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纳教授油菜的遗传改良与生产应用

 

李加纳

油菜的遗传改良与生产应用专家简介

李加纳,西南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油菜遗传育种工作,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国家支撑项目和省市重点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5项;先后主持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其中,“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争光贡献奖”和重庆市职工楷模等荣誉称号。

成果介绍

众所周知,菜油在川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传统的菜籽油是黑褐色的,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清澈透明、色泽金黄的色拉油、调和油开始进入千家万户的厨房。然而,比起传统的菜籽油,它们似乎总是缺点风味。如果有一种油,能够兼备菜籽油的清香和色拉油的清澈,该多好!

甘蓝型黄籽油菜就能实现上述梦想。黄籽油菜的压榨油就是金黄色的,既降低了加工成本,又保持了营养和风味,同时还具有种皮薄、油脂和蛋白质较黑籽油菜高2-3个百分点、金黄色饼粕可以作优质蛋白饲料等优点,加工效益高。因此,黄籽油菜一直是国内外主要育种目标之一,但由于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不稳定、丰产性抗性较差等世界性难题,国外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进展迟缓,一直未能实现产业化应用。李加纳教授率领的油菜团队经过28年的研究,克服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不稳定、丰产性抗性较差等世界性难题,理论上弄清了甘蓝型油菜粒色不稳定的遗传、生理生化和分子机理,创造性地提出了甘蓝型油菜粒色性状受主效-微效多基因系统控制和不同黑籽油菜带有不同的粒色修饰基因的假说,通过育种实践和分子机理研究得以验证,创新了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的育种策略;在上述理论支持下,先后从7种育种途径获得一大批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油菜亲本材料,包括油脂+蛋白质总量75%以上、黄籽率%、黄籽度90%以上的优良亲本材料,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新了选择效率显著提高的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技术方法,建立了黄籽油菜聚合育种技术体系,创造性地聚合了黄籽、双低、高产、高含油量、广适多抗、高配合力等性状,先后育成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渝黄1号”、“渝黄2号”、“渝黄4号”和“渝油28”等通过国家审定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广区域覆盖长江流域油菜主产省。

同期,油菜团队还创建了以油菜高效小孢子培育技术、高油酸近红外分析技术、粒色鉴定技术、甘蓝型油菜化学调控和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制种技术为主体内容的优质、高产、高效油菜育种技术体系,先后选育出集早熟高产高含油量优质广适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3个(其中国家审定品种6个),研制出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与各地农技部门合作,开展大规模高产示范,显著提升了重庆市及周边省的油菜产业竞争能力,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近亿亩。

由于黄籽油菜高产优质、加工效益好,企业一般加价5-10%收购,农民因此增收72亿元以上。另一方面,由于黄籽油菜油和饼的市场价均较黑籽油菜高20%以上,企业因此累计增效37.9亿元。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实现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产业化的国家。油菜团队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在5次国际会议上口头报告11篇(次),成果相关内容先后4次被国内知名专家鉴定为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确立了我国甘蓝型黄籽油菜基础研究与生产应用的国际领先地位。油菜团队已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其中包括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油菜团队进一步育成国际领先的甘蓝型黄籽油菜高油酸新品种,菜籽油品质超过进口橄榄油,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团队在高产优质多抗适宜机械化油菜新品种选育和多彩油菜花观光型油菜新品种选育上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来源:青春缙云网络文化工作室

编排:郜欢欢

审核:尚丽娜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山东哪家医院好
中华白癜风名医堂专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nggali.com/glzf/74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