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莴笋栽培,农户掌握以下种植技巧,有效的

  红莴笋因为茎肥如笋,肉质细嫩,味鲜有特殊香气,深受东南沿海城市喜爱,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改善,需求逐步增加,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我镇年由绿涵公司引进,并投入种植和外销,秋茬当年试种成功,次年在钢架大棚试种成功早春茬红莴笋,实现一年两茬种植。年种植面积亩,现就引种红莴苣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育苗我区气温早春较低,早春种植于2月上中旬采取温室播种育苗。3月下旬移栽。延秋茬6月上旬拱棚育苗,六月底至7月10日移栽。也可6月下旬直播。1.1整理苗床;做到土细、肥足、墒平、浇足底水。1.2播种;以稀播为主,亩用种子20-30克播30m2,或片72穴秧盘育苗,采取装盘、点种、撒覆盖土、洒水一体机,该机可根据生产需要购买盘或盘每小时机组。穴盘育苗的种子必须经过精选或包衣的精选种子,测试发芽率98%以上。并提前5-7天小畦分期撒播一定量的种子育苗,穴盘出苗缺苗及时补苗,保证穴盘全苗。1.3种子处理;种子浸种催芽,先将种子放入冷水中浸泡4-6小时,滤干后用纱布包好保湿并放在冰箱冷藏室低温催芽3-4天,当有70%以上种子发芽后即可播种。播种时,先将苗床用水浇透,再将发芽的种子拌上细土均匀撒播在苗床畦面,播后覆盖细土0.5-0.8厘米。1.4苗期管理;整个苗期上午十点至下午两点需盖遮阳网,3-5天即可出苗,苗齐后及时间苗,保持3-4厘米株距,注意保持苗期湿润,以培养壮苗为主。25天育苗期,苗龄达4-4.5叶时即可定植。穴盘育苗采用喷灌,每天2-3次,晴天多喷但要注意通风降温降湿。2移栽及密度移栽前三天逐步揭开遮阳网逐步加大通风炼苗,并施一次肥和防治病虫害的药剂。整地施0公斤鸡粪肥或公斤腐熟牛羊粪+3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作基肥。起垄覆膜,垄沟宽75-80厘米,垄高25-30厘米。株行距20×25厘米,以1.1-1.3米开厢。移栽密度以亩植株为宜移栽时淘汰茎部已膨大的苗秧,以免早期抽薹,定植深度以不埋没心叶为宜,边栽边浇透水或淋定根水。3田间管理①移栽成活后兑水浇施0.5%尿素液2-3次,每亩每次施尿素10-15公斤。②莴笋前期叶片生长占优势,早中耕,中耕时亩施入复合肥40-50公斤,缓苗后施一次有机控释肥或0.5%尿素液以扩大叶面积,为茎的肥大积累营养物质。③叶片增多呈莲座状,茎部肥大加速,心叶与莲座叶平头时,应充分浇水,重施速效氮、钾肥,此时应亩施入20公斤尿素,兑水浇施,或随水推施。以后注意充分浇水并看苗追施水肥。④叶面封行后,视生长情况喷施叶面肥,促莴笋叶大,视苗势生长、天气等具体情况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同时,早秋莴笋由于天气温度过高,易抽苔,须在苗高30cm时叶面喷施多效唑,15g兑水30公斤喷雾(喷时喷头不回头),气温高时3-5天喷一次,气温低时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莴笋是以肥大的嫩茎为产品器官的蔬菜,生产上常因管理不善而发生嫩茎徒长和早期抽苔现象,影响产量和品质。肥力不足,浇水过多,易形成涝害,生长表现为叶片细小节间拉长,后期成菜率低。干旱和高温,嫩茎细弱,茎皮粗厚茎肉品质下降。所以还要注意瘦地多施肥、涝地要排水、干旱要灌溉。4病虫害防治4.1霜霉病莴笋以霜霉病尤为严重,主要通过风雨传播,莲座期如果多雨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病害易流行,一般气温14-20度,露水大的时候易发生。4.2灰霉病、菌核病近年来,灰霉病在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均为高发病害;菌核病在气温5-15℃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的低温高湿病条件下,易于病菌的发生和危害,两病害都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用多菌灵倍+福美双倍液等进行防治。4.3蚜虫+病毒病防好蚜虫,少得病毒病,用50%抗蚜威倍,或者20%吡虫啉倍。4.4斑潜蝇用1.8%阿维菌素乳油倍液;阿维.杀虫单倍液防治。4.5霜霉病、蚜虫、蓟马、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往往会先后发生,定植后20天用20%康宽15毫升每亩+5%阿维菌素20毫升每亩+20%噻菌铜60克每亩+杰效利10毫升每亩,注意天气预报,雨前用药一次预防病害发生,雨后复喷一次,防治病害蔓延。: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nggali.com/gljs/11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