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人这份科学抗旱农业科技处方请查

  <苗乡资讯

据气象部门分析,年以来,云南省部分地区气候异常,全省降雨北多南少,区域反常,其中滇中以南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少30%、局部偏少50%以上,滇中的西部、滇西北的东部较常年偏少20%-50%。根据省气候中心和国家气候中心的会商意见,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全省大部分地区将进入气象干旱快速发展期,气候情况总体较常年偏差,气象干旱持续时间较常年偏长,干旱强度总体将较常年偏重,并将持续至初夏雨季开始前。

为科学应对干旱,促进云南农业产业发展,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全省气候干旱的农业产业影响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农业科技指导意见。

旱情对云南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专家分析,本次旱情对云南多年生春季采收的茶叶、甘蔗、蚕桑、咖啡、中药材等作物影响较大。同时,对水果、蔬菜、粮油作物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水果方面

本次春旱对于春季开花及移栽的水果有较大影响。目前正值芒果、李子、桃、梨、苹果等水果盛花期及末花期,部分水果开始进入坐果期,由于春季干旱,缺乏灌溉条件的果园已经出现了落花落果现象,新定植的水果幼苗出现叶片萎蔫,树干开裂,植株干枯等缺水症状。

蔬菜方面

受春旱的影响,旱地种植为主的蔬菜作物无法正常耕种,春播蔬菜如辣椒、西兰花、春甘蓝、春白菜、甜玉米等作物面积有所减少。

粮油作物方面

麦类主要面临田间杂草、蚜虫、条锈病等问题;蚕豆、豌豆总干物质产量减少;玉米、马铃薯小春多种植于水利条件较好的田块,大春处于以备耕及育苗期,影响不明显;油菜正值收获期,影响相对较小。

主要农产品如何抗旱减损增效?

甘蔗产业措施:

1.调整种植时期,根据云南自然气候条件,把握自然规律,大力发展秋植甘蔗和早冬植甘蔗。2.选用抗旱甘蔗新品种,如云蔗05-51、云蔗08-、粤糖86-、德蔗03-83等。3.调整种植模式,要围绕节水抗旱,坚决实行“两改”,一改甘蔗种前土地翻犁为夏秋翻犁,二是改传统的浅耕浅种为深沟板土深种。4.推广轻简抗旱栽培技术,根据土壤墒情,采用甘蔗轻简抗旱栽培技术即一次性施肥+全面覆盖技术,开沟、种植、覆膜一气呵成,千方百计利用和保持土壤水分,实现旱作甘蔗丰产高效栽培。

中药材产业措施:

1.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坝塘、水窖)等蓄水设施,节约用水,及时浇灌,缓解旱情。2.因气候干燥,中药材种植大都覆盖遮阴网棚、秸秆和松毛等,要做好防火工作。3.因干旱无移栽条件的地区,应暂缓移栽,对苗床补施有机肥,待旱情缓解再行移栽,如错过移栽季节,应及时备耕备种,改种其它适宜单季粮食或经济作物,减少经济损失;对多年生药材种植地块减少中耕培土操作,增施有机肥、增加松毛等覆盖物,促进保水保墒,增加抗旱能力。4.春季是中药材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需坚持预防为主,早期综合防控的原则,做好勤防勤治工作,结合整形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药材抗病力,必要时也可采用低毒高效低(无)农残药剂进行防治,防止干旱和病虫害的双重影响。

水果产业措施:

1.针对李子、桃、梨、苹果等水果正值盛花期及末花期,部分水果开始进入坐果期,加强田间管理是关键。2.重视基础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抗风险能力,以滴灌代替漫灌喷灌等传统用水方式;应用树盘覆盖技术,有效减轻土壤水分的蒸发损耗,加强果园管理以减少土壤蒸发与植株蒸腾。在树冠内覆盖15厘米厚度以上的秸秆、玉米、干杂草等、也可使用地膜和地布,减少水分蒸发,增强果树的抗旱能力;覆盖层或者膜下安装滴管系统,均匀、定时、定量供水,浸润桃根系发育区,供根系吸收,做到利用率高且用水量少,提高用水效率。3.修剪时注意留一定量枝条叶片,对主干和果实有保护作用,防止高温干旱树皮及果实表面形成日灼伤害。4.高温干旱天气,与正常年份相比,病害相对发生较少,而虫害,特别是蚜虫,蓟马,叶螨有危害的可能增加。应按往年病虫防控时段做好防控工作,蚜虫,蓟马,叶螨防治时药剂应选用胃毒型农药。

蔬菜产业措施:

1.对水利设施不完善的区域,可选择小米椒、豌豆、甜玉米、茄子等较为耐旱的蔬菜作物,避免种植需水较大的蔬菜作物,如叶菜类的白菜、甘蓝、生菜、菜心、芥蓝,瓜类的黄瓜、丝瓜,番茄等。2.以旱地生产为主区域,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应用膜下滴灌、喷灌等抗旱新技术,完善灌溉条件;种植采用高畦打塘定植,定植口覆细土减少水分蒸发。3.对于已播种育苗的蔬菜作物,如因干旱无法下地种植的,可将幼苗移入大孔的营养钵培育大苗,待条件成熟再移植大田,移植大田后加强水肥管理,确保不影响产量和品质。4.对已移植大田的作物,无土膜覆盖的,应加强中耕管理,放水后,待土表发干时,进行浅耕松土,达到保水的作用。还可以叶面喷施那氏、旱地龙、2-乙酰氧基苯甲酸、芸苔内酯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物抗旱能力。

粮食产业措施:

1.水稻、玉米等正处于备耕和育苗关键期。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布局、水利灌溉是防止干旱的根本办法,缺水易旱地区,需根据当地的水资源和灌溉条件,提早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宜稻则稻,不宜的则改种旱作物。2.选用耐旱、短生育期品种,选择前期发育旺盛、生产快速、根系较发达的早熟组合,还未下种区域可适当推迟15天左右时间播种,接合雨水种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有条件的地方集中育苗,降低对水资源的需求。3.在干旱地区,可根据当地雨季到来迟早,进行分期播种,分期育苗和移栽,保证雨季到来时有地可管、有苗可栽。4.切实做好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做好田间管理。马铃薯结合中耕培土尽量培高土,加强田间管理,避免薯块外露招引成虫产卵为害。

如何建立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体系?

专家们提出,云南气候主要是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冬春少雨干旱,夏秋多雨湿润,干湿季节分明,其中5~10月的雨季,集中了85%的降雨量,11月至4月的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5%,季节性缺水情况比较突出。为此,我省农业生产要树立抗旱农业生产的思维,有旱抗旱,无旱备旱,逐步形成高原特色的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体系。

改善农业水利条件,提高抗灾能力

我省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工程性缺水严重,要充分利用我省澜沧江、怒江、金沙江、元江、伊洛瓦底江、南盘江等6大水系的优势,科学布局、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改变“山下河水流,山上渴死牛”的状况。加大“五小水利”的建设力度,有计划地新建水利工程,做到有水可用,有水能用,努力扩大耕地灌溉面积。

建设设施农业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契机,发展温室花卉,温室蔬菜、温室水果等,采用数字化农业技术,做到精确高效灌溉。推广国内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应用先进的节水管理经验,加大管灌、微灌、膜下滴灌等农业抗旱设施的推广应用,推广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抗旱剂等科技抗旱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顺天时应地利,进行秋季农业开发

我省冬春干旱,但夏秋多雨,在做好大春农业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秋季雨水多,土壤墒情好,光照强,日照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秋季农业生产,将冬季农业开发的经验用于秋季农业开发上,充分发挥我省“高原凉棚”的优势,以蔬菜产业为重点,打造新的农业产业增长极。

科学布局生产,实行生态农业规划

我省地形地貌特殊,以横断山脉为主的高黎贡山、无量山以及哀牢山等把我省分成了两个大的气候区,滇西南地区年降雨量大,湿度大,适宜布局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滇中特别滇东南地区降雨量小,空气湿度小,病虫害发生危害相对较少,适宜布局高附加值的作物。在高海拔地区,充分发挥“高原凉棚”优势,布局发展夏秋蔬菜产业。在低海拔干旱地区,病虫害难于发生,要大力推进周年有机农业生产,建立规模化的有机高效农业产业区。

改变生产观念,实行进一退二战略

我省余万农村人口,耕地统计面积万亩,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实际耕种面积远大于在册面积,广种薄收情况突出,“种地一山坡,收到一萝萝”,不仅耗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还造成生态资源环境的破坏,为此,改变生产观念,实行进一退二的农业生产思路,争取人均建成一亩旱涝保收的高效农田,退下两亩旱坡地还林还草还牧,推进农业的高效化发展。

来源:云南发布

未来7天天气预报

屏边县明日天气预报

未来24小时受西偏南气流影响

_

屏边县城

多云

有阵雨

12—

17℃

偏南风

3级

森林火险

2级

原标题:《

屏边人这份科学抗旱“农业科技处方”请查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nggali.com/glhq/143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