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多视频甘蓝全程机械化,育苗移栽施
甘蓝因其适应性强、易贮耐运、产量高等优点,在我国的栽培面积越来越大,常年保持在万亩,年总产量约为万吨。
近些年来,用工难、用工贵已成为甘蓝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尤其栽苗及收获环节用工量大,用工成本占总成本的50%以上,对机械化作业的需求极为迫切。那么,目前我国甘蓝关键生产环节机械装备使用状况如何?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
首先,以甘蓝生产农艺要求和种植流程为基础,将甘蓝生产过程划分为基肥撒施、耕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和采后处理等7个主要生产环节。
1 基肥撒施甘蓝常以“施足基肥、合理追肥”的原则进行肥料的供给。基肥常以腐熟的有机厩肥或三元复合肥(N-P-K为18-18-18,下同)为主,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50%以上。追肥常以水肥一体化方式进行。
三元复合肥多为颗粒状,流动性好,目前颗粒肥撒施机械最为常见的有离心圆盘式和摆杆式两种结构类型,按行走方式又可分为自走式、悬挂式及牵引式,该类机型目前基地应用较为广泛,结构简单,肥量可控,能同时适应露地和设施内作业。
代表机型有扬州丰得农牧机械公司的FD-型、江苏闪锐现代农业设备公司的2FD-型、常州田畈农机公司的TFS-型撒肥机(图1)、日本得利卡(DELICA)公司的dam-s型(图2)等。
▲图1 拖拉机牵引式撒肥机
▲图2 手扶自走式撒肥机
2 耕整地甘蓝生产耕整地作业主要包括深松、整平、旋耕、起垄(做畦)、覆膜、铺管等,总体上要满足“表虚底实、上细下粗、垄平沟直”。
为防止甘蓝种植地块连作障碍或盐渍化等问题,加深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尤其是温室内种植,通常每隔1~2年要深松1次,应用较为广泛的为非振动式深松机,并以凿式和镐式深松最为常见。整平和旋耕机具因与粮食作物具有通用性,机械化基本普及,可直接借用。
起垄作业需根据垄型农艺参数和作业环境选择合适的机具,从宜机化作业的角度,单个垄作业长度尽可能长,减少转弯掉头次数,提高作业效能。目前应用较多的为单垄或双垄机型,适应垄面宽80~cm皆有应用,垄高10~20cm最为常见。
覆膜、铺管作业通常在起垄作业之后,将覆膜及铺管部件挂接于起垄机具上进行复式联合作业。代表机型有山东华龙农业装备公司的1ZV(MF)系列(图3)、无锡悦田农机公司的YTLM系列(图4)、盐城市盐海拖拉机制造公司的1GVF系列及意大利HORTECH公司AFSUPER系列等。
▲图3 旋耕起垄机图
▲图4 旋耕起垄覆膜一体机
3 育苗甘蓝育苗多采用穴盘播种育苗,育苗盘以孔或孔为主。目前穴盘育苗播种机按播种部件可分为针式、滚筒式和平板式三大类,根据各基地生产规模和购机成本预算,穴盘育苗播种以单一播种和成套播种流水线(含基质上料、刮土、压穴、播种、覆土及浇水等功能)两类产品在实际生产中皆有应用。
代表机型有浙江博仁工贸公司的2YB--GT型(图5)、寿光凯迈瑞农机公司的KR-78型、常州市风雷精密机械公司的2BXP-型等。
▲图5 育苗播种流水线
4 移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为半自动移栽机,按栽植行数的不同又分为单行、双行和多行移栽;按作业功能可分为单一功能和复式功能(含铺管、覆膜、浇水、移栽、覆土等)。
代表机型有山东华龙农业装备公司的2ZBZ-2A/4A型(图6)、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公司的2ZL-2/4型、宝鸡鼎铎机械公司的2ZB-2A型(图7)、日本井关农机株式会社的PVHR2-E18型等。
▲图6 四行牵引式移栽机
▲图7 双行自走式移栽机
考虑到人工不间断取苗喂苗强度大,喂苗频率一般为每分钟25~40株,半自动移栽省力不省工,经济效益不明显,部分地区也开始尝试全自动移栽机。该类机型基本采用成排取苗、自动分苗作业方式,仅需单人将苗盘送至输送位置,机器自动执行后续动作,且包含钵苗自动识别、移位补偿和漏苗报警等智能化管控系统,节本增效显著,应用前景较好。代表机型有常州亚美柯机械公司的2ZS-2型(图8)和日本洋马农机株式会社的PF2R型(图9)等。
▲图8 手扶双行全自动移栽机
▲图9 乘坐式双行全自动移栽机
5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植保施药、水肥管理、中耕除草等。针对裸地种植的甘蓝,除地下水位较高、雨量充足的地区无需灌溉外,其余地区基本都采用喷灌方式作业,以指针式(图10)和移动车载式喷灌机应用最多,喷射射程较远,喷灌量可调,相比传统灌溉节水30%以上。对于覆膜种植的地区,大多铺设滴灌带,采用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
▲图10 指针式喷灌机
病虫草害防治方面,除传统的手动背负式喷雾机外,目前应用较多的为大型喷杆喷雾机,作业幅宽较大、效率高,非常适合露地甘蓝施药。近几年,航空植保无人机推广应用面积逐步增大。代表机型有山东众和农业装备公司的3WPS-型、日本亿丰丸山公司的3WP-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图11)、深圳大疆公司的MG-1P型和无锡汉和公司的CD-15型无人机等。
▲图11 喷杆喷雾机
6 收获因甘蓝种植模式有平作、垄作及沟作,类型有圆球、扁球及尖球等,成品球径分布范围较广及种植株行距各异等原因,甚至部分地区根据叶球大小采取选择性收获,给甘蓝收获机械的研究和推广增加了难度。
虽然国外已有部分机型,如意大利HORTECH公司的RAPIDSR(图12)、日本洋马农机株式会社的HC-型、比利时Vanhoucke公司的甘蓝收获机(图13)、德国Grimme公司的甘蓝收获机已在国内部分基地开展试验测试和推广示范,基本都采用单行收获。但因国内土壤环境及平整度、垄型直线度等和甘蓝球径大小与国外差异较大,采收损伤率较高,加之收获机械售价较为昂贵,推广较难。
▲图12意大利RAPIDSR甘蓝收获机
▲图13比利时甘蓝收获机
7 采后处理国内甘蓝基本以鲜食为主,采收后多数采用冷链物流车运送至周边大中城市直接销售。也有部分地区考虑到鲜食甘蓝田头收购价不理想,将其加工成泡菜、罐头及酸奶、酒水等加工食品。总体而言,甘蓝采收后除冷藏、清洗和物流运输设备外,其余加工机械使用量甚少。
综上可知,目前我国甘蓝生产整体机械化水平偏低,除耕整地、育苗和田间管理(灌溉、植保)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机械撒施基肥、移栽及采后加工环节已部分实现机械化;收获环节基本为空白,已引进部分机型开展试验,但仍未形成产业化推广。整体来看,仍未形成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产业闭环链,加之近些年人工费用增长快,农村劳动力日益老化、紧缺,规模化的基地普遍反映急需发展甘蓝生产全程机械化。
来源:本文摘自《中国蔬菜》第10期文章“我国甘蓝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作者:管春松等。
欢迎添加菜粉专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