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蓄势待发的未来菜场革命上

 

11月17日,地方发展与社会创新系列论坛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成功召开,浙江省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地方政府,来自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研究者、探索者和实践者近百人与会,大家共同围绕着“未来菜场社区”这个话题展开了精彩纷呈的演讲与探讨。

本次论坛以新农业、新商业、新生活和新设计为主题,将国内外相关创新理念和模式的探索者、实践者和倡导者汇聚一起,由中国美院、社创客,友成扶贫志愿者协会携手,并得到浙江省农办、农业厅、商务厅、建设厅和科技厅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有关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分享探讨新农业新食物社区系统模式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从可持续小规模农业的社会环境价值,农产品源头建设,可持续农业规模化与农业电商探索,消费者生活方式培育与社区营造等多个环节互动与对话的角度,探讨面向未来的农产品社区新模式,寻找地方发展协同创新的新策略。

当日上午9点,首先由来自国内外的5位演讲者分享了各自在“未来菜场社区”这个主题上的不同探索与实践。(以下为编者节选的演讲片段)

TomMcDougall

美国新农业电商创新企业4PFoods创始人、哈佛大学设计学院FoodPort项目发起人

最新的数据说明全球有5亿小型的农业生产者或者小型农场,平均每个小型农场上都有5个人,也就是说世界上有25亿人是在很小型的农业生产单位里面工作,占到了全球1/3的人口,如何让这些人的农业生产可持续?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

(左边是美国以前农业的样子,右边是现在的样子)

要理解美国现在的农业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造成了今天所遇到的问题:

首先是历史导致的产能剩余。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出现了大量的产能剩余,这些产能剩余体现在两个很主要的部门,原来造坦克的工厂和造化学武器的工厂,它们怎么办?政府部门开始决定这些企业要进行转型,原来造坦克的改造拖拉机,原来造化学武器的改造化学农药。

其次就是人口的转移。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美国现在每一个农民要为一万个城市消费者服务。

从社会问题的角度,农民的地位在下降。特别是六七十年代没有人愿意当农民,以前农民像艺术家一样制造农产品,现在人们不再这么看农民了,所以没有人愿意做农民。

除此之外便是大企业对于农业体系的控制。这些大企业对于政客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小农,所以他们就有很多不公平的优势去影响政策,美国的政策更多地是倾向于大企业,对我们的环境,对于社区的发展,对于食品的安全都会造成很多问题,这是大的企业在体系里面扮演的角色所导致的。

『纽约时报:如果要解决食物的问题,我们就要解决所有的问题”』

年出生的孩子比前一代的生命期待值更低,会更短命。美国现在是全球最不健康的一个国家。这个不健康的不仅体现在环境的问题上,其实也是跟食物体系有关系。比如说美国现在生产出来太多的大豆、棉花和玉米,玉米被大量做成了糖浆,所以美国人会喝很多的可乐,身材特别胖,大量的大豆进入到饲料,饲养出很多牛肉,人们也吃得很胖,所以这种不健康是跟整个农业体系有关。环境健康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美国工业化农业是排放温室气体的第一大行业,要远远大于其他行业。

简而言之,我们美国所采取的工业化农业模式已经失败了,我们花了四五十年希望去提高我们的农业生产效益,结果使我们生产问题的效益大大提高。如果工业化农业造孽只是在本地也就罢了,但是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学这种不可持续模式,这非常恐怖,我们不仅要让美国改变生产模式,也要让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不要学美国的错误。所以这是一个坏消息,就是工业化农业在全球的蔓延。当然也有好的消息,如果我们要改变这个现象,我们就要去理解跟食物相关的各个环节。

我们的动机就是希望建立起一个社区,让吃食物的人和这些生产者建立起更好的关系。每个星期我们都会给顾客发电子邮件,告诉他们这个星期会收到什么食物,这些食物可以做什么菜谱,以及这些菜背后的故事。这个星期他们会收到茄子,上网站就可以知道这个茄子是怎么种的,是谁种的,用这个茄子可以做成什么菜,会有超过15个菜的菜谱。美国人没有那么会做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花很多时间来制作菜谱,教大家来做菜。我们也会介绍他们平时不会买的食物,比如甘蓝,告诉他们这个菜好在哪里,怎么吃,现在我们的顾客越来越喜欢甘蓝了。

