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抱心菜抱子甘蓝

 

抱子甘蓝,别名芽甘蓝、子持甘蓝,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二年生草本植物,为甘蓝种中腋芽能形成小叶球的变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以鲜嫩的小叶球为食用部位,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以来欧洲、北美洲国家的重要蔬菜之一,中国台湾省有少量种植。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抱子甘蓝食用部分为腋芽处形成的小叶球,风味似结球甘蓝却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口味,纤维少,营养丰富,每百克嫩叶中含有粗蛋白4.9克,脂肪0.4克,糖类8.3克,维生素C毫克,胡萝卜素国际单位,维生素B10.14毫克,维生素B20.16毫克,钙42毫克,磷80毫克,铁1.5毫克,蛋白含量在甘蓝类蔬菜中是最高的。

形态特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60-厘米。下部叶大,大头羽状深裂,长达40厘米,具有色叶脉,有柄;顶裂片大,顶端圆形,基部歪心形,边缘波状,具细圆齿,顶裂片3-5对,倒卵形,上部叶长圆形,全缘,抱茎,所有叶肉质,无毛,具白粉霜。总状花序在果期长达30厘米或更长;花浅黄色,直径10-15毫米;萼片长圆形,直立,长8-11毫米;花瓣倒卵形,长15-20毫米,顶端圆形,有爪。长角果圆筒形,长5-10厘米;喙长5-10毫米,无种子;果梗长约2厘米;种子球形,直径约2毫米,灰棕色。

生长环境

抱子甘蓝喜冷凉的气候,耐寒力很强,在气温下降至-3~-4℃时也不致受冻害,能短时耐-13℃或更低的温度。抱子甘蓝耐热性较结球弱,其生长适温为18~22,小叶球形成期最适温为白天15~22℃,夜间9~10℃,以昼夜温差10~15℃的季节或地区生长最好。抱子甘蓝属长日照植物,但对光照要求不甚严格。光照充足时植株生长旺盛,小芽球坚实而大。在芽球形成期如遇高温和强光,则不利于芽球的形成。整个生长期喜湿润,但不宜过湿以免影响抱子甘蓝的生长。抱子甘蓝的种植需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的壤土或沙壤土上。抱子甘蓝生长过程中氮鳞钾不可缺少,尤对氮肥的需要量较多,其适宜的pH值为5.5~6.8。

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与栽培方式

北方地区春季露地栽培要用早熟品种,2月上旬保护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初定植于露地,6月下旬收获完毕。秋季于6月中上旬育苗,早熟矮生种于7月下旬定植,10~11月收获;高生早熟种则于8月上旬定植露地,10月下旬始收至11月上旬,于严冬前带土坨挖起,移栽于保护地,继续收获至第二年3月。

2.育苗

抱子甘蓝多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大量的节省用种量,也能缩短作物在田间占地的时间。育苗需注意选择适宜的品种,培育健壮的苗。

(1)品种的选择

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既有的农业设施和市场需要,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多年的实践,北京地区春季栽培宜选定植后约90~天能成熟的早熟品种。

(2)用种量

抱子甘蓝种子千粒重4克左右,亩用种量为10~15克,每亩定植株。

(3)播种期

根据栽培季节而定,一般苗龄40天左右,幼苗5~6片真叶时定植。早春气温低时苗龄会延长。

(4)育苗方法

最好采用穴盘育苗或营养钵育苗,精量播种,一次成苗。春季用72孔穴盘,夏秋季可用孔穴盘。基质用草炭1份加蛭石1份,或草炭、蛭石、废菇料各1份,覆盖料一律用蛭石,每立方米基质加入1.2公斤尿素和1.2公斤磷酸二氢钾,肥料与基质混拌均匀后备用。若用孔苗盘每亩需用16盘,基质0.06立方米;用72孔苗盘则需28~29个,基质0.14立方米。播种前需检测发芽率。穴盘育苗采用精量播种,种子发芽率应大于90%以上,用温汤浸种法浸泡处理种子后播种。每穴放种子1~2粒,覆蛭石后约1厘米。覆盖完毕后将苗盘喷透水,以水分从穴盘底孔滴出为宜,使基质最大持水量达到%以上。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

