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的大作用ldquo硼rdq

 

随着种植地的不断连作,作物因营养问题诱发的生理性病害日益增多,作物的营养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一些微量元素的缺失。如果不能有效的诊断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必然贻误作物生长,影响生产,给种植带来损失。

硼作为作物必须元素之一,需求量少,但是却对作物生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年K.Warington发现硼是植物必需元素。硼在作物中的含量一般为干重的万分之二、三到百万分之一。其中以豆科、十字花科含量最高,而禾本科作物含量较低。作物在各个器官中,一花、叶含量最高,茎、根、果实次之,种子里含量最少。硼不是作物体内各种有机物的组成部分,但能增强作物的某些重要生理机能。硼供应充足,植物生长繁茂,子粒饱满,根系良好,丰收有保障;反之硼供应不足,植物生长不良,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下降;严重缺硼时,甚至颗粒无收。

一、硼的生理作用

硼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细胞伸长和组织分化

生长素(吲哚乙酸)和硼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在根系中硼抑制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在吲哚乙酸的刺激作用下,根伸长正常。绿色植物中吲哚乙酸只有在维管束植物中形成,它参与木质部导管的分化。因此一般对硼的需求也仅限于维管束植物。缺硼植物木质部分削弱。茎形成层细胞分裂加强,形成层细胞增生。

2、酶代谢和木质形成

酚类化合物积累抑制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硼能与酚类化合物络合,克服酚类化合物对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在木质素形成和木质部导管分化过程中,硼对羟基化酶酚类化合物酶的活性起抑制作用。

3、碳水化合物运输和蛋白质代谢

硼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有两方面作用:细胞壁物质的形成和糖运输。硼能促进葡萄糖-1-磷酸的循环和糖的转化。硼与钙共同起“细胞间胶合物”的作用。硼影响RNA,尤其是尿嘧啶的合成。缺硼植物新叶蛋白质含量低,这仅限于细胞质,而叶绿体蛋白质含量不受影响,因此缺硼植物失绿并不普遍。硼能加强作物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当作物硼素不足时,就会造成叶片内糖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的大量积累,不能运送到种子和其他部位,从而影响作物产量。

4、根生长发育

硼能促进豆科作物根中维管束的正常发育,促使根瘤菌得到碳水化合物的充足供应,从而增强了豆科作物的固氮能力,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增加麻类作物的纤维含量,并改善它的品质。

硼能在作物体内与6-磷酸葡萄糖酸形成络合物,使4-磷酸赤糖酸不能形成(是酸类化合物形成的重要原料),而作物缺硼时,有机酸在根中积累,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和伸长受到抑制,发生木栓化,引起根部坏死。硼能使作物的根尖和茎生长点等分生组织正常生长。硼与醇类、糖类以及其他化合物能形成过氧化物,从而改善作物根部氧气的供应。特别是在缺氧的情况下,施用硼肥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所以,块根、块茎作物如甜菜、土豆、萝卜等,施用硼肥效果较好。

5、作物抗逆性

硼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抗病能力。硼在作物体内有控制水分在作用,能提高向日葵、荞麦等作物原生质的粘滞性,增强胶体结合水的能力。施用硼能促进维生素C的形成,维生素C的增加可以增加作物的抗逆性。供给作物的硼不足,抗逆性和抗病性能力减弱,会使作物产生一定生理病害,如甜菜的“心腐病”、花椰菜、萝卜的“褐腐病”、土豆的“疮痂病”、芹菜的“茎杆开裂”、“折茎病”、萝卜的空心、白菜、菠菜生长不良、甘薯的“褐斑病”、亚麻的“立枯病”、向日葵的“白腐病”和“灰霉病”菜豆的“炭斑病”等。施用硼可以使这些作物的这些病害发生率大大降低。

6、作物早熟改质

硼能促进作物早熟。据国内有关资料报道,在硼的影响下,冬小麦通过春花时间会缩短8天。棉花施用硼,霜前花增加,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均有提高。玉米、水稻施用硼使各主要生育期提前,种子提早5天左右成熟。硼的这种促进早熟作用,特别令人注目,对山地寒冷地带以及两熟。三熟制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有积极意义。油菜施硼可以降低蛋白质提高脂肪含量。黄瓜、番茄施硼可以提高维生素C含量。苹果、柑橘施硼可以提高糖的含量,降低含酸量。在杂交制种中施用硼肥,可以使父、母本植株的生殖器官成熟期趋于一致,促使制种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同时还能提高远缘杂交的结实率。

