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命题中国咸菜地理是如何和高考挂钩
放眼祖国各地的腌菜缸子,榨菜萝卜干咸白菜干菜笋雪里蕻酸菜咸竹笋五香大头菜应有尽有,拿好这份咸菜地图,端粥上菜。
重庆涪陵榨菜
“咸菜?我是你爸爸”
生脆可口的榨菜一定是咸菜名列的大咖,这个明星产品早在宋代就出现了,从发祥地重庆涪陵(当时叫涪州)发扬到全国各地,他们用了六百多年的时间。榨菜是个不太咸的清淡小菜,但对于重庆人而言,虽然榨菜在我们那儿产,但你们吃的榨菜跟我们吃的可有点区别。
我们吃的榨菜
重庆人吃的榨菜
榨菜的原型是瘤状根茎的大头菜,菜叶拿去喂猪,只留菜头。在清代,有榨菜能够提食欲、延年益寿的传说。
榨菜的原型:大头菜
传说涪陵城西天子殿有个和尚做的榨菜远近闻名最好吃。有天晚上,一个因为吃鸡鸭鱼太多,导致食欲不振身体消瘦的小富豪做梦,梦到一个童颜白发老头要给他看相,说:”你丫有福气,我来传授点秘诀给你:天子殿有个包包菜(榨菜的古早叫法),特下饭,保准你开胃,咋不去试一试?”
然后小富豪醒来就喊人去买,吃下后马上就来食欲:这是什么神仙榨菜?
传说中的涪陵天子殿
而吃榨菜能活很久的传说,也是从天子殿的和尚那儿来的,他因常年食用青菜头咸菜,精神充沛,食欲倍加,活了八十多岁。虽然现在听起来也不算长寿,但在那时候,可活到快清朝了。
能不能长寿不知道了,反正榨菜肉丝真的很下饭,榨菜豆豉蒸黄鱼也不错,榨菜牛肉汤也挺好的。就是有点不了解榨菜鲜肉汤圆到底是个什么操作???
懂行的朋友来解释一下??
全国酸菜代表
“虽然姓酸,但我才是天下第一咸菜”
当涪陵榨菜碾压各路咸菜大行其道的时候,酸菜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同意:你把我酸菜鱼,酸菜肥牛,酸菜猪肉炖粉条,酸菜丸子放到哪里?
酸菜肥牛
酸菜是一种能让食物的灵魂得到升华的咸菜,它可以在酸菜和面为主食的交融中成为主角;也可以做到在花椒、鱼这场大战中胜出,不甘做一个配菜。不然你以为酸菜鱼的主角是什么?是鱼吗?
酸菜鱼
虽然全国人民的眼中只有一种酸菜,但在酸菜本菜看来可不是。酸菜按产地可以分四川酸菜、东北酸菜、贵州酸菜、云南酸菜等等。按初始形态可以分为白菜、芥菜、包菜等等。但咱大众说的酸菜,一般都是芥菜做成的酸菜。(即酸菜小标题下来的第一张图)
因为东北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在那儿,酸菜才是大哥。当然,从传播方式来看,除了酸菜的味道。不管是话剧还是歌曲,那句“翠花,上酸菜”也有极大功劳。
东北酸菜五花肉炖粉条
南方系梅菜干
“梅菜就像生活,有人吃甜有人吃咸”
梅菜在咸菜界听起来像一个温婉端庄的小姑娘,实际看上去却像个生活经验十足的智慧老太太,还非常咸那种。
但如果你因为梅菜的咸而拒绝了它,那你将会错过梅菜蒸肉饼,梅菜干丸子,梅菜扣肉...再者,你可以去试试稍甜的梅菜。没错,咸甜之争历史悠久不分上下,连在自称为“咸菜”的梅菜上,都有分咸甜两派。
梅菜扣肉不接受甜的!!
甜梅菜派多见于上海菜、浙菜、粤菜,咸梅菜派则在重庆菜大展身手。咸梅菜咸到啥程度呢?重庆人直接管它叫“盐菜”。
而甜梅菜虽然“甜”,但还是归于咸菜行列的。尤其是广东的梅菜——朋友从惠州家里带来那种梅菜,我觉得是海盐。
潮汕橄榄菜
“下饭请选我”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菜”,橄榄菜在潮汕地区虽然比不上什么牛肉火锅、炒米馃,但也是“潮人们”爱到不行的杂咸小菜,橄榄菜由橄榄和包心大芥菜制作而成,罐子里泡着的,可都是橄榄油!
