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肺炎,三仁汤化湿效果好
三仁汤化湿效果好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是清代大医吴鞠通根据湿温病初期病因病机而立。一、三仁汤组方原文记载:“三仁汤方: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苡仁六钱,半夏五钱。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按今时度量衡,彼时一钱约当于今时的3克。读者可按此比例自己换算出合适的剂量来。二、三仁汤治湿温初起何为湿温?湿温是由温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初起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腻,脉缓为主要特征。病起缓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吴鞠通认为,湿温病初期有三个“不可”:一则,不可汗,“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二则,不可下,“下之则洞泄”;三则,不可补,“润之则病深不解”。“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也化也。”
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体系,他认为湿温病遵循“三焦传变”规律,三仁汤即按三焦辨证,为湿温之初期方。其理由是:“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三仁汤的适应证是:湿热留恋三焦,湿重于热者。该方适用于湿温初起,卫气同病。吴氏在设立三仁汤时,考虑湿性重浊,易阻碍气机,用了针对中焦之白蔻仁、竹叶和厚朴。白蔻仁行气宽中,芳香化湿。三、三仁汤用药分析三仁汤共有八味药,其中三仁合用,三焦分消,共为君药,故名“三仁汤”。杏仁:味苦、温、微毒,归肺、脾、大肠经。杏仁分苦和甜二种,入药一般为苦杏仁,有润肺,清积食,散滞三大功效。杏仁化上焦之湿浊。白蔻仁:辛温。入肺、脾、胃经。具有理气宽中、燥寒湿、解酒毒等功效。主治胃痛腹胀、噫气反胃等症。白蔻仁化中焦之湿浊。薏苡仁:利水渗湿药。味性甘、淡,微寒。归脾、肾、肺经。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排脓消痈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适用之。薏苡仁化下焦之湿浊。半夏: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的功能,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厚朴:苦、辛温,归脾、胃、大肠经。化湿药,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之功。滑石: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的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若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候,可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奏效。”以我临床观察,此言完全符合临床。竹叶:味甘淡,气平微凉。归入心、肺、胆、胃经。功专清热除烦,生津利尿。通草:甘淡、寒,无毒。入肺、胃经。能清热利水,通乳。以上八味药,大约可分为两组,一组芳香苦辛,一组淡渗利湿。化气与利湿合用,通畅三焦水道,分消湿浊与热邪,如此则湿从小便而,热自三焦而除。
四、三仁汤应用指征三仁汤的应用指征有如下几点:肢体倦怠;头身困重;浑身酸痛;呕恶纳呆;胸闷不饥;小便黄赤;大便溏薄或黏滞不爽;发热,以午后发热为多见;不渴或渴不欲饮;苔白或黄厚,或黄腻;脉滑或弦细或濡,略带数象;头痛恶寒;身体虚胖。只要有以上指征中的三个以上,就可放心应用本方。五、三仁汤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三仁汤主治上焦肺气不宣,中焦脾气不运,下焦肾和膀胱之气化失常。此方是《温病条辨》中少有的治疗范围极为广泛的一个良方,是清热利湿的代表方。有学者认为,三仁汤实际上是“三焦病变同治方”,临证可根据病邪轻重,或受袭部位不同而加减“三仁”剂量,灵活运用于湿温病之任何部位病变,不拘于湿温表证。我临床喜用此方,疗效非常满意。我的体会是,此方常可根据病机而与他方合用。比如,兼太阳病则合麻黄汤,或加麻黄;兼少阳病则合小柴胡汤,或加柴胡、黄芩;兼阳明病则合白虎汤,或加生石膏、大米;兼三阴病则合四逆汤,或加制附片、干姜。另外,三仁汤中我常重用薏苡仁和姜半夏各30克。我认为此二药一定要重用,理由有两点:一则,二药合用属于《内经》的半夏秫米汤,不但能化湿,兼能交通阴阳,引阳入阴,可以平衡阴阳,改善体质;二则,二药合用有安眠安神之功,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从而促进病情康复。再者,不管病在上焦、中焦还是下焦,都当重用薏苡仁。有时当重用至克,配合制附片,温阳化湿之功甚著。当然,若病情缠绵不愈,体质略差,或舌苔厚腻已减,饮食量明显增加,则不必加大薏苡仁剂量。另外,舌苔越是黄腻,越要加大薏苡仁的用量。以发烧为例,凡是由于湿热内蓄,散发不畅而导致的发烧、头重体乏,出汗而热不解,舌苔厚重者,我都首选三仁汤化裁,疗效甚是满意。用方时时需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当地当时的气候等因素辅以健脾、利咽、宣肺、解表、扶阳、清火解毒、攻下等药物。大医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指出:“三仁汤为湿温证的通用方。它的配合,用杏仁辛宣肺气,以开其上;蔻仁、厚朴、半夏苦辛温通,以降其中;苡仁、通草、滑石淡渗湿热,以利其下。虽然三焦兼顾,其实偏重中焦。”我的观点是,临床应用可不拘泥于中焦湿热,只要把握湿热郁阻之病机,不论疾病属于内、外、妇、男、儿、五官科何科,并据证灵活加减运用,疗效非常好。六、我临床应用三仁汤的的舌象对比临床上我往往根据舌苔来决定是否应用三仁汤。苔白,或腻,或厚,或黄者,都会先用三仁汤把舌苔改善,把湿浊化去,再根据病情变化考虑下一步的治疗。也就是说,不管是何种疾病,只要有湿,那就先化湿。湿邪一退,往往许多不适症状即会自然缓解。近日一位病友因支气管炎咳嗽,服三仁汤,晚上喝,早晨的舌象就完全改善了。请看图一和图二。我的女儿5岁半,前几天跟夫人回老家过年,可能是乱吃各种食物,出现黄厚苔,兼见体温39度,口臭,精神萎靡,急让服三仁汤加麻黄10克,连翘40克,生石膏40克,炙甘草6克,吃大火煎开一会儿即可三次温服,每次毫升左右即可。晚上服,第二天早晨舌苔厚腻立即改善,发烧亦好转。但因为兼有三焦郁火,之后又用了升降散合银翘散加减,才治愈。请看图三与图四。
我所附四张照片,都是当晚与第二天对比。第一张是服药前,第二张是服药后;第三张是服药前,第四张是服药后我自己临床观察,年三仁汤我用的比较多,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己亥年,大运为土运不及,土虚则脾弱,运化无力,湿浊容易积滞。再者,我的工作室在南宁,此地一年四季偏于湿重,当地人们容易感受湿邪。另外,今时有人乱服寒凉药物(甚至预防武汉病毒性肺炎疫情亦听信某些专家胡言,服一些寒凉性的中成药或中药),或喝冰啤酒,或吃寒凉食物(包括多数寒凉水果、冰淇淋、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饮料等)等等,都容易伤损脾阳,造成脾阳不运而湿浊内滞。湿浊内滞源于两种可能,或者是体质因素,长期如此;或者是某次不合适饮食造成,不管如何,都可考虑用三仁汤。即使如今时的武汉病毒性肺炎疫情,若见有湿浊内滞的病机,不管是偏寒可偏热,都有用上三仁汤的机会。毕竟三仁汤偏寒凉,用于湿热最为合拍。若有寒湿,建议合四逆汤方好。凡是湿浊内滞的人服三仁汤后,往往会感觉周身舒爽,上下通畅,身体变轻松,这正是“湿化气亦化”、气机升降出入不再滞塞的结果。
转自:选择中医__董洪涛的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