难度可想而知!
制定适宜机械化蔬菜生产的标准栽培方式日本的具体做法是在全国范围对于蔬菜生产的规模产地组织调研,结合农机与农艺,确定了11种作物的标准化栽培模式,在此基础上组织推广。
视频日本的蔬菜收割机
参考文献:《年全国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资料汇编》
推荐阅读:
机器换人,效率up!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上海举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