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沪上优质米袋子菜篮子蟹篓子
“今年是个丰收年,大家都高兴,农民辛辛苦苦种田,不就盼着荷包鼓起来吗?”年9月,首家松江大米展示馆(直营店)开门迎客,13家农联体的农场主聚在一起谈论。彼时,“松早香1号”刚收割,亩产约公斤大米的喜人产量和供不应求的订单,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作为“松江大米”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松江大米展示馆(直营店)集展示、销售、文化传播于一体,方便市民了解、选购地产大米的同时,也帮助农民拓宽了“松江大米”的销售渠道。
粮食丰收与抓好粮食生产密不可分。近年来,依托家庭农场模式,松江全力夯实粮食安全底线,成为上海粮食生产主产区和全国家庭农场模式发源地,播种15.3万亩,超额完成市级任务,亩产.8公斤,连续5年位列全市第一。在实现良种培育、绿色种植、机械化生产加工及贮藏等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上,探索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实行一体化、抱团式发展。
种子技术是最核心、最基础的一项农业技术,为了增强“松江大米”的市场竞争力,松江积极选育水稻新品种。年,松江优质稻米家族新成员“松香粳”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年,全区试种约亩。种植户们普遍反映,“松香粳”的出米率比一般大米更高,品质、外观也更加出色,愿意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松江水稻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陆铭昌介绍,品相优质的大米更受顾客青睐,这提升了“松香粳”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松江大米”的品牌打造和市场挖掘。
地产青菜质优价稳年12月,上海地区叶菜新品种推介会暨上海本地绿叶菜赏食展在松江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种叶菜类蔬菜集中亮相,新优品种“海青2号”“黑骑士”“春秋如意”甘蓝、“东方之紫”紫花菜等令人眼前一亮,这意味着松江乃至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愈加丰富。
年,全区在田蔬菜面积亩,其中,新创建的16家绿叶菜核心基地的种植面积亩,均完成年度任务,通过考核验收。同时,松江积极开展蔬菜“四新”技术试验示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年11月,上海家绿蔬菜专业合作社被授牌上海市蔬菜“四新”技术示范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障绿叶菜供应的基础上,松江区农业部门积极调优种植结构,发展优质特色蔬菜,推广“小番茄+绿叶菜”高效种植模式,推进小番茄、绿叶菜等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为松江现代农业发展蓄势赋能。在年上海地产优质番茄(小果型)品鉴评优和展示活动中,松江番茄拿下5个“金奖”中的3个席位,成绩喜人。
事实上,自年第一届松江区番茄采摘节暨番茄品鉴评优活动举办以来,松江区每年通过开展番茄采摘节、品鉴评优和展示等系列活动,推广优势品种和生产管理方式。紧抓蔬菜产品的质量和生态环境保育,开展番茄、绿叶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从肥、水、病及温度管理等关键处着手,不断提高蔬菜品质。
接下来,松江区将持续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品类创新为突破口,探索发展优质特色品种,推进蔬菜产业绿色发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以科技引领提升蔬菜生产科技水平,打造松江蔬菜产业标杆,不断开创产业提质增效新局面。
“泖蟹”良种优养创新每年10月,黄浦江源头风景独好,蟹塘林水相间的生态美景映衬着塘内的丰产丰收。产自松江的黄浦江大闸蟹,伸着“大长腿”从蟹塘的“豪华包房”里“爬”到市民饭桌上,令人垂涎。
近些年,松江地产大闸蟹在上海市场的热度持续走高。新浜镇的吴忠欢经营上海渔浪水产专业合作社多年,但直到年才专注于黄浦江大闸蟹养殖。“很遗憾没有早点开始。”吴忠欢直言,大闸蟹亩均产值从最初的元升至1.5万元,年更是达到2万元。
松江区有23家水产养殖经营主体,涉及养殖水面积亩,单是河蟹养殖面积就占近半。家家养出精品蟹,共同做强蟹品牌,是河蟹养殖户的一致目标。近两年,“松江泖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各合作社在“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中屡获佳绩,今年再度抱回“金蟹奖”“最佳种质奖”“最佳口感奖”等荣誉。
优良的种源为松江河蟹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浦江蟹选用的“江海21”良种是国家认定的中华绒螯蟹五大良种之一,也是国内唯一实现“种源闭环选育”的中华绒螯蟹新品,而松江建有上海体量最大的“江海21”亲本基地,并建立中华绒螯蟹绿色示范基地3个,目前全区“江海21”良种覆盖率%,扣蟹养殖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
结合“江海21”的大规格品种特质,松江率先探索形成“稀放蟹种、精种水草、立体增氧、优化饵料”的技术标准。年,松江综合试验站在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考核分数位列各区试验站第一、专业组第二。
在松江相关农业技术部门的力推下,黄浦江大闸蟹“松江模式”不断提升和创新。如今,松江全域0余亩水产基地形成了以河蟹为主导,套种淡水小青龙、罗氏沼虾等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文字:刘芮孜
图片:资料图
编辑:薛亮亮樊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