7、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

硼的间接作用可能与花蜜中糖含量提高以及其组成的变化有关,使虫媒植物的花对昆虫更有吸引力。硼的直接作用与花药的花粉产生能力以及花粉粒生活力有密切关系。硼能刺激花粉萌发,特别是花粉管伸长。硼能促进作物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有利于开花结实。施用硼肥得当,可以加速花器官的发育,增加花粉数量,促进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陈家驹等人研究了油菜缺硼而引起的“花而不实”的原因,结果证明,缺硼能正常开花,但不能正常结实的油菜雌雄配子体发育完善,子房结构也完整,但由于缺硼柱头失去了附着花粉的能力,花药壁被破坏而失去弹散能力,花粉粘结成块而发育率低、因此造成油菜只能开花而不能结实。这一结果有力的证明了硼对生殖器官生长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油菜出现“花而不实”症状外,麦类的“不捻症”、棉花的“蕾而不花”、花生的“果而不仁”及果树的落花落果等,也都是由于缺硼所致。

二、硼元素对农作物的作用

植物吸收硼主要来自土壤。土壤含硼量多少与成本土母质、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土壤中的硼可简单分为全量硼和有效硼(即水溶态硼)两部分。土壤全硼量是指土壤中所存在的硼的总和,包括植物可利用的硼和不能利用的硼两部分。土壤有效硼是指植物科从土壤中吸收利用的硼。因此,土壤缺硼与否完全取决于土壤有效硼含量。

硼作用于作物的花、叶、茎、根、果实中,硼元素供应充足,植物生长繁茂,籽粒饱满,根系良好,丰收有保证。反之,硼素供应不足,植株生长不良,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严重缺硼时,甚至颗粒无收。

硼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有着专一的生理功能作用,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点:

第一、促进营养生长。作物生长需17种或以上的营养元素,硼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第二、促进生殖生长,花粉管的萌发和伸长都离不开硼。硼肥直接影响着作物繁殖器官发育;

第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运输、转化以及糖分合成;

第四、能增加作物的抗逆性能,使作物能抵御干旱、高温、寒冷、潮湿、大风等恶劣环境;

第五、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对诸如油菜菌核病、棉花枯、黄萎病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特别要指出的是,硼的这些生理功能具有特定性、专一性、尤其是促进生殖生长的作用,是其它任何营养元素所不能代替的。

三、作物缺硼症状

由于昆虫、病毒、缺钙以及干旱都可能使作物产生与缺硼相似的症状,因此,只有通过组织分析才能真正确定是否是硼缺乏的症状。然而,有些作物缺硼的症状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1、幼叶首先患病,逐渐变得比正常情况下更厚、更小。但很少萎黄,一般显得叶色深绿。

2、作物生长点死亡,整个作物呈现一种丛生的形态。

3、作物的茎、杆变短且有时扭曲。

4、作物贮藏组织变得稀薄或者出现坏死。

5、在作物茎、杆上出现开口和裂缝,果实经常栓化。

6、一些蔬菜种类的果实出现变形或者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

7、根毛和新形成的根很少,根系发育不良。

(一)、蔬菜:

蔬菜作物大致归纳成果菜类、叶菜类、根菜类三种。

蔬菜作物含硼量普遍高,其植株体内含量一般都在10毫克/千克以上,有的可高达75.6毫克/千克(如:甜菜)。一般比禾本科作物高数倍至十几倍,因而多数蔬菜需硼量较大,容易产生缺硼,但不同蔬菜种类之间有明显差异。

需硼量大的蔬菜作物有:花椰菜、绿菜花、芜菁甘蓝、萝卜、胡萝卜、芹菜、马铃薯等;根菜类蔬菜吸磷能力强,对土壤缺硼较为敏感,是需硼较多的蔬菜。

需硼量中等的蔬菜作物有:番茄、孢子甘蓝、辣椒、尖椒、西葫芦、莴苣、芹菜、洋葱、大白菜、甜玉米等;

需硼量较少的蔬菜作物有:黄瓜、菠菜、韭菜、豌豆、菜豆、扁豆、蚕豆、瓜等。所以,许多蔬菜土壤供应硼不足而发生缺硼症。如芹菜的裂茎病,萝卜的褐心病或水心病,甜菜心腐病等。

随着硼对植物营养作物的进一步明确,发现蔬菜许多病症与硼营养缺乏有关,硼肥的施用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蔬菜作物缺硼症状:缺硼是蔬菜作物最为常见的微量元素缺乏症之一,各种蔬菜缺硼症状表现多样化,植株的生长点、花器官、果实等均会出现病症,按发生器官不同,将其特征归纳如下:

(1)、形体缺硼症状:一些蔬菜作物缺硼,生长点受抑制,节间变短,植株矮化,严重者生长点停滞、枯萎,甚至死亡,形成枯顶现象。顶芽死亡后促进腋芽萌发而长出新的分枝,这些新发枝的顶芽也因缺硼而萎缩、死亡;分枝上的腋芽再萌发长成新分枝,如此生长点死亡和新分枝形成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植株呈矮丛状。这在番茄、马铃薯、豆类、留种大白菜等作物上较为常见。