(食物港——食物枢纽的2.0)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我们发现如果真的想为这些小型家庭农场提供支持,只说他们的故事是不够的,我们希望能够建立出一套体系和一套服务,能够为这些小农提供支持,这样下一代的年轻人就会觉得农业是可以做的事情,小农是一个值得向往的行业或者职业。

食物港就是把食物体系里面的各个环节集中到一起,包括生产、销售、分销、营销、加工。

食物港的目的是为小农创造出一个地方,让他们能够全年在那里做销售和加工,而且能够加工出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比如蕃茄酱、南瓜糖,大型的机构就可以到食物港一站式购物,不仅可以买到生鲜产品,还有加工食品。

这是我做的一个图,食物、衣服和住宿,这三个东西是大家必须的,但是却缺少一个连接,其实食物里面还有一个因素常常被忽略,就是人寄予它的感情,吃到这个东西的时候想到的经历和地方。

(左边是食物枢纽,右边是食物港)

这两个模式其实都是为了本地的小型有机农场来提供的,原来没有人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服务,但是我们就想通过集合的模式让他们享受到大型企业的服务。理论上讲,在一个食物枢纽里面会有十几个小的公司,它们提供不同的服务,这些公司如果分开来经营也能活下去,但是可能会比较难一些,如果把这些小公司放到一起,大家可以一起来合作,相互来支持,同时对外做一些宣讲,让大家更多地知道他们的故事,那么这样这些小公司就会活得更好。食物港里面我们会有一些温室的种植,也可能是一个集合点,让几百个农场同时把货送到这边来,他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加工,比如说速冻的食物,农场的蓝莓到了这里很快地冻起来,这样可以全年为学校供货。可能还有一个物流中心,把城市里的农场送过来的东西很快地分销到学校或者餐厅。再往里走你会看到一个食物厨房,在这里尝试很多新的配方,以后可以卖外卖服务,甚至开一个餐厅。再往里走是一个小店,还有一个咖啡馆,外面可能还有一个循环的沼气设施,把一些厨余垃圾变成沼气肥料。

『为什么我们在食物体系的东西是分散的,为什么不放在同一个空间里?』

这是路易威尔,这是一个已经很糟糕的城市,没有什么工作,人也很穷,城市基建也很糟糕,这个城市就决定建一个食物港,这个食物港不仅可以带来经济上的发展和更多的就业,也可以为这个城市提供很好的食品,同时把社区建立起来。

这就是食物港建立起来的样子,左边是温室大棚,这边是分销体系,这里会有很多的商店和咖啡馆、餐厅,中间这一块是社区菜园,人们可以在这里学习怎么种植。圆的部分是社区厨房,人们可以在这里尝试一些新的菜谱。中间可以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教育大家怎么活得更加健康,不仅是运动,我们还要关心膳食。后面是一个沼气设施,能够把一些厨余垃圾变成沼气肥料。同时还有一个很大的公共空间,社区里的居民可以在这里学习更多知识。

这是一所设计所设计出来的图纸,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教授参与了这个项目,我也在跟这些人谈如何在华盛顿建立这样的食物港,如果我们能够向政府证明可以建起更加可持续的食物体系的话,那么也许政府愿意投入在全美做更多这样的项目。

成军

浙江传化科技服务公司总裁

今天讲的是城市菜场,我们就谈谈菜,蔬菜方面还没有广泛采用花卉生产里面的设施技术,大城市范围内蔬菜生产是锐减的,稍微有一点年纪的就可以感觉到杭州郊区菜地基本上看不见了,我们几乎不存在新鲜的蔬菜来源。我们的消费者能够获得的农业方面的选项非常少,尤其像一些有地理特色、民族特色的产品,有设计含量的、人文底蕴的东西事实上大多不被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复方驱虫斑鸠菊丸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nggali.com/glhq/7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