好吧,其实因为橄榄菜里的油太多了,但换个法子来搞这个橄榄菜,就不得了了:榄菜肉末四季豆、橄榄菜烧豆腐、橄榄菜培根意面……少了橄榄菜,这些菜式都无法获得出彩。
日食记做的橄榄菜四季豆,这看着能不好吃吗??
腌雪里蕻
“没吃过我,人生都不算完整”
腌雪里蕻(hòng)?啥玩意儿?乍一听你可能不太了解,但它又叫春不老、腌雪菜、皱叶芥菜、菜尾——各地叫法不一样。上海喊雪里红,保定喊春不老,还有一句话叫“保定有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春不老的魅力不只在它的名字,还在于它的口感——入口即爽,先有微甜,再来点微妙的苦涩,最后还伸过去一筷子。
我妈最喜欢用它来煲文蛤,味道鲜美到一顿能吃五碗饭。但比较常见的做法是雪菜肉丝面、雪菜虾仁豆腐羹,而后者这个居然还是骨质疏松的食谱。好吃是一回事,这个腌雪里蕻可非常塞牙缝。
雪菜肉丝面
咸菜界的萝卜
“各有千秋”
浙江萧山萝卜干沿海往北走,浙江萧山的人们用清脆爽口的萝卜干下饭。很久之前,因为大量的鲜萝卜吃不完,智慧人民把它们做成了咸菜,这一道萝卜干成了了江南酱腌技法的杰出代表。干吃、下饭、馒头夹馅儿、炖五花肉咋整都可以。
你肯定吃过这萧山萝卜干!特脆口
云南萝卜丝鲊(zhǎ)当白萝卜换个脸在跻身全国咸菜界大展身手的时候,远在云南的胡萝卜一个不服气:大家都他么萝卜,凭什么就你能远销海外?
萝卜丝鲊是在昆明长大的院办极力推荐的咸菜,胡萝卜切细丝,晾晒后加切碎的猪头肉和各种调料混合,上锅蒸入味再放到水鲊罐里腌制。不仅是咸菜,你还能吃出猪头肉的味道。
甜辣甜辣的口感很像肉松
要是喜欢吃茄子,把主角胡萝卜换成茄子,你就能得到一缸美味茄子鲊咸菜了。
南方系黑萝卜干而各地想着法子切丝剁块腌萝卜的时候,福建地区、潮州地区和广西西南地区的人民选择直接把整个萝卜都腌了:黑萝卜干,又叫咸菜头。煮熟晾干脱水后放咸菜缸里加盐,腌上个几十年都不成问题,而且还升值——腌的时间越久越值钱。
黑萝卜干
黑萝卜干炖肉
黑萝卜干炖五花肉真的非常下饭,其实哪个咸菜炖五花肉都很好吃。但有些朋友,喜欢用整根的黑萝卜干和腊肠一块煮饭……打开电饭锅,白米饭上面两条黑萝卜这一画面,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如果还有其他萝卜咸菜没被提名,说明它还不够出名。(叉会儿腰!)
京津冬菜
“古早味冬天之光”
早前的北方人过冬,会储很多大白菜,还会往地窖里腌大白菜。虽然很蠢,但院办还是说两句:冬菜之所以叫冬菜,是因为在冬天做的。而冬菜的原型,就是大白菜。年轻人可能不太懂啥是冬菜了,它不像酸菜一样流行于大众的餐桌上,但对于八九十年代过来的人来说,味道独特诱人,尤其是冬菜包子。
我可以,你呢?
北京的冬菜包子,要提到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在网友的记忆里,它是值得长大后从风干晾晒开始做的一道美味:
故事背景:鲁迅、张恨水、李大钊等名人爱来的来今雨轩
“记得还是小时候为了看一块我们孩子们争论不休的太湖石,被大人带着去来今雨轩看石头,顺便买的冬菜包子吃,觉得比家里外院墙根儿放着一溜坛子的冬菜好吃不知道多少倍。怎么还一溜?素冬菜(无蒜的)、五香冬菜(加五香粉的)、椒香冬菜(加花椒面的)、荤冬菜(加蒜蓉的)在孩子的眼中这么一看可不就是一溜。”
马萨卡,南方成长过来的院办只吃过素冬菜……
延边朝鲜泡菜
“泡菜才不是韩国的”
大白菜成了北方咸菜界美味又常见的载体,当然少不了跟朝韩临近的泡菜。韩国人总说端午节是他们的,孔子是他们的,泡菜也是他们。谁们不要紧,谁的好吃才要紧。
但在朝鲜族占据全州人口总数三分之一的延边,做法和吃法似乎跟韩国都差别不大。不管是辣白菜、菜饼,还是辣白菜炒年糕和石锅泡菜拌饭,总能让你在看着这些字眼的时候,用力地吞一下口水。
泡菜锅!
