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和粽子的花样吃法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筒粽”,花样繁多。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产生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为纪念。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花生红豆蜜枣粽做法
食材:生花生米、红豆、蜜枣、糯米、粽叶
1、提前将糯米、红豆、花生洗净泡一天(中途记得换水,以免天热变质);
2、干粽泡软洗净,烧开一锅水将洗净的粽叶放入开水中煮5分钟左右,取出放入凉水中。
3、取两片粽叶(视粽叶宽窄而定),上面的粽叶压下面的粽叶一半即可。折成漏斗型,放入花生、糯米、红豆、大枣,包好并捆扎结实即可。
4、将包好的粽子码入锅内(锅底放篦子,以免糊锅),加清水没过粽子,再用箅子押紧,加盖大火煮开,文火煮3小时左右。
小贴士:
粽子的食材:粽子虽好吃,但不宜多吃。因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胃肠排空需时较久,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若主料掺入部分杂粮米:红豆、薏仁、花生等,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有益于健康,口感也更加香糯。
粽子的捆扎:煮制过程食材会膨胀,粽子不宜捆得太紧。每个人包粽子的手法不同,按照自己的习惯手法来包即可。
粽子的烹煮:水要浸过粽面,大火煮开,文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
粽子除了直接吃、蘸糖或者沾蜂蜜吃还能吃出什么花样呢?
排骨烧粽子
主材:排骨克,粽子若干
配料:葱、姜、蒜、辣椒、花椒、八角
调味料:盐、生抽、白糖、料酒、香醋
1、排骨洗净焯水后沥干水分,准备好所有配料,八角一至两个,花椒约十几粒放入调料盒。
2、锅中放入一勺油,放入两勺白糖,开小火慢慢熬,先不要动它。
3、白糖开始溶化,变成糖浆,可以稍微搅动下,继续小火熬,糖浆颜色越来越深,至琥珀色,开始起小泡泡时,糖色就熬好啦。这一步要注意不要熬过头。
4、迅速放入排骨翻炒,让排骨均匀地裹上糖色,放葱、姜、蒜和辣椒继续翻炒,排骨呈金黄色。
5、炒至排骨焦香时,烹入少量料酒、数滴香醋,加适量生抽。
6、翻炒均匀后,加入适量开水至没过排骨,加入调料盒转小火焖45分钟左右。
7、不粘锅加热后,放少少油,逐个放入粽子。
8、全程保持小火,煎至粽子各面呈金黄色,盛出备用。
9、45分钟后,看看排骨汤汁大约只剩三分之一,放入粽子,继续小火焖15分钟左右。中间注意翻面,让粽子各面都能浸到汤汁。
贴士:
1、炒糖色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头,否则会发苦。
2、烧排骨可以按自己平时喜欢的方式做,如果不想炒糖色,直接炒排骨或者干脆不炒直接焖都行,直接焖煮要加冰糖和老抽上色。
3、粽子一定要先煎再焖口感更好,也不容易碎。
拔丝粽子
做法:
1.将白米粽切成不规则的小块。
2.锅内放油,烧热后放入粽子炸成金黄色。
3.将炸好的粽子捞出控油备用。
4.锅内放少量水,加入适量的白糖熬煮。
5.糖浆开始冒大泡泡时调小火,慢慢熬至糖色微黄,用筷子蘸一下可以拔出细丝。
6.放入炸好的粽子,均匀地裹上糖浆,装盘。
贴士:
1、由于粽子本来就是熟的,炸的时候火可以适量调大些,大火炸至外面金黄色即可,小火慢炸的话粽子会变硬,影响口感。
2、炒糖色的时候火候要控制好,颜色微黄即可。炒得太过不仅颜色太深,还可能会发苦。
一道色泽金黄的拔丝粽子就做好了,吃起来不仅丝丝相连很是有趣,而且外焦里软糯,脆中透着浓浓的香甜,叫人越吃越爱哦。
辣炒粽子
食材:熟粽子几个、红黄彩椒适量、甘蓝适量
调料:韩式辣酱一大汤勺葱花(最好用洋葱)
做法:
1、将刀抺点油,将熟粽子切成宽条;
2、甘蓝洗净后用手撕成小块,彩椒也掰成小块,葱切碎;
3、起热锅入油,六成热时将粽子条下入锅中,煎成金黄色,盛出;
4、锅留底油,下葱碎爆香,下彩椒块翻炒均匀,加辣酱、适量水将辣酱煮开,下甘蓝块、粽子条中小火炖一会儿,等汁收稠之后盛出。
贴示:大家别被这红红的颜色吓到,其实这个小吃或叫菜,不敢吃辣的人也能吃,因为口感是微辣且带甜味的。
草原最美的季节,愿陪你一起看草原!
旅行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