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甘蓝栽培技术要点,科学种植是关键,来
羽衣甘蓝适应性广,既有耐寒品种,又有耐热品种。各地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排开播种,实现周年供应。一般来讲,还是以春秋露地栽培为主。温暖地区春季栽培,可于2月上旬利用保护地设施育苗,3月中旬定植于大田中,4月下旬即可采收上市。田间直播于2月下旬到3月上旬播种。北方地区则应推迟15-20天,秋季栽培在8月初播种,9月初定植,北方地区还可于8月下旬到9月下旬,在日光温室内播种,注意多层覆盖保温,可延续采收到第二年春季。
1,育苗羽衣甘蓝大面积种植可用播种机直播,小面积种植则以育苗移栽为好。育苗时间应安排在定植前的30-35天,春播宜早,可在温室、大棚、小棚中育苗。选用苗床或营养钵培育。营养土宜选用肥沃的菜园土(前茬非十字花科),每平方米施用磷酸二铵60克、硫酸钾15克后拌匀。床土用福尔马林或五福合剂进行消毒,然后整平地面,浇透底水,沉实后即可播种。播种方式为条播或撒播。条播时按5-6厘米的行距开浅沟,间距约1厘米撒1粒种子;撒播时尽量使种子均匀撒开。播后覆土1-1.5厘米厚,并覆膜保温、保湿。温度保持在20℃左右。出苗后撤除覆盖物,白天温度保持在15~18℃,夜间不低于10℃。夏季育苗则要用遮阳网覆盖,进行抗热防雨育苗。一般每亩用种量约20克。当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分苗。可在苗床中分苗,幼苗间距约6厘米。也可分苗在营养钵中(直接播在营养钵中的不必再分苗)。当苗龄30-40天时,幼苗长到5-6片真叶,即可定植。
2,整地定植羽衣甘蓝是喜肥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宜选择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定植前深耕晒地,以促进土壤风化和消灭病菌。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千克、复合肥30-40千克。然后耙平畦面,将土粒打细压实,做平畦或高垄。平畦宽厘米,铺地膜,以银灰色为好,可有效地防止蚜虫。打孔定植。每畦种双行,行距50~55厘米,株距45-50厘米。定植要选择晴天下午进行,应尽量避免伤根,避免根系弯曲,定植后覆土至子叶处,浇足水。每亩定植-株。
3,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培土:定植缓苗后,应及时中耕松土。中耕可疏松土壤,有利于好气性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并可清除杂草。在春季可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生长。一般于定植后7-10天进行第一次中耕,同时结合追肥进行培土。以后于植株封行前再进行1-2次中耕,每次深度为3-4厘米。植株封行后,叶片覆盖地面,可停止中耕。以后可随手拔除杂草。中耕培土时是先松动畦面,然后把沟中松土培到植株的旁边。
(2)肥水管理:羽衣甘蓝适应性较强,即使是粗放管理,也会得到一定的产品。但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产品,应加强肥水管理。一般在定植缓苗后一周左右结合中耕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尿素15千克,以促进茎叶生长,提高其商品性。当植株长到10-12片叶时开始收获,每10-15天收1次嫩叶,每采收2次后追施磷酸二铵10千克,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羽衣甘蓝生长期长,茎叶生长量大,消耗水分较多,除每次追肥后都应灌水外,还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每次灌水量不宜过多。雨季时要注意排水,田间不能积水,以防病害的发生和沤根。
4.病害防治羽衣甘蓝的病虫害较少,病害主要有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虫害主要是莱青虫。
(1)黑腐病: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从叶缘开始发病,自叶脉先端向内和两侧扩展,形成“V"字形黄褐色病斑,叶脉坏死变黑。空气潮湿时病部组织腐烂,空气干燥时病部干而脆。茎和根部受害时维管束变黑。防治方法:播种前种子消毒灭菌,浸入s0℃温水中20分钟;初发病时用50%代森铵倍液喷洒,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2)细菌性黑斑病:细菌性病害。茎、叶均可染病。叶片上生大量小的具淡褐至发紫边缘的小斑,直径很小。坏死斑联合起来形成大的不整齐的坏死斑。病斑最初大量出现在叶背面,每个斑点发生在气孔处,为害叶脉,使叶片生长变缓,叶面皱缩,进一步扩展,引起叶片脱落。药剂防治可于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倍液、60%琥乙瞬铝可湿性粉剂倍液,或0.5:1:波尔多液。莱青虫可于幼龄阶段用菊酯类杀虫剂及2.5%功夫乳油倍液喷雾防治。
5,采收羽衣甘蓝定植后25-30天,叶片长到10-12片时可以陆续采收心部刚展开的嫩叶。采收部位以心部已展开的15-20厘米嫩叶为宜,每次每株可以收3-5片,留下未成熟的嫩叶,3~5天成长后再采收。一般每隔10-15天采收1次。采收宜在露水干后进行。数日后将植株下层成熟老叶去除,促进内叶陆续不断发生,直到霜前采收完毕。羽衣甘蓝产品品质以冬季及早春气温冷凉季节的好,风味也好。而夏季高温季节采收的叶片变得较坚硬,纤维较多,风味则较差。因此,夏季采收时,除可采取遮荫处理外,应缩短采收的间隔时间,减轻叶片老化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