这篇下来,心路历程已经从“啊!想吃酸菜饺子”“想吃冬菜包子”到“想吃泡菜海鲜锅”了。真饿!
当代作家汪曾祺说:“中国咸菜多矣,此不能备载。如果有人写一本《咸菜谱》,将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
而这里只不过是谈及了中国咸菜的九牛一毛,你家乡还有啥好吃又没人知道的咸菜?说出来让我们下饭。
前段时间,台湾某档节目中,有“砖家”语出惊人,该砖家称,榨菜股价高的时候,证明日子过得不错,现在股价大跌,所以“他们现在连榨菜都吃不起了!”
于是,继“吃不起茶叶蛋”之后,我们现在连榨菜都吃不起,穷得只能喝五粮液消愁。
甚至某榨菜厂商为感谢其广告效应,还特意给该砖家邮寄了一箱9公斤(18斤)的榨菜。
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以茎用芥菜为原料腌制而成,是中国名特产品之一,与德国的甜酸甘蓝、欧洲酱黄瓜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
榨菜在年始见于中国四川涪陵,时称涪陵榨菜。因加工时需用压榨法榨出菜中水分,故称榨菜。现已发展到四川省内30多个市县,浙江、福建、江苏、上海、湖南、广西、台湾等省、市、自治区也有生产。由于四川涪陵(今重庆市涪陵区)和浙江余姚榨菜制作工艺较完善,因此涪陵和余姚同称为榨菜之乡。
涪陵榨菜,重庆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涪陵榨菜是选用重庆市涪陵区特殊土壤和气候条件种植的青菜头,经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鲜嫩香脆的一种风味产品。
涪陵榨菜以涪陵青菜头为原料。涪陵青菜头呈近圆形、扁圆球形或纺锤形,表皮青绿,肉质白而肥厚,质地嫩脆,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蛋白质、糖、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其鲜嫩香脆、鲜香可口。
每年“白露”前后播种,至“寒露”后开始移栽,“惊蛰”后即抽薹开花结实,3月中旬收获。然而,正宗的涪陵榨菜原料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水质环境、气候中孕育出来的,产区面积不是很大,主要在重庆市丰都县的高家镇至重庆巴南区木洞镇附近公里长江沿岸地带,其中涪陵系中心主产区。位于长江沿岸,借助便利的水运使涪陵榨菜在十九世纪初期就逐渐走向全国。
习题链接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
材料二涪陵地区是世界榨菜位居世界三大名腌菜(即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之首,榨菜以重庆、武隆和涪陵为中心,榨菜有特殊酸味和咸鲜味,脆嫩爽口,可以用于佐餐、炒菜和做汤。榨菜不耐寒、也不耐热。叶片生长适宜温度为15℃左右,茎膨大的最适旬平均气温为8-13℃,性喜湿润,干旱易发生毒病,榨菜富含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十分有利。榨菜10月上旬播种,第二年4月上中旬采收。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2)榨菜是图示地区的地理标志性农作物,结合材料分析榨菜品质优的原因。
重庆市涪陵区是闻名遐迩的“榨菜之乡”。而宜昌在19世纪末就成为中国第一个涪陵榨菜销售市场,至今仍是主要集散市场。
(3)概括宜昌形成榨菜集散市场的条件。
(1)①等值线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盆地地形,中心海拔低,气温高,四周海拔高,气温低。②等值线西部密集,北、东、南稀疏,原因:西部为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区,地势起伏大,气温差异大;③等值线主要向河流上游凸出,原因: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高
(2)四川盆地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地区气温高,中心区位于长江干支流河谷,冬季气温高;四川盆地多雾,气候湿润,病虫害少;紫色土富含微量元素,榨菜营养丰富;腌制榨菜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距离产地较近;水陆交通便利。
(1)图中等积温线的分布特征是等值线由中心向四周递减,等值线西部密集,北、东、南稀疏,等值线主要向河流上游凸出。受盆地地形影响,中心海拔低,气温高,四周海拔高,气温低。西部为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区,地势起伏大,气温差异大。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高,所以等值线向上游凸出。
(2)品质好,主要从生长条件、病害、营养、制作经验方面分析。四川盆地四周山脉环绕,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地区气温高,中心区位于长江干支流河谷,冬季气温高。四川盆地多雾,气候湿润,病虫害少。紫色土富含微量元素,榨菜营养丰富。腌制榨菜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市场形成条件,主要是距离、交通等,距离产地较近。水陆交通便利。
2.青菜头是制作榨菜的主要原料。重庆涪陵(°56′E~°43′E,29°21′N~30°01′N)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青菜头的生产,其生产环节见下表。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涪陵种植青菜头的有利气候条件。
(2)随着长江三峡水库蓄水量不断增加,涪陵青菜头的主要种植区逐渐被淹没,青菜头种植区海拔将逐渐升高。你认为当地政府和农民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种变化?
