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黑腐病的发生及防治详细
甘蓝是居民餐桌上的重要蔬菜之一,在我国栽培历史久远。甘蓝黑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威胁着甘蓝的产量和质量。
现将甘蓝黑腐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01
黑腐病的危害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甘蓝黑腐病在我国华北大部分地区的甘蓝生产上造成了严重危害。
到80年代,该病在我国各地全面暴发,严重威胁甘蓝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产业,降低了品质和产量,严重时可导致甘蓝减产80%,黑腐病是影响甘蓝经济效益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甘蓝黑腐病是一种由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黑腐病病菌主要在适宜的环境下由植株伤口和水孔侵入,侵入甘蓝植株维管束后,限制了维管束水分运输,形成“V”字形病斑,病斑快速蔓延使叶脉变黑,故而称作黑腐病。
02
黑腐病的田间症状
甘蓝黑腐病侵染甘蓝植株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和成株期。甘蓝黑腐病直接侵染植株的叶片、叶球和球茎。
黑腐病病菌侵染幼苗,子叶呈水浸状,逐渐枯死或蔓延至真叶,真叶的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或细黑条。
黑腐病病菌侵染成株,多危害叶片,呈现“V”字形黄褐色的枯斑,边缘常有黄色晕圈(左图),病部叶脉坏死变黑。
甘蓝成株期侵染黑腐病后,甘蓝结球松散,发病严重的病株球茎维管束变黑或腐烂而不发臭(右图),干燥条件下,维管束形成黑色空心干腐,并无臭味,可通过此特点区别于软腐病。
03
黑腐病的发病原因
甘蓝黑腐病病原菌可在种子、留种植株、田间的病残体上越冬保存,其中种子带菌是黑腐病传播的主要方式。
甘蓝黑腐病病原菌可通过昆虫、病株、农具、灌溉水、雨水、肥料等传播。
黑腐病侵染与湿度、温度有很大关系,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植株徒长、多雨、连作、偏施氮肥、排水不良、植株早衰等因素会加重甘蓝黑腐病的发生。
04
黑腐病的防治
1选用良种
目前防治甘蓝黑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
2轮作换茬
合理轮作换茬,与十字花科以外的作物如南瓜、茄子、辣椒、豇豆等进行合理轮作,可以大大降低甘蓝黑腐病的发病率。
3生产管理
(1)种子消毒
在播种前,可对种子进行温水消毒。将种子放入5倍量的温水(50-55℃)中,不断搅拌,保持水温搅拌15-20分钟后,将其放至室温停止搅拌。也可对种子进行药剂消毒。用农用链霉素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倍液浸种20分钟,其后用清水漂洗4-5次,捞出晾干后播种。
(2)适期播种
首先根据生产季节、播种地环境、设施条件等选择适宜品种适时播种,也可根据当年温度适当提前或延后适期播种,避开高温高湿的环境,以减轻病害发生流行。
(3)培育壮苗
为防止带菌苗栽入大田,育苗一定采用无病基质,提前对基质进行消毒,可采用百菌清等药剂对基质进行消毒,或者采用漂浮式育苗来培育无病壮苗。
(4)高畦栽培
最好选择土壤疏松肥沃、保肥保水地,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拔出弱苗、病苗,带土定植,双行定植。
(5)合理浇水
在定植前浇湿畦面,栽苗后要浇定植水;5-7天后根据土壤情况再浇水,避免浇水过多导致黑腐病害发生。定植后要根据季节、土壤及苗子情况,及时灌溉或排水,避免田间过旱或过涝。莲座期保证土壤水分充足。在采收期前,停止浇水便于采收。
(6)科学施肥
适当增施氮磷钾肥,以提高甘蓝的抗病性。在甘蓝的莲座和结球中期,根据甘蓝生长情况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者随水冲施富含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的肥料,以增强植株抗黑腐病的能力和提高甘蓝品质。在栽培前,施用生石灰改良偏酸性的土壤,可明显减轻甘蓝黑腐病的发生。
4药剂防治
在甘蓝黑腐病发生初期,可用26%植保灵水剂倍液,或5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或45%加瑞农可湿性粉剂倍液等药剂在病株基部及近地表处喷洒,不可单一过量使用药剂,间隔8-12天喷洒一次,连续喷2-3次。
同时清除田间染病严重的病株,隔离清理,喷洒生石灰防治病原菌的扩散。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参考:胡燕,周娜等.甘蓝黑腐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植物保护与栽培,.
秋冬、越冬甘蓝汇总,点击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