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家乡第一期这是一篇高能推送
初雪来啦!
空中一片片飘落的小雪花,昭示着这个冬季的正式到来。浪漫的初雪,总是能让人思绪万千,南方的同学驻足欣赏这难得的景象,东北的同学吐槽这雪量后开始默默思乡;感叹着从前坐在高三的教室里看雪的场景,不知道那时牵手走在薄薄积雪上的那个人,是否还在你的身旁。。。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叹,而此时的小编心中的想法则是。。。
寒冷的冬天自然要与美食相伴!
所以!!
接下来小编会为大家带来一个
全新企划!!!
舌尖上的家乡
在接下来的几期推送中,小编将陆续为大家介绍来自全国各个省份的美食,保证让各位同学一饱眼福~
在这一期中,由三位分别来自辽宁、吉林和北京的小编来介绍他们“舌尖上的家乡”~
辽宁省
沈阳市
老边饺子
俗话说的好~好吃不如饺子,作为中国的传统美食,享誉全球各地。在沈阳如果说到饺子的话,那就一定是大名鼎鼎的“老边饺子”啦~
沈阳的老边饺子,作为沈阳的文化招牌之一,是本地人招待外地亲友的必去之处,有着悠久的历史。
老边饺子惊艳的味道,主要来自于精心调配的馅料,先将肉馅煸炒,后用鸡汤或骨汤慢喂,使汤汁浸入馅体,使其膨胀、散落、水灵,增加鲜味。同时,按季节变化和人们口味爱好,配入应时蔬菜制成的菜馅。按不同时令科学配比,精致而成。初春选韭菜、大虾配馅,味鲜溢口;盛夏用角瓜、冬瓜、芹菜,可以解腻;深秋选油椒、芸豆、黄瓜、甘兰配馅,清爽可口;寒冬用喜油的大白菜配馅,松散鲜香。至于肥瘦肉的用量一般是春、夏多用瘦,秋、冬多用肥肉与菜的比例,或三七、或四六,这样精致出的饺子口感极佳。
剂皮和制,也独具一格。用精粉掺入适量熟猪油开水烫拌和制。这样能使剂皮柔软、筋道、透明。
鞍山市
牛庄馅饼
城古镇牛庄,因其是东北进关的必经之地而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著名港口,正因为其商业的发达和大量的客流,聪明的牛庄人制作出了著名的牛庄馅饼。经过80多年的发展,牛庄馅饼不仅远近闻名,甚至到人民大会堂一展风采,真可谓香飘四海~
“馅饼外焦里嫩,肥而不腻,皮薄得像两张纸,端到桌上时还能看见馅饼里的葱花。”
亲身体验过的小编表示:刚一进门,就被饭店里萦绕着的香气吸引,馅饼端上桌的一瞬间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送到嘴边轻轻咬开薄如纸的饼皮,香滑晶莹的汤汁会立刻涌入口中,紧接着便是丰盈的肉馅与唇齿碰撞的紧致触感,整个口腔被这肥而不腻的味道填满,迫不及待的想品尝第二口,却又想继续回味口中的余香。。。
是的,小编认为只有这种华(fu)丽(kua)的文字才能表达出牛庄馅饼的美味!
抚顺市
麻辣拌
师姐你打错字了,是麻辣烫
nonono!这就是抚顺的特产麻辣拌!
锵锵~这可不是麻辣烫哦~麻辣拌主要有土豆、海带结、豆皮、丸子、鱼丸、甘蓝、宽粉、茼蒿、白菜、闷子、豆泡、蟹棒、蘑菇、素丸子(又称红丸子)等原料组成。
和麻辣烫原料相似,不过是在煮过后沥干水分,加盐,陈醋,糖,花生碎,辣椒,孜然,麻油等拌匀后食用,是抚顺人在引入麻辣烫的基础上发明的,非常受欢迎,有甜酸口味、麻辣口味、咸辣口味等等,而且口味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进行调配。
可是师姐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吃麻辣烫呢?
这是麻辣烫引入东北后结合东北民俗的产物哦~往下看!
东北人的饮食特征是怎样呢?就是为了适应天寒地冻的气候条件,增加自身的温度和抵抗能力,惯吃多油多盐和刺激程度高的食物。但是多放油和盐也有点儿亏,因为麻辣烫有汤,有稀释作用,所以为了让这个麻辣烫的口味更重一些,干脆不加汤了,原料煮熟了直接拌,这样还降低了不少汤的成本!可是没有汤之后,它就不烫了呀,又怎么能叫麻辣烫呢?所以就改名吧,叫"麻辣拌"
这种缘起于街边摊的小吃,承载了好多抚顺人的童年记忆,现在经过改良,卫生条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过小伙伴们还是要选择正规的餐厅品尝~
锦州市
锦州烧烤
有包括肉类、海鲜、蔬菜3大类的多种,仅鸡肉类就有鸡翅、鸡脖、鸡爪、鸡头、鸡脆骨等七、八种,日常餐桌上能吃到的包括豆角、茄子、蘑菇之类的东西,都可在"锦州烧烤"中找到,可以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陆海空"五花八门、各种各样无所不烤。吃起来辣香诱口、鲜美可口、酥脆适口,而且味道轻重可以自己调理,堪称"万物皆可入味、口味随众可调"
一把锦州烧烤
配上一瓶沈阳特产老雪花
啊,是夏夜的凉~
吉林省
说到吉林,大家想到的一定是美丽的雾凇和梦幻的长白山天池,那么大家对于吉林美食了解又有多少呢?除了大家熟知的东北菜,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神秘美食呢?