(5)苗期管理

温度:早春育苗要注意保温,控制在20~25℃的温度下,齐苗后注意放风。夏季育苗要防高温。60%~65%。3叶1心后,结合喷水进行1~2次叶面喷肥。

如果用苗床育苗,一般需二次成苗。苗床要选择通风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块,每亩大田用种量20~25克,播种面积约4平方米,播种后浅覆土。夏秋季育苗,播种后要用黑色遮阳网在床面直接覆盖,再浇透水,保持湿润。种子开始出苗后及时撤去遮阳网,降温防雨。高温炎热的晴天要日盖晚揭,小苗2~3片真叶时,分苗一次约需苗床10~13平方米。

3.定植

(1)整地、施肥、做畦

抱子甘蓝生长期长,植株高大,种植的田块要早耕、深耕、晒垡,施入充足的有机肥。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公斤、复合肥50公斤。耕耘整平后做畦,畦的形式要根据土质、季节、品种等情况而定。如地势高,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区,可开浅沟或平畦栽培;如果土质粘重、地下水位高、易积水或雨水多的地区,则宜做高畦或跑水的平畦。

(2)定植密度

早熟品种可做1.2米宽的畦种双行,株距50厘米,亩植株。高生种每畦种1行,亩栽1株,早期行间可间套作短期蔬菜,如樱桃萝卜、油菜等。

(3)栽种

用穴盘或营养土方培育的苗,伤根少或不伤根,定植后成活率可达%。如果是用苗床育的苗,定植前一天要把苗地浇透水,次日带上土坨起苗,起苗后当天定植完毕。北京地区春季露地栽培,要用粗壮大苗,覆盖地膜后按株距打孔栽种,或栽植后浇足定根水,然后用竹片架设小拱棚保湿,这样能早缓苗,植株生长快,在夏季高温之前已结成小叶球,减少叶球松散率。

4.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1)水肥的管理

幼苗定植后要经常浇灌水,以保证小苗生长对水分的需要。尤其是秋茬栽培,正是炎热高温季节,水的管理更显得重要。灌溉可以改良田间小气候,能起降温作用,减少蚜虫及病毒病的发生。定植后4~5天,结合浇水,点施提苗肥,每亩用尿素约5公斤,以促苗快长。第二次追肥可在定植后1个月左右,以后在小芽球膨大期以及小叶球始收期分别再追肥一次,每次每亩用尿素10~15公斤,或用农家经腐熟的稀肥追施。植株生长的中期,水分管理以见干见湿为原则。当下部小叶球开始形成时,又要经常灌溉,使土壤保持充分的水分。雨天要及时排水。

(2)中耕松土、除草

每次灌水施肥后要进行中耕松土、除草,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3)整枝

当抱子甘蓝的植株茎杆中部形成小叶球时,即要将下部老叶、黄叶摘去,以利于通风透光,促进小叶球发育,也便于将来小叶球的采收。随着下部芽球的逐渐膨大,还需将芽球旁边的叶片从叶柄基部摘掉,因叶柄会挤压芽球,使之变形变扁。在气温较高时,植株下部的腋芽不能形成小叶球,或已变成松散的叶球,也应及早摘除,以免消耗养分或成为蚜虫藏身之处。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到一定时候摘去顶芽,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使下部芽球生长充实。一般矮生品种不需摘顶芽。摘芽时间看需要而定。北京地区秋栽抱子甘蓝,10月中下旬始收后,气温已逐渐下降,冬前需移植保护地假植,使之继续生长,陆续收获,可不在露地打顶,以便抱子甘蓝多生叶,结更多的小叶球,增加产量。

采收及储藏采收:

抱子甘蓝各叶腋所生的小叶球,是由下而上逐渐形成,成熟的小叶球包裹紧实,外观发亮。早熟种定植后90~天开始收获,晚熟品种需~天始收。每株可收40~个,亩产量0~1公斤。

贮藏

将采收的小叶球用打了小孔的保鲜膜包装,每0.5~1公斤装一袋,外用纸箱盛装放于0.95%~%相对湿度下,可贮存2个月。经速冻处理后可冷藏1年,仍能保持新鲜的品质。

科学致富请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nggali.com/gljs/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