(2)、叶片缺硼症状:叶片皱缩不平整,扭曲、变厚、变脆,易折断,叶色变深,这些症状在大白菜、菠菜、食用甜菜、莴苣等叶菜类蔬菜作物上尤为明显。有些叶片会出现畸形、横裂,例如洋葱管状叶僵硬易碎,基部产生阶梯状裂隙;大蒜叶片扭曲,叶面上有横裂。

(3)、茎和叶柄缺硼症状:茎和叶柄缩短、变粗、变硬、变脆,严重时开裂,有木栓化现象和水渍状坏死死斑,如芹菜叶柄出现褐色纵条,表皮横向裂开,反卷,人们称之茎裂病;大白菜内叶肉质的中肋褐化,干硬龟裂;番茄叶柄和主脉硬化,变脆;甘蓝、花椰菜肉质茎心部褐化、开裂,出现空洞等。

(4)、根系缺硼症状:根系发育不良,主根短,次生根和侧根少;有的根茎以下部分膨大、畸形,根茎附近开裂;根菜类的肉质根常常呈现黑褐色坏死、木栓化和空洞。如萝卜、芜菁肉质根褐心病、糖用甜菜心腐病。萝卜肉质根根茎部还变得粗糙,呈特有的鲨鱼皮病变。茎用芥菜(如榨菜)常出现空心。

(5)、花的缺硼症状:花少而小,花粉粒少而畸形,生活力弱,不易完成正常的受精过程,结实率低。大豆缺硼花少而小,甚至不开花;大白菜、甘蓝等留种植株花而不实。花椰菜一旦缺硼,花球小,松散,花球表面有褐色斑块。

(6)、果实缺硼症状:缺硼果实发育不良,甚至畸形,果皮、果肉坏死,木栓化。黄瓜果实中心木栓化,果皮纵向开裂;番茄果实表面出现坏死的锈色斑;大豆荚少而多畸形。

(二)、茄果类:

包括: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等

缺硼症状:幼苗子叶和真叶呈紫色,叶片硬而脆。小叶失绿呈黄色,茎生长点变黑、干枯。植株呈众生状,顶部枝条向内卷曲、发黄。严重时生长点死亡,茎、叶柄很脆弱,宜使叶片脱落。根生长不良,呈褐色。果实成熟不齐,有褐色侵蚀斑或黑疤,果实畸形,果面产生裂痕,木栓化。

四、缺硼现象发生的条件

1、土壤条件:耕层浅、质地粗、有机质贫乏的砂砾质土壤,如红砂岩发育的红沙土母质风华强烈的红泥沙土和洪积泥沙土,河流冲积物发育泥沙土等。这些土壤有效硼供应不足,易引起缺硼。另外,长期大量使用石灰而形成的次生石灰性土壤,因有效硼含量低,导致作物体内钙硼比例失调,业已发生缺硼症。

2、气候条件:干旱使土壤对硼的固定作用增强,降低土壤中硼的有效性。此外,由于土壤水分不足,硼移动性小,在土壤中扩散率减缓,作物根系通过质溜机制吸收硼就受到限制,容易发生缺硼。在湿润多雨地区,由于强烈的淋溶作用会导致硼的淋失,也降低土壤有效硼的含量,特别是在质地比较轻的沙性土壤尤为显著。总之,干旱和水分过多都容易引起作物缺硼,且干旱的影响最大。当土壤过湿使作物根系受到绩害后,再遇连续的干旱,则缺硼更为严重。

3、作物耐性:不同作物对硼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对硼的敏感性也有较大的差异,如甘蓝型油菜比白菜型油菜较易发生缺硼症。

4、耕地不平整:低山丘陵地区在平整土地过程中,把新土、低土上翻,使耕层土壤有效硼水平降低,促发缺硼。

5、施硼不当:除了过量施用石灰导致作物缺硼外,氮素过多、地上不徒长,也会影响根系对硼的吸收,同时,在贫瘠的土壤上,有机肥料施用不足,也易发生缺硼。

五、影响土壤有效硼的因素

硼存在于地壳、大多数火成岩及土壤中,含量较低。在一般的沉积岩中,页岩含硼量最多,并且主要存在于粘土矿物中。植物吸收的硼主要来于土壤,土壤含硼量对植物至关重要。土壤含硼量多少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土壤中的硼可简单的分为全量硼和有效硼。

土壤全量硼是指土壤中所存在硼的总量,包括植物可以利用的硼和不可以利用的硼两部分。土壤全硼量决定于含硼矿物质含硼量的多少。土壤有效硼是指植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的硼,土壤有效硼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水溶性硼外,还包括有机和无机胶体吸附的硼,因为这些吸附态硼一般都能被水所浸出,只是所浸提的时间较长而已。因此,土壤有效硼主要是指水溶性硼。

