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记一味中药草血竭
草血竭(《植物名实图考》),又名回头草、草血结(《滇南本草》)、土血竭、拱腰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金黄鸡(《滇南本草》整理本)、迂头鸡、一月血、蛇疙瘩(《四川中药志》)、紫花根、地蜂子、地黑蜂、老腰弓(《云南中草药选》),有一个变种。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根茎肥厚,横生,常弯曲,外面棕黑色,内面粉红色,具多数坚韧须根。茎直立,不分枝,淡绿色,有棱,无毛。基生叶有长柄,长3-7cm,有棱;叶片狭长披针形,长7-12cm,宽1.5-2.5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渐狭,呈楔形,稍不对称,且不下延成翅状,边缘有不明显细齿,且常反卷,中脉有时呈红色,网脉明显,尤以边脉显著,两面无毛;茎生叶互生,下部叶有柄,上部的无柄,叶片较基生叶小;托叶鞘膜质,长达5cm,棕色,疏被短柔毛,有纵脉多条,先端常2裂状。总状花序穗状,单生于茎顶,近直立,长3-4cm,直径5-9mm,小花粉红色,花梗长约2mm,苞片卵状披针形,花被5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雄蕊5,较花被稍长;子房长卵形,花柱极小,2裂。瘦果扁卵形,红褐色或棕黑色,光亮,包藏于宿存花被内。花期5-10月,果期9-12月。
生山坡草地、林缘,海拔-米
产四川、云南、贵州。印度东北部、泰国北部也有
散血止血,下气止痛。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积,症瘕积聚,月经不调,浮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①《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消宿食,消痞块年久坚积板硬,胃气疼,面寒疼,妇人症瘕。
消浮肿,破瘀血,止咳嗽。
②《四川中药志》:散血,止血。
治丹停,黄肿,无名肿毒及妇女火疳病,并涂蛇咬伤。
③《云南中草药选》:止血止痛,收敛止泻。
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①《滇南本草》:“微温,苦辛微涩。”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酸。”无毒。”入脾,胃,肾三经。
3~5钱,水煎服,或干粉0.5~1钱,吞服;外用适量,干粉敷患处。
1.配乌药,辛开温散,用草血竭之温,以散脾胃之寒凝,用乌药之辛,以调脾胃之气机,相须使用,可治脾胃虚寒之腹痛,疗效大增。
2.配槟榔,辛散温通之力大增。
3.配草果,辛开温散,用治中焦脾胃虚寒所致诸证,疗效增强。
4.配猪苓,用治小便不利,对于下焦偏寒者效佳。
(来源于百度百科)
转发有礼
自即日起转发当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