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有情,故乡仍有味,和作家王寒一起走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踏遍万水千山总有一地故乡”
你的故乡是台州吗?
在你眼里它是怎样的呢?
不如跟随本土作家王寒
读一读她的《江南草木记》
轻嗅一树繁花满城风味吧!
《江南草木记》从《诗经》开始,千百年来,在游子的心中,乡愁是长江水,也是海棠红、雪花白、蜡梅香。
草木皆有情王寒的《江南草木记》,写了60种草木,枝叶花草里,有她行遍江南每一个角落走过的十年,有她儿时漫山遍野奔跑的故里,笔触细腻,似乎字里行间总带着思念,但读起来又让人恬淡平和。
谷雨橘花她写橘花,“家乡成千上万亩的橘林里,橘子花开成香雪海,油光翠亮的绿叶间,藏着白瓣黄蕊的小花”,是啊,在台州临海的涌泉蜜橘和黄岩蜜橘形成前,在谷雨和立夏节气间,橘园花开,远望如积雪,散着馥郁,香漫家乡。
云锦杜鹃她写杜鹃花,“云锦杜鹃是乔木,长在天台山上,承受着阳光和雨露,开得坦然而华美,满树繁花,似锦似缎,开花时,仿佛呼啸而来,有排山倒海的气势”,眼下天台山云锦杜鹃已开,走一走唐诗之路,正好赴姹紫嫣红之约。
台城蔷薇她写蔷薇,“台州城里,随处可见蔷薇。未开花时,它的枝叶纠结成一面绿墙,不大引人注目。暮春时节,蔷薇开花,葳蕤的藤蔓、似锦的繁花,仿佛天地同欢。蔷薇开花时,有一种野豁豁的劲头。蔷薇带刺,花却温柔,金刚怒目与菩萨低眉是共存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王寒笔下的蔷薇带着点情怀。
三秋桂子她写桂花,“我从一座城市奔波到另一座城市,时令已是秋天,南方的风送来一阵又一阵的桂花香。江南的秋,因了暗香浮动的桂花,显出它独特的韵味”,南来的风啊,有故乡的味道,总让人忍着眼泪望向远方。
故乡仍有味王寒从草木落笔,之间又夹杂着台州的风雅旧事。草木有本心,故乡味如旧,她笔下的台州,民风民俗里有着一如往昔的淳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温热,有着牢牢记住的熟悉味道。
荼蘼白酒酿她写家乡人喜食白酒酿,妇人煮白酒酿的时候,会放上几瓣荼蘼花瓣。酒的醇,历久弥香,花的鲜,丝丝甜意,拿大勺舀几下,满锅散着香甜,酒不醉人人自醉。
油桐蒸面食她写乡里人平素蒸馒头、发糕、圆子,底下衬得不是笼布,而是油桐叶。若是到了立夏端午七月半,妇人会挑些宽大油滑的桐叶,一片片洗净,将包成香蕉型的米粉搁上面进笼蒸,蒸熟了便是大家都爱吃的桐子叶包,散着甜香,有清热功效。
红蓼烧望潮她写红蓼,气息泼辣,常是用来驱蚊、酿酒的。而在台州的海边,会把望潮裹进辣蓼里,在石板上摔个七荤八素,再进行烹煮,这样也使得望潮更加鲜脆。台州海边人的吃法,总是在保留海鲜原味的基础上,鲜上加鲜,令人难忘。
铁皮石斛吃法她写铁皮石斛,“铁皮石斛的鲜条,可以直接食用,拿来煮茶、炖汤、泡酒、煮粥,也是极好的。我最喜欢的还是榨汁,清口异常,如同夏天刚割过的那种青草气息,喝一口,五脏六腑如被清泉洗涤过,干净通透,有一种清凉的欢喜意”,有的是法子将那表皮铁青,长可盈尺,冷峻清简的石斛吃出花样。
杨梅酒她写家乡的杨梅,“一直向往着‘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生活,终究未得,也不曾用松花酿过酒,不过,夏至一到,倒可以拿杨梅酿酒了”,杨梅酒啊,初尝甜香,入喉渐觉浓烈,而仙居的杨梅,更是远近闻名。
北纬28°《江南草木记》这本书,尽是江南花草,或许一些江南的花儿,在特定季节里都开得差不多,任是缤纷还是嫣粉。但人能做到的,便是在草木之外,赋予文字以温度,让那些或是外乡人,或是游子,能感受到这座位于北纬28°的山海水城,与众不同之处。
你说60种草木里,提到了几次台州呢,或许静下心来读过的人,能感觉到,行文前后,都有台州的影子。正如她自己说的,“既已离开,故乡就只是驿站,但四月的清明果、五月的橘花味、端午的艾草香、夏至的杨梅红,还留在记忆深处。在千里万里之外,暗夜里,漫过游子心头的,不只是故乡的云,还有草木的香。”
橘子、杨梅、荸荠、高橙、文旦、柿子、枇杷、甘蔗、柿子,乃至铁皮石斛、乌药、紫莳药、茭白、芋头、栗子等,王寒将故乡情融入草木,或者说这些本来就代表着故乡。台州是王寒心心念念的故乡,北纬28°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或生动,或缠绵,或浓烈的情感,都在书里。
南来的风,东去的水
浮云伴着游子归
草木有情,故乡有味
这是你心中的台州吗?
编辑:一舟
校对:逗丁、剑风
责编:旭敏
来源:台州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