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3月26日,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张
3月26日,年中国种子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对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行解读辅导,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局长、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对中国种业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及展望。
以下为张延秋局长报告的具体内容。
新时代种业发展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示要求“把现代种业提上来”。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把种业与农林牧渔业并列,突出了种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一、种业发展成效与经验
国务院年8号文件印发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01
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目前,自主选育品种占种子市场总体份额达到95%。
主要农作物中,水稻、小麦、大豆都是自主选育品种,玉米自主选育品种份额比5年前上升5个百分点达到90%。
转基因棉花从被国外品种垄断到自主选育品种占市场份额的95%以上。
蔬菜自主选育品种比5年前上升7个百分点达到87%。
02
种子质量稳步提升
国家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基地建设,“十二五”以来,中央已累计投入近30亿元。其中,海南、甘肃、四川基地10.5亿元,种子工程基地项目投入7亿多元,制种大县奖励12亿元。
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基地制种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0%和70%,比年分别增加10个和15个百分点。
通过基地建设,我国种子质量稳步提升,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03
种子基地“国家队”基本建立
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52个“两杂”制种大县,49个区域性良繁基地为主体的种子基地“国家队”基本建立。
04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权益改革试点
推进权益改革试点,建立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了成果转化,调动了科研人员积极性,扭转了科研生产“两张皮”问题。
目前,改革试点单位已增加到家,确权种业成果多件;平台已完成交易多项,交易额3.3亿元。
良种联合攻关
开展水稻、小麦、大豆、玉米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构建政产学研结合的育种新体系,抢占创新制高点。
目前,已筛选审定籽粒机收玉米、超高产大豆、抗赤霉病和节水小麦等新品种多个。
种质资源普查
启动了建国以来的第三次种质资源普查,印发了中长期规划,资源保存年增加1万份以上,目前长期保存总量达到49万份,居世界第二位。
05
企业“多小散弱”状况明显改善
全国种业企业由年的多家,下降到目前4多家,前10强企业市场集中度由15%提高到18%,前50强市场集中度由30%提高到35%。
隆平高科先后并购天津德瑞特、广西恒茂、湖北惠民、河北巡天、三瑞农科等企业,又联合中信11亿美元收购陶氏巴西玉米种子业务,进入全球种业十强。
持有效许可证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达到90家。
已有55家企业挂牌上市,总市值超千亿。
06
企业创新能力快速增强
年,50强企业年研发投入13.8亿元,比年提高4倍,占销售额比例提高到6.3%;
企业品种权申请量超过科研单位,获得新品种权数量比年增长近17倍,成为育种创新主体。
07
政策法治环境明显改善
国务院连续印发了国发8号、国办发59号、国办发号等重要文件,全国人大出台新《种子法》,种业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四梁八柱”已经建立。
农业部制定出台了11个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2个省启动了地方性法规的制修订工作,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种业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制种大县奖励、制种保险、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所得税减免、种业发展基金等支持政策相继创设,“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近百亿元。
目前,“劣种子”问题基本解决,“假种子”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假劣种子案件比年减少48%,种子侵权案件减少36%,种业发展的政策法治环境大为改善。
在推动我国现代种业发展过程中
积累了三条宝贵经验
建设种业强国,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种业发展必须搞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尊重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种业强,企业必须强
必须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我国种业发展水平。
种业保持活力,必须始终如一地推进改革和创新
遵循改革规律,坚持先行先试,以点促面,把握改革节奏;坚持问题导向,敢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勇破制度藩篱;坚持品种技术创新,紧盯科技制高点。
二、当前种业的阶段性特征与趋势
在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由数量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变的新时代,种业要着眼于农业新时代新机遇,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和方向:
大宗作物用种量已没有增长空间
随着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我国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作物的供种总需求数量将趋稳定,在量上不会有新的增长空间。
经济、特色作物种子种苗市场空间广阔
在10.4亿亩“两区”划定后,剩下大约10亿亩耕地要种什么?
从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出发,要提升农业的效益和收益,就要发挥我国生态多样、物种丰富的特点,从经济、特色作物上做文章,相关种子市场潜力很大,会成为种业新的增长点。
目前,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作为一个健康产业,这方面市场潜力很大。
糖料蔗等部分重要农作物种子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目前,我国甘蔗种苗企业少、规模小,脱毒种茎生产能力仅为每年新植蔗需求的10%,其余主要使用农民自留种,导致我国甘蔗产量低、糖分低、宿根期短,大大落后于国外生产水平。
据测算,万亩糖料蔗保护区如果全部推广使用脱毒种茎,每年种茎销售收入就有近30亿元,这块市场潜力巨大。
高附加值作物种子市场潜力巨大
国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这块市场在快速增长,年已达到近6亿元。
种业要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发挥作用,完全可以从提供适应需要的高端花卉、蔬菜、茶、果树等的种子种苗方面切入,让人民到农村有得看、有得玩。如果中国每家多买两枝花,就相当于昆明花卉市场全年的交易量。
近年,我国蔬菜出口持续增加,年出口额亿美元,保持全球最大的蔬菜出口国地位。要增强我国蔬菜竞争优势,就要求我们种业在蔬菜品种上多下功夫,向绿色、优质、特色方向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
目前,国外品种在菠菜、胡萝卜、青花菜、洋葱等部分高附加值蔬菜作物上占主导地位,种子多数依赖进口。从进口情况来看,去年我部共审批进口种子2.15万吨,4.83亿美元,其中,进口额排在前10位的都是蔬菜作物,占到总进口额的72.5%。
大宗作物品种换代升级空间很大
由于生产成本高、水平低、效率差,国内大宗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价差较大,进口快速增长。据统计,年,我国共进口粮食产品1.3亿吨,其中大豆达万吨,创历史新高。根据我部年12月统计数据,几种大宗农产品均存在很大的国内外价差,幅度最大的食糖价差达40%。
通过选育推广抗逆性好,节水节肥节药,品质佳,适宜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绿色新品种,加快品种换代升级,是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种业在这方面发展空间很大。
三、当前农业需要天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