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逼出来的云蔬大县
本平台专为种植户服务,发布菜价行情分析、农产品购销、植保技术、天气预报、云南农业产业发展状况等最新最全的农业信息平台。汇聚一流农业专家、涉农企业和种植大户,农民种植的好帮手,作物健康的资询专家。助您每天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
年11月16日,30余家中央及地方媒体人员来到云南省蔬菜产业化发展大县之一的通海县,开启“冬季云蔬”主题集中采访活动首日首站采访。
据通海县农业部门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通海就已经成为云南省最大的蔬菜基地县;90年代,通海蔬菜畅销国内,是云南省“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的重要基地之一。上世纪末,通海蔬菜开始走出国门,出口到东南亚各国。
年,通海县蔬菜产业第一次向无公害、精细化转型升级,4年之后,通海县被列入云南省16个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示范县之一。
过去10年,通海蔬菜生产走上了一条优质、高效、标准化、软规模化的种植之路。到年,通海县蔬菜种植面积34.67万亩,总产13.62亿公斤、产值19.75亿元,品种主要为白菜、结球甘蓝、莴笋、花椰菜、菜豆等。蔬菜主要销往广州、上海、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全国多个大中城市、东南亚国家及中东、美国等地。
在仅平方公里的狭小国土上,通海县以蔬菜为主的农业企业灿若星海。
年,通海县有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户,其中以冷库贮藏鲜菜初加工为主,兼有酱菜、脱水菜、天然色素加工等业态。
通海目前有冷库93座、间,年加工销售蔬菜19.62亿公斤(周边县拉入通海加工营销6亿公斤)、营销经额近28亿元。
在整个蔬菜产业链边缘,一个以回收废弃蔬菜茎叶生产有机肥的循环经济项目正以其快速成长及扩张引人注目。
在为数众多的农业经营机构中,有省级龙头企业21家、市级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个。
一个小县能把蔬菜产业做到如此规模,通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胡柏说,这一切都是人多地少、生存发展空间局限所逼而造就。
资料显示,通海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却密密匝匝地居住着30万人口。农民人均耕地不到0.7亩,若不精耕细作,吃饭都会成问题。
高原湖泊杞麓湖西南岸的大树社区是一个有多人口的村子,村民人均耕地只有半亩,却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
社区支书、居委会主任赵思旺告诉记者,大树社区每年种菜四茬,长年的精耕细作逼着村民们成为堪称全世界最优秀的职业菜农。
赵思旺说,近年市场价格频繁波动、销量不断下滑的严峻形势逼着社区除了将蔬菜由无公害品级向绿色产品升级之外,大家还考虑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通海的蔬菜龙头企业也表达了同样的紧迫感。
曾经把不起眼的白萝卜加工成脱水萝卜丝等产品大量销到日韩等国,连年创农产品外贸出口佳绩的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也“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从年起,产品出口量及出口额逐年走低,利润空间一再缩小。公司虽然在科技创新、提升品质、扩大产品线方面寻求突破,但大环境的影响在近期仍然挥之不去。
另一家从事蔬果保鲜出口的龙头企业通海宋威农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年出口额高达1.71亿美元,到年出口额缩小到万美元,而今年到目前仅完成万美元,下滑速度不可谓不惊人。
除了从自身生产、营销、品牌构建等方面提档升级,宋威公司也表达了对国家推动经贸政策对接、信息对称、改善民营外贸企业投资经营环境的期望。
这家带动了3万多农户户均营收4万元、创造了多年就业岗位龙头甚至将公司经营发展战略调整为止跌企稳的保守目标。
这一轮形势所逼,已经拉开了通海蔬菜产业升级的序幕。
来源:中国发展网,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播是一种责任,传播是一种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