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共植甘蓝,乐在劳动
共
植
甘
蓝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北京就要冬天了。北国留不住太娇的花儿,任她们随风凋零,校园内处处花圃,正好迎来熟悉而小别的住客:“校花”羽衣甘蓝。
周六下午,日院小分队的老师和同学们相约来到图书馆前,学习种花!学校的园丁叔叔开着敞篷小卡车带来了小山一样多的甘蓝盆栽,多多少少是有些“壮观”呀,大家忍不住先和“校花”合了影。
首先,我们要先把甘蓝盆栽的塑料小花盆拆下来,为下一步移种到土里做准备。为我们作示范的叔叔轻松地完成了一串动作,可花盆真正到我们手上时却变得“韧劲十足”,根本无法轻松卸下。指导的园丁叔叔见状,教了我们另一种方法,把花盆整个拧下……不断尝试后,我们也能熟练地完成这项工作了。
看着白、紫双色的甘蓝,和三块新翻的土地,我们不太正经却也新意十足地讨论着花圃的图案:既要体现日院的风格,又要美观有内涵,还要可操作……啊,難しい!最后想着应图书馆的景,我们决定种“QA”字样,寓意大家在这儿,追问求解中不断成长。
但很多脑子能轻易想明白的事情,手脚却难以实际操作起来,光是摆着调整图形的大小、位置,我们就反复折腾了好久,才勉强能看出是“QA”……拟好位置,就该拿铲子把花儿都移栽进去了。园丁叔叔为我们演示,用小铁铲先挖出一个小坑,给原本甘蓝盆栽底下小土块预算好位置,然后把整株植物放下去,回土覆盖、平整表面。依旧是轻松灵巧,一气呵成。可我们,连如何拿铲子才能更好发力、操作,都没观察明白。铲子下得太立,阻力大,也挖不出多少泥土;铲子下得太平,只掀起一层土碎,好久都挖不成深度合适的坑位。
自己种下一颗甘蓝,或许不是太难,但如果要大家一起,把本就高矮不一的甘蓝种成一片平整的花圃,绝不简单。好在甘蓝“生性坚强”,经过我们反复调整的摆弄“摧残”,最后还能元気満々,呈现出美丽模样。
十一月初,午后的风很舒服,吹得我们也不知道影子何时就向东边转走了,秃噜噜的三块小空地也变成了可爱花圃。大家伙顾不上掸去身上的泥土,急着给“校花”拍照,纪念自己的劳动成果。虽然只是短短的小半下午,我们的身心却觉得无比充实。
看我们有说有笑地卖力种花,园丁叔叔问曹老师,这些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吗?曹老师笑着回答说,不是,大一大二好多个年级的都有,还有研究生呢!的确,虽然我们并不熟识,但每个环节的合作交流,拉进了彼此的距离,就连路过的人也纷纷停下脚步,看这群嘻嘻哈哈的种花人,在寻什么欢乐宝藏。
从前人们在劳动中喊出了号子,唱出了歌,写下了诗,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精神文明。人类的劳动成果不一定都能流传到现在和将来,但至少,真正投身劳动时的成就感、满足感,能延续过时空,充盈我们。劳动教育不只在劳作的时刻,其中承载着生命教育的温度,才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与滋养。
初遇校花,共植甘蓝,北外的校园留下了属于我们的独特印记,我们的成长路程中也添上了别致的一笔。(原创作者:20级黄思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