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子甘蓝栽培技术,高产的关键因素要掌握
抱子甘蓝,又称芽甘蓝、子持甘蓝,是以小叶球供食用的蔬菜,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腋芽能形成小叶球的一个变种二年生草本植物。
抱子甘蓝的小叶球风味独特,味美可口,可食率达95%,营养价值高,每克鲜菜中含水分90克、蛋白质4:7克、碳水化合物3.3克、脂肪0.5克、纤维素0.6克。
所含矿质无素中,钙31毫克、磷37毫克、铁1.8毫克。维生素含量也较高,其中胡萝卜素0.13毫克、维生素B0.08毫克、维生素C98~毫克。营养价值高于结球甘蓝,其中蛋白质含量在结球蔬菜中居首位,是结球甘蓝蛋白含量的4倍多,维生素C含量是甘蓝的3~4倍。
抱子甘蓝原产地中海沿岸,19世纪开始逐渐成为欧洲、北美一些国家的重要蔬菜,其中英、德、法、荷兰等国种植面积较大,我国台湾省也有小面积种植。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郊区相继引种试种获得成功,但由于栽种面积小,产量不高,而市场的需求相当大,在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抱子甘蓝已成为供不应求的紧俏商品,价格昂贵。因此,发展抱子甘蓝生产,既可满足消费需求,也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抱子甘蓝喜冷凉气候条件,耐寒性强,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2~20℃,气温短时间降至-8~6℃,随茎叶生长受到抑制,但不会受冻害。一般植株生长初期要求较高温度,以利于营养生长,当叶球开始发育时,需较低温度,以10~13℃为宜,如超过23℃,便不能形成叶球。
(2)光照。抱子甘蓝是长日照植物,在营养生长期,较长的日照条件利于生长。对光照强度要求不太严格,通常在充足的光照下,植株生长旺盛。光照不足,容易发生徒长。在小叶球形成期,日照时间较短,光照充足和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形成的叶球坚实,品质好。
(3)水分。抱子甘蓝喜湿润,除幼苗期和莲座期能忍耐轻度干旱外,其余生长时期都要求充足的土壤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一般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空气湿度为80%~90%较适宜;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将严重影响结球而降低产量,所以在栽培上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抱子甘蓝不耐涝,如遇土壤积水必须立即排除。
(4)土壤和养分。抱子甘蓝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但为了获得高产,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沃土壤,沙壤土、壤土和黏壤土均可,土质过松不利于形成充实叶球。土壤酸碱度以微酸性至中性为宜,碱性土壤不适宜种植抱子甘蓝。抱子甘蓝生育期和叶球采收期较长,需养分较多,其营养生长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5:4,如果氮肥充足,磷、钾肥配合适当,不仅叶球产量高,品质也好。
2、栽培品种
(1)类型。抱子甘蓝按其叶球大小可分为两种类型:大抱子甘蓝,叶球直径在4厘米以上,产量高,但品质较差;小抱子甘蓝,叶球直径2~3厘米,品质好。按植株高矮可分为矮生和高生两种:矮生种,茎高50厘米左右,一般熟期早;高生种,茎高可达厘米以上,一般较晚熟。
根据从定植到采收经历的时间长短又可分为早熟种、中熟种和晚熟种三种类型。
1)早熟种:一般在定植后90~天可采收,栽培品种主要有早生子持、卡普斯他、王子和长冈交酸早生子持。
2)中熟种:定植后~天可采收,栽培品种主要有佐伊思、摇篮者、京引1号、增田子持、科伦内、多拉邦克和温安迪巳。
3)晚熟种:从定植到采收需~天,栽培品种有斯马谢和探险者。
(2)栽培品种。
1)早生子持:从日本引进的一代杂种,极早熟,从定植到收获约90天。株高50~60厘米,节间较短,植株生长较旺盛;叶片绿色,少蜡粉,小叶球圆球形,横径2.0~2.5厘米,绿色,整齐而紧实,单株结球较多,顶芽也能形成叶球。
2)卡普斯他:从丹麦引进的早熟种,从定植至收获约90天。矮生型,株高约40厘米;叶片绿色,不向上;卷腋芽密,叶球圆球形,中等大小,绿色,质地细嫩,品质好。
3)王子:由美国引进的杂种一代,早熟,从定植至收获需96天。高生型,株型紧凑;小叶球多而整齐。该品种不耐高温,在高温的夏季小叶球易松散。叶球品质好,既可鲜销也可速冻。
4)佐伊思:从法国引进的中熟种,从定植至收获需多天。中生型,株高46厘米,生长整齐;叶扁圆形,绿色,平展,单株叶球较多,圆球形,紧实,绿色,品质好。
5)摇篮者:由荷兰引进的杂种一代,中熟种,从定植到收获需天。高生型,主茎叶灰绿色;小叶球圆球形,紧实,绿色,品质优良,单株结球较多。成熟期整齐--致,适于机械化--次性收获。
6)科伦内:从荷兰引进的杂种--代。中熟种,从定植.
