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明自然农法实践甘蓝篇
在台湾见到自然农法无肥料栽培蔬菜的健康长势,虽有几年生态种植经验,仍然感觉难于置信,以至于回来后很久,亲手验证的冲动依然强烈。只是各方面都满意的土地不容易找到,直到9月下旬,才在银林农场内借用了小片土地先做尝试。
无肥料栽培所指的“肥料”,不仅指化学肥料,也包括有机肥、动物粪便、油枯在内的肥料。作物完全靠自然力生长,能否适地适种决定了栽培的成功与否。对大部分蔬菜而言,保水性较好的壤土、粘土,更满足适地适种原则,银林农场所在地的土质以壤土为主,所以最终选在这里。
9月下旬割草、翻地,考虑到是撂荒3、4年的地,未做土壤排毒就先后在同一地块移栽了两批甘蓝,第一批是银林农场的大田苗,第二批是自己育的穴盘苗,时间间隔15天左右。
第一批甘蓝两周后死苗50%以上,所有存活苗长势弱,移栽后半个月遇日照强天气仍然叶片发焉,明显根系生长情况不好,且受蜗牛、粉蝶幼虫危害严重,最后决定只留下10来棵壮苗继续观察。出现这个结果,很可能因为菜苗是银林农场移栽后剩下的弱苗,且移栽时苗龄过长、移栽后暴雨土壤含水量过高,再加雨后曝晒天气未作防护导致。而留下观察的植株虽然长势正常,却持续有虫害问题,估计是因为苗期的健康状况会持续影响作物,另外土壤也有肥料农药残毒。
第二批甘蓝两周后死苗10%左右,后来因长势衰弱陆续死苗,两个月后死苗30%左右。这段期间,部分植株也受到蜗牛和粉蝶幼虫危害。大概是因为土壤有肥料农药残毒,转为无肥料栽培时间也较短,土壤的整体情况还未达到理想状态,所以死苗率与第一批相比虽有改善,却仍然较高。前后两批甘蓝在同一个地块,第二批的虫害却远比第一批少,说明植株要健康很多。
虫子只会侵害不健康的植物
虽说两批甘蓝情况都不算理想,但存活下来的部分植株体形却不比银林农场的有机甘蓝小。事实充分证明无肥料栽培完全可行,也说明无肥料栽培对于土壤前期处理(排毒)、育苗、土壤管理和种植管理有更高的要求。
之前多次和朋友们讨论自然农法和其他农法的区别,直到结果出来才突然明白,自然农法认知到土壤本来有俱有长养植物的能力,不再使用错误的方法去破坏这一能力。而其他农法则是使用错误的方法破坏了土壤原有的能力而不自知,所以不得不一直在耕作时施肥、撒药。
正如福冈正信所说,人类是在用自己的智慧和行为做错事。事后并未察觉,当错事产生的后果显露出来后,再去努力修正。一旦修正产生了效果,就觉得是有价值的,是出色的。宛如自己将屋顶的瓦踩碎,然后担心房子漏雨、顶棚腐烂,于是赶紧进行修缮,最后自鸣得意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