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说煎药你该这么用水
取自然饮水煎药,溶解药物已达天成
普通凉水 现代研究证明大多数药物的有效成分及药物在加热过程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新有效成分均可溶于水中,因此临床常用的煎药用水乃水质纯净的普通凉水。《伤寒杂病论》常用首汤剂中有首选用普通凉水煎煮,占汤剂总数的86.27%。
泉水 《金匮要略》百合知母汤、滑石代赭汤等4方选用泉水煎药,治百合病及误治之证。其中知母、滑石、代赭石均以泉水煎。泉水性寒,宜解热闷烦渴,通利小便。《金匮要略编注》云:“加之泉水以泻阴火,而阴气自调也”。
井花水 《金匮要略》除热癫痫之风引汤用井花水煎煮。其乃清晨最先汲取之井泉水,清冽异常且水质极佳,可治热解烦。现代研究证明井花水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末梢神经消肿止痛的作用。《食宪鸿秘》中说:“凡井水澄蓄一夜,精华上升,故第一汲为最妙”。井花水凉能清热,甘可助阴,宜煎补阴药及气血痰火药。
东流水 《金匮要略》治寒饮挟热之泽漆汤要求泽漆先以东流水煮取。《医学正传》云:“顺流水性顺而下流,故治下焦腰膝之证,及通利大小二便之药用之”。此处实乃取其顺流之性,加强诸药降逆平喘,清热通利小便。
巧取自然水或加工用水
潦水 《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用潦水煎煮。《注解伤寒论》言:“又煎用潦水者,亦取其水味薄,则不助湿气”。潦水既雨水,此处取其性平味薄,助诸药解表散邪清利湿热。
麻沸汤 《伤寒论》中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及《金匮要略》走马汤均用麻沸汤渍之绞汁。其性温主发散。用意在轻扬宣散,取其性而不取其味,煎药汁太浓反伤胃气。故沸水浸后绞汁取其气扬,则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能清利上部心胸无形之邪热,走马汤通利大便而不致过于峻猛,使邪去而不伤正。
甘澜水 苓桂草枣汤用甘澜水煎煮。《注解伤寒论》云甘澜水“扬之无力,取其不助肾气也”。《本草纲目》言甘澜水“劳之甘而轻”“益胃健脾”,故可下伐肾气,中益脾胃,助诸药温脾制水。现代科学认为,用机械手段将水高速搅动就可以得到分子呈自由浮动状态的活化水,活化水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后世多取其性速走而不守,用于药物煎煮。如《温病条辨》三仁汤用之煎煮既可宣上畅中又可渗下。
选取酿造之水液
清浆水 《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及《金匮要略》矾石汤皆用浆水煎煮。《伤寒分经》言其为“炊粟米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色类浆”,“其性凉善走,能调中宣气,通关开胃,解烦渴,化滞物”。用之可清热除烦,理气宽中,降逆平喘,通利小便。现代研究证明浆水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有机酸,有助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酵解,清浆水多用于热性疾病、消化不良、消渴等。
苦酒 《伤寒论》苦酒汤及《金匮要略》芪芍桂酒汤取苦酒敛疮消肿;摄营敛阴,泄营中郁热。成无己注:“酸以收之,苦酒之酸,以敛咽疮”。苦酒即米醋,性温味酸苦,宜消食开胃,敛疮消肿,散瘀止血,解毒杀虫
酒 仲景用酒又有酒、清酒、美清酒、白酒之别。《药性歌括四百味》云:“酒性辛温,活血祛风,寒湿痹痛,通络堪用。”《本经疏注》称“不谓其引药上行,即谓其引药性入血,不曰性热而驱寒,即曰性速而行气”。
加用动物稠浊之液或代谢之水液
马通汁 《金匮要略》中柏叶汤用之煎煮,马通汁即白马粪绞汁滤过澄清后取其清汁。性微温,善引血下行而止血。尤在泾云:“马通引之使下,则妄行之血顺而能下,下而能守矣”。另外《金匮要略》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方以童便和酒煎煮,童便味咸性凉,能散瘀止血,滋阴降火。现代研究表明人尿中含丰富的褪黑素,此成分有镇静、止痛、催眠、解除疲劳等作用,而儿童时期则是其分泌的高峰期。
蜜 《伤寒论》蜜煎方取其润燥导便,《医宗金鉴》云:“盖蜜挺入谷道能烊化而润大肠”。猪肤汤治少阴下利后阴虚所致咽痛。《金匮要略》中乌头汤等3方加蜜煎煮,既制头毒性,又缓急止痛延长药效;甘遂半夏汤中甘遂半夏为反药同用,加蜜缓和药性,安中解毒;大半夏汤取其安中润燥,又可养血补虚,以治其本。现代研究表明蜂蜜可以抑菌、解毒、保护肝脏、促进创伤愈合等,也有一定的降压,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糖的作用。
猪膏(脂)猪油之别称。可润燥养血。《金匮要略》猪膏发煎及小儿疳虫蚀齿方不用水煎,直接将其他药物加到猪油中溶化服用。猪膏发煎取其润燥之效,与发灰共用可滋补脾胃之阴,濡润肠道,使二便通利,浊气下泄归于肠道则阴吹自愈;使腹胀消,二便通,血脉顺,湿热走于小便,则黄疸自解。小儿疳虫蚀赤方中猪脂调和气血,补中养血。
摘编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煎药用水浅谈]
有趣、好玩、实用的中医药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