朝鲜大冷面
朝鲜冷面是驰名国内外的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传统民族食品,其中尤以荞麦面冷面为著称,由于吉林省与朝鲜接壤,所以在吉林也能吃到相当正宗的朝鲜冷面。朝鲜冷面一般用牛肉汤或鸡汤,佐以辣白菜、肉片、鸡蛋、黄瓜丝、梨条、葱丝、辣椒、味精、盐等。食用时,先在碗内放少量凉汤与适量面条,再放入佐料,最后再次浇汤。其面条细质韧,汤汁凉爽,酸辣适口。冷面在吉林是一种老少咸宜的美食,夏天来一碗冰凉凉的冷面,那叫一个爽~
雪衣豆沙
雪衣豆沙属于吉菜(东北菜),已有百年历史,颇受游客欢迎。主要原料是红豆、鸡蛋、白糖等。形状园团,色泽洁白,吃前撒上白糖,故得此称。此菜香甜可口、独具风味。
雪衣豆沙主料选用豆沙,辅以蛋泡糊,采用松炸的烹调方法制成。成品喧软涨满,形圆色白似朵朵棉桃。在炸制中因其底部受热膨胀,雪白的豆沙球在油中自动翻转不停,极富情趣。
想必大家都吃过棉花糖,雪衣豆沙的口感比棉花糖要更软糯可口。吃起来不仅是满嘴香甜,更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涌上心头~
煎粉
煎粉可以说是真正的吉林市特色小吃。煎粉始于吉林,早期传入长春,因此起初全东北也只有吉林、长春二地有此小吃。后辽宁省部分城市街边也有此小吃,不过称作为炒焖子。(炒焖子始于大连,也称作大连炒焖子,炒焖子跟炒粉大同小异),但吉林的煎粉更为正宗。煎粉在长春的叫法与吉林不同,在长春更多的人称呼为炒粉。在寒冷的冬天,在街边问阿姨要一份这样热乎乎的煎粉,包你全身都舒服~
北京市
早点“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从中不难发现中国人对于早晨非常重视,而早点也是很重要的一餐,今天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北京的早点。
焦圈配豆汁
提起北京早点,首先让人想起豆汁儿和焦圈。老北京爱喝豆汁儿,爱吃焦圈,并把喝豆汁吃焦圈当成是一种享受。喝豆汁吃焦圈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
有的人问我豆汁儿和豆浆是不是一回事儿,这俩东西可差远了,豆汁是用制造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做成的北京的风味小吃。生豆汁儿是水发绿豆加水研磨后,通过酸浆法令悬浊液的黏度适度增加,使颗粒细小的淀粉浮在上层,取之进行淀粉的分离;中间的液就是生豆汁。豆汁一般味酸,略苦,有轻微的酸臭味,我第一回喝捏着鼻子都喝不下去。但假如你喝惯了,没准儿您还会上瘾,排队也要去喝这口儿。
作为北京的我并不能理解豆汁为何好喝,尝起来其实就像放馊的豆浆(咳咳,东北小编在这里插一句话,豆汁的味道和东北的酸菜有些类似,不过前者的口感更为浓厚、“微妙”一些
)但据单好豆汁儿焦圈这口儿者称,一碗豆汁儿几个焦圈加上一碟儿辣咸菜丝儿,占了五味中酸、辣、甜、咸四味,独没有苦味,是为人生的期盼。所以大家喝不惯也可以以品味文化为目的去尝一尝。
炒肝
早晨起来,来一碗炒肝,配上二两肉包子也是很惬意的
所谓的炒肝其实就是由姜、猪肝、猪肠、八角、蒜、黄酱、酱油、熟猪油、醋、明矾、淀粉、猪骨汤、精盐这几种常见的食材制作而成,炒肝看起来就是一坨黑乎乎,而且黏黏的,有些人会不太敢吃,但是其味道却是鲜而不腻,蒜香和猪肠猪肝的味道混杂一起,醇厚味美,一口下去,嘿,倍儿带劲,让人欲罢不能。
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也是早饭的一种选择,他土生土长于北京,他有着北京本身的味道。起源于北京城南的南横街,卤煮的特点就是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
曾经有几个师兄跟一个北京的师兄说,卤煮也不好吃啊,然后北京师兄就带他们又吃了一回。嚯,去了才知道他们是没有加必要的配料,比如加蒜汁、酱豆腐汁、辣椒油。那些师兄加了调料之后马上说味道马上不一样了。
小时候我姥爷好这口儿,所以老带我去大栅栏的卤煮火烧,饭店名字记不太清了,是个二层小楼,但味道还能记得,还能记得姥爷把火烧夹给我的场景,这也是段美好的回忆
面茶
所谓面茶其实材料与茶并没有一毛钱关系,而是由而是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表面再淋上芝麻酱,再撒上一些花椒盐。我一般用勺子吃,从边上往里挖着吃,可老北京人喝面茶,讲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喝。面茶很烫,其实用吸溜更加恰当。碗里的面茶和麻酱一起流到碗边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酱又是面茶,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味道。
面茶给我总体的感觉就是和上面讲的比更加淡雅,它的味道就是纯粹的麻酱和小米的香气,朴实无华,这也许是他叫“茶”的原因。我小时候不爱吃以为它淡而无味,现在我爱吃因为它淡而无味。
北京早点其实是一种文化,一种情调,更是一种期盼,他代表着昨天已经成为历史,并告诉我们今天已经开始。
在做这篇推送的时候,小编就已经感觉饥肠辘辘了,不知道屏幕前的各位都有何感想呢?你的家乡又有什么让你流连忘返的美食呢?欢迎在后台留言与小编互动哦~同时也请期待“舌尖上的家乡”系列的第二篇推送!
本期小编:姜天雪(
辽宁沈阳)陈鹤天(@吉林长春)
刘鸿博(
北京)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北京白癜风断根治疗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