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碟榨菜品匠心
推开老屋的房门,仿佛走进了尘封的往事,万绍碧的表情有些凝重。堂屋旁套了个小间,里边大大小小的土陶坛子堆了一地。蹲下身来,挽起袖子,她开始一坛一坛地寻找,手腕上的玉镯不时在坛沿儿上磕碰作响。
抽出紧撑的竹篾,掏出塞压得紧紧的丝瓜瓤和玉米皮,拈起菜丝先闻后尝,万绍碧动作纯熟。“嗯,就是这坛,这是6年前我做的手工榨菜,其余都是我妈妈做的,有些已经有10年了。”她说,“妈妈以前每年都做,一直放在这里没动过,前年老人家去世了,这些榨菜就成了留给我们的纪念。”
这里是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万家村。春和景明时节,这个长江边的村庄满眼青绿。“过去我们住在这儿的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江边上一排排全是晾菜的高架子。”几杯清茶、一碟老咸菜,坐在老屋的院坝上,53岁的万绍碧与记者聊起了榨菜。
从小接触榨菜,工作以后一直没离开过榨菜,执掌知名榨菜品牌“辣妹子”多年……“榨菜堆”里长大的万绍碧在别人眼里已经是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但她仍觉得自己制作的手工榨菜没有妈妈做的好吃。“这可能就是榨菜的神奇之处吧,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别看这一碟小菜,里面可有家的味道、时间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
榨菜,发源于涪陵,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而作为榨菜的代表,涪陵榨菜可谓名满天下。甚至可以说,许多人是从榨菜包装袋上认识涪陵的“涪”字的。如今,涪陵榨菜早已进入了规模化生产、商业化营销的时代,而本地民间沿用老辈人的方法腌制老榨菜的传统也一直未被丢弃。做榨菜,如同不息流淌的血脉,在“榨菜之乡”的土地上延续传承。
年6月,“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在重庆有4位市级传承人,万绍碧就是其中之一。
“走到今天,涪陵榨菜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万绍碧感慨,过去手工制作榨菜至少得几个月时间,现在流水线上生产一袋榨菜只需几十分钟。“人们的口味在变,对榨菜的情感也与过去不同,但不管是工业化生产还是手工制作,榨菜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榨菜,从诞生之日起,天地和舞台就在方寸碟中。历经百年,涪陵榨菜仍鲜香嫩脆,“碟中之舞”背后,有着可贵的“匠人之心”。
“怕吃苦,腌不了榨菜”
时光冲洗不去的精髓
“榨菜嘉年华”,今年在涪陵已是第四届。除了名字洋气,活动内容也越发丰富。光是两层楼高的传统榨菜“风脱水”晾架展示,就吸引了不少游客。“以前没见过,感觉还是挺震撼的。”来自重庆主城的80后白领陈婕说,“发了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