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保拾零4蔬菜灰霉病有多少种为

 

年春节过后,我去了一趟北京大兴区的某蔬菜基地。在基地白技术员的陪同下到蔬菜温室走了一圈,发现灰霉病较多。不仅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果菜有这个病,一些叶菜如生菜、韭菜都有灰霉病。白技术员感觉到蔬菜灰霉病十分难防,好像是越防越多。所以在整个考察中,我们探讨最多的就是蔬菜灰霉病。

01

探讨问题一

蔬菜上灰霉病的种类有多少?

我认为说起灰霉病的多少,要先搞清楚是指病原菌的种类还是指病害(病原×寄主)的种类。其实,灰霉病菌的种类并不是很多,到目前为止国内报道的约有28个种。但是细数各种植物上的灰霉病恐怕会达到四五百种,确实不少。

我认为在蔬菜上的灰霉病大约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该菌的有性型为Botryotiniafuckliana)引起。它引起的植物病害很多,《中国真菌志》记载有近种,其中列出的蔬菜病害大约有29种,包括:大白菜、小白菜(油菜)、甘蓝、荠菜、黄瓜、冬瓜、南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蚕豆、豌豆、扁豆、茼蒿、芫荽、胡萝卜、莴笋、草莓、蕹菜、叶菾菜(莙荙菜)、韭菜、大葱、洋葱、苋菜、苦麦菜、苦苣菜、百合、蒲公英等灰霉病。此外在《中国真菌总汇》记载的灰葡萄孢有64种,其中包括蔬菜病害18种,除上文已提到的病害外,还有花椰菜、马铃薯、香椿3种灰霉病。

▲图1、羽衣甘蓝灰霉病

▲图2芹菜灰霉病

▲图3香芹灰霉病

▲图4茴香灰霉病

▲图5冬寒菜灰霉病

笔者自年至年进行的“蔬菜病害基本调查”和“特菜病害调查”以及后来的补充,在北京地区共见到31种灰葡萄孢引起的病害,除上面两本书已提到的种类以外,还有菜薹(菜心)、青花菜、羽衣甘蓝(图1)、萝卜、西葫芦(含碟瓜)、豇豆、芹菜(图2)、香芹菜(图3)、茴香(含球茎茴香,图4)、菊花脑、冬寒菜(图5)、生菜、菊苣(图6)、油麦菜(图7)、芦笋、薄荷、落葵(图8)、荸荠、菠菜、紫背天葵(图9)、番杏(图10)、香瓜茄(人参果,图11)、厚皮甜瓜等共23种灰霉病。

▲图6菊苣灰霉病

▲图7油麦菜灰霉病

▲图8落葵灰霉病

▲图9紫背天葵灰霉病

▲图10番杏灰霉病

▲图11香瓜茄(人参果)灰霉病

将这三部分病害加起来,共有55种蔬菜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我相信如果将长期从事菜病防治的人员集中起来讨论这个问题,肯定还能举出不少可以被灰葡萄孢为害的蔬菜种类。难怪Jarvis在年断定“该菌可发现于几乎所有的双子叶植物(实际上在单子叶植物小麦上也有—笔者注),在此概念上,确定灰葡萄孢复合种的寄主似无多大的意义”。

第二类是在百合科蔬菜上的灰霉病,种类有7个。应当说百合科灰霉菌属于种类最多的类群。包括:

葱腐葡萄孢(B.aclada),引起大葱、洋葱、韭菜、大蒜灰霉病;

拟葱葡萄孢(B.acladiopsis),引起大葱、洋葱灰霉病;

大葱葡萄孢(B.allii-fistulosi),引起大葱、洋葱、韭葱灰霉病;

葱细丝葡萄孢(B.byssoidea),引起大葱、洋葱、韭菜、大蒜灰霉病;

椭圆葡萄孢(B.elliptica),引起贝母及百合灰霉病;

百合葡萄孢(B.liliorum),引起百合灰霉病;

大蒜盲种葡萄孢(B.porri),引起大葱、洋葱、韭葱、胡葱(火葱)灰霉病;

葱鳞葡萄孢(B.squamosa),引起大葱、滇葱、韭菜、大蒜灰霉病。

虽然每种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种类较灰葡萄孢局限,但加在一起仍可引起23种蔬菜病害。

第三类是除这两类以外的一些灰霉病。包括:蚕豆灰霉病(B.fabae),为害蚕豆、菜豆、箭舌豌豆;苦苣菜灰霉病(B.sonchilla),为害苦苣菜,共可引起4种病害,即这类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种类比较少。将这三类灰霉病的数量加起来所致的病害种类达82种之多。应当说蔬菜灰霉病确实不少。

02

探讨问题二

常见的灰葡萄孢是如何发展起的?