(3)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涪陵市各级政府在山地丘陵大力实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请结合图示,从地理学角度说明植被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的作用。
(1)秋季温暖湿润,有利于播种;冬季温和,生长期长;春季晴朗干燥,利于收获和后期加工(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加强保温措施,防御低温冻害(3)植被有利于增强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对土壤的冲刷;植被能减慢地表径流,减弱对地表的侵蚀;植物根系具有固土护坡的作用
(1)根据表格所示生产时间分析,涪陵秋季温暖湿润,有利于青菜头播种。冬季温和,生长期长。春季晴朗干燥,利于收获和后期加工。
(2)青菜头种植区海拔将逐渐升高,主要应对措施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加强保温措施,防御低温冻害。
(3)植被涵养水源功能主要从下渗、径流量方面分析。植被有利于增强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对土壤的冲刷。植被能减慢地表径流,减弱对地表的侵蚀。植物根系具有固土护坡的作用。
3.(10分)环境保护
涪陵居重庆市中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传统特产榨菜过去因采用搭架晾晒、风脱水而独具特色。随着生产的发展,榨菜原料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改为盐脱水工艺后,会产生大量腌制废水。图9为现在榨菜生产的流程:
分析该区域榨菜产业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具体保护措施。(10分)
环境问题:原料种植面积扩大,陡坡地的开垦,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3分);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大量的废水排放,污染土壤和水源(3分)。
对策:种植过程中注意植被保护;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农药、化肥;废水经过净化后再达标排放。(每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
4.涪陵是闻名遐迩的“榨菜之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涪陵榨菜面临生产、加工技术落后,产品花色品种单一,环境遭受污染,假冒侵权行为严重,市场开拓推介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让涪陵榨菜紧紧跟上时代的创新大潮,有力应对各种竞争者,获得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是每一个涪陵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1)根据地图请你描述涪陵的地理位置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涪陵成为“榨菜之乡”的原因。
(3)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涪陵应如何实现榨菜产业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1)①经纬度位置:东经°,北纬29.5°;②相对位置:位于乌江与长江交汇处(或者四川盆地的东部;重庆的东北方)(2分,一个角度1分)
(2)自然条件:①位居四川盆地,因四周有高大山脉起屏障作用使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气候湿润,病虫害少。③长江、乌江交汇处,灌溉水源充足;人文条件:腌制榨菜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自然、人文各2分,自然角度需回答两点,共4分)
(3)①面临生产、加工技术落后——依靠科技,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提高产品的产量与质量;②产品花色品种——加大资金投入,研发新产品;③环境污染严重——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环境保护;④假冒侵权行为严重——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涪陵榨菜的品牌保护;⑤市场开拓推介不够——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
5.读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重庆市涪陵区是闻名遐迩的“榨菜之乡”。而宜昌在19世纪末就成为中国第一个涪陵榨菜销售市场,至今仍是主要集散市场。
材料二~年前的青藏高原,曾经水草丰美,古人类在广阔的草原上过着狩猎生活,后来随着高原的不断隆起,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人类被迫迁出。
材料三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宜昌形成榨菜集散市场的条件。(8分)
(2)读材料,试根据茶树的生长习性及西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藏地不产茶的原因。(8分)
(3)马帮运输很长时间以来成为“茶马古道”所经地区较为单一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试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12分)
(1)距离产地较近;水陆交通便利。
(2)①茶树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酸性土壤中,多云雾天气更佳;②西藏地处高原,大部分地区气候高寒,降水少,空气干燥,不适合茶树生长。
(3)①“茶马古道”所经的西南地区地形多山;②地势起伏大;③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阻断东西交通;④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