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阎良奏响产业突围集结号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申小燕王朝阳
“红宝玉这个新品种植株长势稳健,耐低温弱光抗病抗逆性强,肉质紧脆,耐储耐运……”4月28日,在年西安市阎良甜瓜产业文化节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阎良甜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杜军志一经推介阎良甜瓜,就受到众多参会群众的青睐和好评。
作为我国著名的航空城,如今阎良的特色除了科研飞机外,还有甜瓜、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实验推广。现代农业要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阎良现代农业实验示范站的科技支撑下,阎良的甜瓜、蔬菜产业从起初的名不见经传到如今的誉满天下,成为阎良现代农业产业中的一张靓丽“名片”。
4月28日,在阎良甜瓜产业文化节上,部分甜瓜新品种在集中展示,参会嘉宾被品种多样的甜瓜所吸引进行拍照。
专家问诊,为阎良甜瓜“拔病根”农大甜五号、火烈鸟、青芒、塔罗女神、瑞雪、完美七二……在阎良甜瓜产业文化节上,皮黄肉白、皮白肉绿等多个甜瓜新品种在这里集中展示,参会嘉宾们参观品尝后赞不绝口。
“以前没有技术,亩产低、品质差等一直是困扰甜瓜产业发展壮大的难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来了以后,给我们从品种到田间管理进行了指导,如今甜瓜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很多村民以此而致富。”一甜瓜种植户告诉记者。
阎良有着种植甜瓜的传统,但早些年,甜瓜产业品种单一、品质较差,成为制约甜瓜产业走向大市场的顽固“壁垒”,为了突破这道阻碍,年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大学科技人才集群优势,在阎良区关山镇正式挂牌成立阎良甜瓜试验示范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杜军志在台上介绍阎良甜瓜新品种
经过驻站专家数十年的不懈努力,阎良实验示范站不断创新推广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同时紧跟市场需求,实现科技成功就地转化,利用科技先发优势,阎良相继建成全国最大的早春优质甜瓜基地。甜瓜产业种植面积发展到如今的6.5万亩,品种达到上百个,甜瓜产业也成为当地农户发家致富的“金疙瘩”。
作为阎良农业中的一张靓丽名片,如今“阎良甜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年正式启用。随着“阎良甜瓜”品牌的更响、知名度、美誉度更高,助农增收效果也将更加凸显。
科技助力,让阎良蔬菜成“香饽饽”
在阎良区现代农业产业领域,除了甜瓜产业外,设施蔬菜的名气也是格外响亮。为充分了解阎良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状况,记者来到阎良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站进行了一番探访。
图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阎良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站
在实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许忠民正在设施实验棚内,与同事查看辣椒苗生长状况。许忠民告诉记者,阎良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站是在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阎良蔬菜试验示范站、阎良甜瓜试验示范站基础上组建而成。
建站以来,驻站专家通过科研探索,在当地推广了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嫁接育苗技术、穴盘基质育苗技术、多层覆盖早熟栽培技术、“甘蓝+甜瓜”高效栽培模式、冬季雾霾补光技术等多项高效栽培新技术、新模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阎良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许忠民为记者介绍试验棚内种植的西红柿品种。
同时,还通过“专家+农技干部+职业农民+农户(贫困户)”和“专家+合作社+基地+社员(贫困户)+农超对接”模式,进行手把手、心连心帮扶,致力于当地农户增收致富,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西农智慧”。
对阎良现代农业实验示范站来说,除了技术指导外,每年来这里接受培训的农户也不胜枚举。许忠民告诉记者,除了技术帮扶外,实验示范站每年还开展20多期科技培训,培训人次达多人,并随时进行现场科技培训和生产指导服务。
图为许忠民正在与驻站专家查看辣椒苗的长势情况
如今,阎良设施蔬菜春种面积达到6万亩,秋种面积达到10余万亩。面对新的开局。许忠民表示,下一步,试验站将加强新品种与新技术引进,加大良种良法一体化示范推广。同时,围绕“3+X”工程,将设施农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利用校地结合科技优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试验站国际合作、科学研究等‘四位一体’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乡村发展领军人才培养等领域研究,推动区域乡村振兴稳健的发展。”许忠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