据我们所知,灰葡萄孢最早发现于年,由Micheli建立,后来为Persoon(年)和Fries(年)认可。于是灰葡萄孢就以BotrytiscinereaPers.这个名字延续了下来。在我国灰葡萄孢最早由邹钟琳于年发现,以后有许多植病界的老前辈都研究过。但是,灰霉病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保护地蔬菜生产大发展以前,更多的情况下引起的是储藏病害。在温室条件下,或者是在很湿凉的露地和结果期,有的蔬菜在生长期也稍有发生,但并不会对产量构成严重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在《吉林省栽培植物真菌病害志》这本书里没有报道番茄灰霉病。这个病是笔者年在《植物保护》首先介绍给大家的,此前在两个病害名录中出现过,8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生产方式的普及,灰霉病在北京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一到春节,番茄、黄瓜和辣椒因灰霉病而断档的情况。而到了保护地普及后的80~90年代,吉林地区不仅有这个病害,而且严重度也达到非防治不可的程度。

总之,随着保护地的发展,到目前蔬菜灰霉病已成为全国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病害。

03

探讨问题三:

灰霉病为什么难以防治?

灰霉病为什么难以防治,这和病害的发生特点有关。我觉得灰霉病是一种“柔中有刚”的病害。所谓“柔”,是指它看起来很柔弱,一般只能从蔬菜植株衰老的部分入侵,在获得了一定的营养后,才能向健壮的部位扩展。所以我们一般都是在开败的花朵、衰老的叶尖上始见。但是,每种蔬菜都会有衰败的部分,只要是环境条件合适,它就能在植株上站住脚,经过力量的积蓄,向健壮的部位进发。

说它“柔弱”,还包括灰霉病的发生不大会像番茄晚疫病、黄瓜霜霉病那样的突然暴发。从一个地区来说,开始的时候并不被重视,需要经过几年的积累,才发现问题严重。但是此时一般已很难将它消灭干净。它的寄主很多,分生孢子易于飞散,只要有时间,总会等到环境条件合适的时候卷土重来,表现出它刚强的一面。

此外说它“刚”,还因为它们十分顽强,灰霉病菌不需要越冬,冬季是它在田间大量发生的时候。有人以为把它摘下来,扔出去,就可以减轻为害。实际上灰霉病可以在产品上、病残体上继续存活和繁殖,不把它们彻底销毁,病菌仍然在不断扩增、传播,不用多日又会严重起来。

还有灰霉病虽不越冬,但需越夏。这时会产生抗逆性极强的菌核,这种子实体干的时候在70~80℃的高温下方能杀死。所以在田间即便是出现高温,它仍可长期不死亡,当温度降下来后,它又开始活动。而且有报道说它的分生孢子比较耐旱,干燥天(4个半月)仍可以存活,即便是没有菌核,仅靠分生孢子,就可越过炎热的夏季。

▲图12菜豆在储藏期受灰葡萄孢为害

值得一提的是,灰霉病常在冷藏中发展,只要是沾染了病菌的蔬菜,包括:冷藏的菜豆、扁豆、辣椒、韭菜、蒜薹,在运输期或储藏期,都有过大量腐烂的例子(图12)。看到这种情况,我有一种担忧,即:不把灰霉病消灭干净,将来会不会因为灰霉病的泛滥出现无菜可吃的危机。

说它们“刚”,还在于这个病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刚开始防治灰霉病的时候,我们使用多菌灵防治就有效果,后来因为抗药性换上了腐霉利(速克灵),没过多久腐霉利因抗药性不管用了,换上了嘧霉胺(施佳乐),现在又不行了,改用咯菌腈和啶酰菌胺,可前不久我看到一篇文章说,不少地区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和啶酰菌胺也产生了抗药性。实际上我们是在和病原菌的抗药性赛跑,如此下去不知何时是终结。

总之,蔬菜灰霉病确实是一种难以应对的病害。

作者:李明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欢迎添加菜粉专属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保医院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nggali.com/glgx/6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