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的病害有哪些

 

甘蓝的病虫害也是不容小觑的,那么甘蓝到底会出现哪些病害呢?霜霉病、猝倒病、菌核病、黑根病、黑胫病、黑斑病、灰霉病、黄叶病、黑腐病、病毒病、软腐病、细菌性黑斑病、水肿病等等,都是甘蓝会发生的一些主要病害。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甘蓝的病毒病、细菌性黑斑病、水肿病、黄叶病这四种病害。

一、病毒病

病毒病是是甘蓝的一种主要病害,病株率10%~50%,病重时严重影响甘蓝的正常生。

典型症状:

苗期发病叶片上产生褪绿斑病,新叶明脉,轻微花叶,叶片及冬前叶球变小。第二年春天定植后发病的,叶片皱缩,质硬而脆,新叶明脉,轻微花叶。老叶背面有黑色坏死斑,严重者叶片畸形,叶脉坏死。根系不发达,生长缓慢。抽薹推迟,且薹短缩,分枝减少,特别是些节位分枝更少,植株矮化。

(叶脉变色)

发病原因及规律:

主要由芜菁花叶病毒引起,在某些地区花椰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也能引起甘蓝病毒病。病毒在窖内贮藏的白菜、甘蓝、萝卜等或采种株上越冬,也可以在田间生长的十字花科蔬菜、菠菜及田边杂草上越冬,在田间主要以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播。

气温15~20度,相对湿度78%一下,易发病。播种早,毒源或蚜虫多,菜地管理粗放,地势低不通风,土壤干燥,缺水缺肥,发病重。

(叶片皱缩)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选种抗病品种。土温升高要多浇水,稳定低温。发现病株及时拔出。播期要避开高温及蚜虫猖獗季节。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60%吗胍乙酸铜片剂-倍液,每7天1次,连续3~4次。还可以喷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倍液,每10天1次,连续2-3次。苗期注意防治蚜虫。

二、细菌性黑斑病

典型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背面出现大量的小型病斑,病斑的边缘淡褐色或紫色,个别大病斑有直径可达4mm。病斑可以相互联合,形成较大的坏死斑,但原先的小病斑边缘还依稀可见。每个斑点发生在气孔处。病原还可为害叶脉,致叶片生长变缓叶面皱缩,进一步扩展,引起叶片脱落。

(叶面症状)

发病原因及规律:

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叶斑病致病型。病原在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种子也可以带菌。雨后易发病。

(叶背症状)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与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年以上轮作。建立无病留种地。发现少量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物,集中深埋或烧毁。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倍液,或0.5:1:波尔多液,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三、水肿病

典型症状:

叶片上出现许多小的灰褐色的疣样的生长物,叶表皮破解,露出叶肉。该症状易被误认为是由沙子或害虫造成叶片损伤而引起的。

(叶片上长出许多小突起)

发病原因及规律:

甘蓝在温暖天气生长时,突然遇到冷夜袭击时易发病,这种情况出现时,叶片吸水快于失水则把叶表皮胀破,致叶细胞暴露出来后木栓化,而形成水肿状。

防治措施:

适期定植,不易过早。在寒冷季节,可喷洒植物抗寒剂K3或抗逆增产剂,每亩用量~ml。

四、黄叶病

甘蓝黄叶病又称黄焉病、萎黄病,是甘蓝的一种土传性病害,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可减产10%~50%。

典型症状:

甘蓝移栽后1周即可发病。发病初期,植株呈萎焉状态,心叶变矮,叶片由紫红色变为枯黄色,叶基变褐。叶柄和根部维管束呈黑色。色变是由于根部感病后向叶缘扩展形成的结果,从而导致植株叶片从下而上逐渐脱落。特点是发病早,扩展快,病情重。发病早的植株很快死亡,发病迟的植株结球较正常的小1/3~2/3。

(发病初期植株呈萎焉状态)

发病原因及规律:

病原为芥属黄萎镰孢霉,病原在土壤中存活。干旱年份当土壤温度过高,引起根系灼伤,使根系逐渐木栓化,次生根延伸缓慢,易诱发病害。

(叶片变黄)

防治措施:

①农业措施。实行3年以上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播种要避开高温干旱季节。蹲苗要适度,防止苗期土壤干旱,确保根系正常发育。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灌根防治,药剂可选用4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倍液,或苯菌灵可湿性粉剂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1~2次。

植保技术咨询服务

(扫一扫







































中医治疗白癜风方法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nggali.com/glgx/8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