至收获需~天。矮生型,株高约40厘米,植株生长整齐,叶片灰绿色,叶球圆球形,绿色,品质较好。
7)斯马谢:由荷兰引进的杂种一代。晚熟种,从定植至采收需天。中高型,叶球中等大小,深绿色,紧实,整齐,品质好,耐贮藏,经速处理后,叶球颜色鲜艳美观。该品种耐寒力极强,适宜冬季保护地栽培。
8)探险者:从荷兰引进的晚熟种,定植后需天收获。中高或高型,生长粗壮,叶片绿色,有蜡粉,单株结球多,叶球圆球形,光滑紧实,绿色,品质极佳。该品种耐寒性很强,适宜早春、晚秋露地栽培或冬季保护地栽培。
3、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抱子甘蓝春、夏、秋三季均可在露地栽培,由于抱子甘蓝容易通过春化阶段,有些品种在秋季播种,往往叶球尚未充分形成而开始抽墓,因此,以春播、夏播较安全,如果秋播,必须选择适宜品种。
春季露地栽培,早、中、晚熟品种均可选用。播种时间可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苗龄以及气候条件确定。在华北地区,一般晚熟品种可适当早播,12月底至1月上旬在保护地播种育苗;中早熟品种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育苗,用健壮大苗移栽,苗龄35~49天,3月中下旬定植,6月份开始采收。
夏、秋季栽培,可选用早熟或中熟品种,既可育苗移栽,也可田间直播。播种期可分别为4月上中旬及6月中下旬,定植期5月中下旬及T月下旬,于9月或10月开始采收。
在长江三角洲地带的平原区,播种时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高山地区在4月份播种。播种太早,植株下部不结球的腋芽多,植株早衰,产量低;播种太迟,植株营养生长不足,采收期延迟,年内产量低。
(2)育苗。抱子甘蓝苗期不耐涝,育苗地要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土质疏松的肥沃壤土。冬季和早春多在日光温室、大棚或用温床育苗,苗床整地后铺15~20厘米厚的营养土,拌匀铺平,灌水沉实,待墒情适宜时播种。
播种时按5厘米行距在苗床上压印或划浅沟,隔1~1.5厘米播1粒种子,每平方米播种量5~6克,播后覆盖0.5厘米厚的细营养土,盖上草帘,浇足水,2~3天后,种子开始萌芽,及时撤掉草帘,防止幼苗徒长。夏播时,为了降温和防大雨冲刷苗床,应采用遮阳网遮荫。幼苗具1~2片真叶时进行一次移苗,按株行距12厘米x15厘米移植到营养土方内,灌水后遮荫3~5天,以提高成活率。当苗龄达35天左右,秧苗具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夏秋季栽培,采用田间直播的,不用移苗,可在幼苗具2~3片真叶时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
(3)定植。抱子甘蓝需肥量多,应选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栽植,每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千克,混合过磷酸钙50千克作基肥,缺钾田块还应施用适量的硫酸铵或草木灰。深翻耙细整平,或做成1.2~1.4米宽的畦田,如果在雨水较多的季节栽培,应做成15厘米以上的高畦,并开深沟,以便排水。定植密度根据品种、栽培季节和地区不同而异。在华北和东北地区,用矮生型早熟品种,1.3米宽的畦可栽双行,株距35~40厘米,亩植苗~株。长江流域用中晚熟高生种,采用单行定植,株距40~50厘米,亩植苗0株左右。矮生种双行定植,株距50厘米,亩植苗~株。定植应带土挖移栽,尽量减少伤根,定植后灌足水,以提高成活率。在北方,早春定植后,可覆盖地膜。
4、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和培土。抱子甘蓝定植后,轻浇1~2次缓苗水后,应及时中耕、锄地。春季中耕可松土保墒,提高地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和幼苗根系生长;夏季中耕可调节土壤水,进而协调土壤各肥力因素,并有蹲苗促壮的作用。中耕可结合追肥进行,以覆盖肥料,减少养分损失。通常早熟品种中耕2~3次,中晚熟品种中耕3~4次。第一次中耕可适当深些,应全面锄透,除平整,以后中耕因植株进入莲座期,逐渐长高,锄地宜浅,并向根部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在未封行前,随中耕除掉杂草。
(2)肥水管理。抱子甘蓝生长期长,需肥量多,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生长过程中还要多次追肥才能满足需要,追肥以氮肥为主,钾肥次之,磷肥较少。追肥次数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状况确定,一般追4次肥。第一次在缓苗后施一次薄肥,以利植株恢复生长,可用人粪尿水或氮素化肥,25~30天后进行第二次追肥,以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小叶球形成初期进行第三次追肥,以促进叶球的发育和膨大,叶球采收期进行第四次追肥,以提高产量。抱子甘蓝追肥可用腐熟的人粪尿水,每亩每次施用量为0千克;如用化肥,全期约需氮肥30~50千克、磷肥20千克、钾肥25千克左右。抱子甘蓝喜湿润,但为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健壮的营养体,定植后轻灌1~2次缓苗水后,应立即控制灌水,进行蹲苗,控制时间不宜过长和过重,一般早熟品种为7~10天,中晚熟品种可长些,并且注意掌握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不可过于干旱而影响植株生长。进入莲座期之后,应保持土壤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土壤见干就应及时灌水。雨季要注意及时排除积水。
5、病虫害防治
抱子甘蓝病虫害发生较少,主要病害有霜霉病、黑腐病等。防治措施:
(1)霜霉病。发病期间,可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或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用可杀得~倍液交替使用。
(2)黑腐病。发病初期,可用50%代胺森0倍液喷洒,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防治效果较好。特别注意:收获前15天必须停止用药。抱子甘蓝主要虫害有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等。防治措施:小菜蛾、菜青虫可用复方菜虫菌可湿性粉剂~0倍液,或1%威霸乳油~倍液,或用抑太宝乳油0~0倍液,或50%宝路可湿性粉剂0~0倍液,或50%抗虫乳油~倍液,或用98%巴丹原粉可湿性粉剂与Bt制剂复合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