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血液变成蓝紫色你居然还敢天天吃

 

我们都知道血液的颜色是鲜红的,可近日,武汉有位60岁的刘老,全身血液竟然变成了蓝紫色!还伴随多器官衰竭的症状……

为什么?

因为他天天吃剩菜!

入院治疗时,

刘老的舌头呈蓝紫色▼

还出现多器官衰竭的症状

医生赶紧给刘老做血液净化,

血液倒出来对着阳光一看,就是紫蓝色,

考虑是食物中毒所致的。

医生对他先进行了血液净化,血液抽出来以后,倒出来对着阳光一看竟然是紫蓝色的。医生分析是食物中毒,这跟患者习惯吃隔夜菜和最近的高温天气有着直接联系。

六十多岁的刘老平时一个人住,非常节约。每天的剩菜剩饭没吃完的就留到第二天再吃,舍不得倒掉,做一顿饭可以吃几天。

由于刘老平时的饭菜以蔬菜为主,高温天里蔬菜非常容易分解产生亚硝酸盐,导致食物中毒。

新闻加点料

■7月23日,海南省的李女士一家8口,有6口人都发生呕吐、腹泻和发高烧症状,医院经对病人进行了解,怀疑是菜放久了变质所致。

■去年9月,据《扬子晚报》报道,56岁戴师傅及其80岁母亲、57岁妻子,相继被查出肠癌和胃癌。戴师傅一家平时生活比较拮据,食物有点烂了从不舍得扔掉,将坏的部分切掉接着吃,还经常吃隔夜的剩菜。

医生推测,丈夫、妻子及老母亲都相继患上消化道癌症,应该与家庭长期的饮食习惯有关。“长期食用隔夜菜、霉变的食物容易摄入过多的亚硝酸盐,容易诱发消化道癌症。”

在此本编也整理随意吃剩菜剩饭的5大危害,希望可以对您有帮助:

1.隔夜菜产生致命亚硝酸盐

有些隔夜菜特别是隔夜的绿叶蔬菜,非但营养价值不高,还会产生致病的亚硝酸盐。储藏蔬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而增多,而如果将蔬菜放在冰箱中冷藏(2—6摄氏度),则其亚硝酸盐的增加较少。

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更是吃不得。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会在2个小时内附着在剩菜上开始繁殖,大家都知道蛋白质和脂肪在细菌的作用下,大部分都会产生有害物质,如硫化氢、胺、酚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害。

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重症监护室主任吴文娟提醒:植物中的氨基酸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亚硝酸盐。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很容易细菌繁殖。细菌越多,产生的亚硝酸盐就越多。

亚硝酸盐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长期大量食用含亚硝酸盐的食物有致癌的隐患。因为亚硝酸盐在自然界和胃肠道的酸性环境中可以转化为亚硝胺,长期食用会引发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少食用腌制及储存期较长的食物,有效避免亚硝酸盐中毒。蔬菜尽量应该当顿吃完、当天吃完,尤其是在夏季,因为蔬菜过夜营养价值就下降了,而且容易导致亚硝酸盐增加。虽然荤菜亚硝酸盐含量不高,变化也不大,但应注意冷藏保存,防止腐败变质。

2.不同种类不同部位的蔬菜危害大小不同

不同种类的蔬菜在相同储藏条件下,亚硝酸盐的生成量是不一致的。通常茎叶类蔬菜最高,瓜类蔬菜稍低,根茎类和花菜类居中。

特别提示:常温下,存放到第二天产生亚硝酸盐较多的有菠菜、菜花、豆角、甘蓝、青椒,菠菜中的亚硝酸盐远远超过其他蔬菜。产生亚硝酸盐较少的有西红柿、莴笋、韭菜、西葫芦、茄子、蒜薹、胡萝卜、芹菜。

3.致癌致命的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

炒熟后的菜里有油、盐,隔了一夜,菜里的维生素都氧化了,使得亚硝酸含量大幅度增高,进入胃后变成亚硝酸盐,硝酸盐虽然不是直接致癌的物质,但却是健康的一大隐患。亚尤其是在天气热的时候,隔夜的饭菜受到细菌污染,会大量繁殖,很容易引发胃肠炎,食物中毒。

4.对剩饭剩菜再次加热不一定能减少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把剩下的饭菜一次次地加热,以为这样就可以防止饭菜腐败。其实从医学角度分析,这种观点并不全正确。因为有些食物的毒素仅凭加热是不能消除的。

5.剩饭处理同样很重要

人们通常认为不会导致疾病的蔬菜,过夜后经一夜盐渍,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加热后毒性增强,因此蔬菜反而是最不能隔夜的。另外,淀粉类食品也最好一次吃掉,年糕等食物最多保存4小时,在没有变味的情况下食用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那么,剩菜剩饭就一定要倒掉吗?

也不是,剩菜剩饭只要贮存的方法正确,能够把危害降到最低。

1,刚炒好的菜发现吃不完,先不要动筷子,提前把一部分盛出来放入饭盒,放进冰箱冷藏好;2,剩菜剩饭不要放在铝制碗盆里,铝在空气中易生成氧化铝薄膜,容易和剩菜产生反应,可以放在陶瓷类碗盘中;3,剩菜剩饭要先放在空气中,等凉透了再放入冰箱冷藏。食物的热气会引起冰箱里水蒸气凝结,促进细菌滋生;4,剩菜剩饭或者打包类食物再次吃之前,要回锅杀一遍菌,最好再放入酒类、葱姜蒜类杀菌调料一起回锅。本编再次提醒各位“病从口入”不得不防啊!大家都在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nggali.com/gljs/9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