土壤中难溶的矿物硼,经过缓慢的分化作用可以释放出有效硼,有效硼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植物难以利用的硼。

土壤中难溶性硼以四种形态存在:(1)存在于粘土矿物中;(2)吸附于粘土矿物和水化铁铝氧化物表面;(3)与有机质结合;(4)以游离态硼酸(H3BO3)和水化硼酸盐离子[B(OH)4-]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影响土壤硼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壤酸碱度(PH值)

土壤PH值4.7~6.7之间,硼的有效性最高,水溶性硼与PH值成正相关。但PH值7.1~8.1之间,硼的有效性降低,水溶性硼与PH值成负相关。现已证明,土壤中硼的有效性主要受吸附固定的影响,而吸附固定又与土壤PH值有密切相关,酸性土壤中硼的有效性最高,但容易淋洗损失,施用大量的石灰,硼的吸附固定增加,会产生诱发缺硼。

高需硼作物苜蓿土壤适宜生长环境是PH值6.5,因此,石灰处理土壤可能是需要的。但是总体来说石灰处理土壤会降低硼的可利用性,特别是PH值大于7时。原因是Ca2+离子使硼离子失活。

2、土壤有机质

绝大部分土壤可利用硼存在于土壤有机质复合体(硼与腐植酸)中,有机质多的土壤有效性硼较多。因为与有机制相结合或被有机质所固定的硼,有机物分解后释放到土壤溶液中。环境条件如冷、潮湿或者热、干燥会减少有机质降解率,也会减少土壤中的可利用硼量。另外,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自身供给硼可能性较小,因此需要经常对土壤施用浓度较低的硼。

3、气候条件

干旱地区固定作用增强,温度越高越甚,从而减低水溶性硼的含量,使土壤中硼的有效性降低。湿润多雨地区,常由于强烈的淋洗作用而导致硼的损失,降低有效硼的含量,特别是轻质土壤尤为明显。

4、土壤质地

在轻质土壤中,硼易遭淋失,使水溶性硼减少;而在粘质土壤中,由于粘粒的吸附作用,保持较多的有效硼,因此,在其他条件一致情况下,轻质土壤有效硼含量少于粘质土壤,缺硼往往出现在轻质土壤中。但是,粘土中含总硼量虽然较高,但由于粘土表面固定着硼,因此可利用硼可能较低。

渗水良好,及降雨量大或常灌溉的沙性土壤具有强渗漏潜在性,使得它们最易发生缺硼现象,因此它们需要经常进行补硼。

5、土壤耕耘

普遍来说,当土壤表面耕耘时,土壤中会有更多的硼供与植物根。土壤耕耘会使土壤混合、提高土壤通气、排水性。这些都是土壤有机质分解释放出硼的最佳条件。随着,作物生产习惯改变为耕作变少或无耕作管理,积累在土壤表面或附近的有机质不会迅速分解,因此土壤可利用的硼更多依赖于土壤表面湿度条件。因此,硼肥施用对于作物生产十分重要。

6、土壤缺硼的原因

第一、土壤全硼含量低导致土壤有效态硼缺乏,作物表现缺硼症状,如我国南方花岗岩及其他酸性火成岩发育的土壤。

第二、成土过程改变了微量元素含量与分布。例如,黄土发育的土壤全硼含量不低,但有效硼含量偏低,同样表现出土壤不能满足作物需要,出现缺素症状。

第三、土壤酸度不适,吸附固定导致土壤缺硼。

第四、气候干燥、潮湿导致土壤缺硼。

第五、施氮肥、钾肥过多会加重突然缺硼,因氮肥、钾肥对硼有拮抗作用。

此外,土壤质地太粗或缺乏有机质导致缺硼。综上所述,土壤缺硼有内因外因两方面原因。突然本身含硼量过低是缺硼的内因,土壤、气候条件则是外因。

7、易缺硼的土壤类型

(1)、含全硼量低的土壤。例如,酸性火成岩发育的土壤。

(2)、石灰性土壤,特别是含游离碳酸钙多的土壤。

(3)、淋溶强烈的酸性土壤。

(4)、质地较轻的土壤。如沙土、风沙土等。

(5)、有机质含量低或很少施用有机质肥料的土壤。

(6)、大量使用石灰的酸性土壤,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缺硼现象出现。

(7)、酸性的腐泥土、泥岩土等有机质土、沼泽土。

(8)、氮肥、钾肥施用过多的土壤。

六、常见作物缺硼及硼过量的症状

油菜

缺硼现象:“花而不实”是油菜硼营养缺乏的突出症状。发生“花而不实”的油菜,生育期未见异常表现。甚至生长相当不错,植株叶大苔粗,杆高逾人,但每公顷产量不足kg,甚至绝收。由于不实,次生分枝旺盛,花期延长;氮肥营养充足时,更是枝多花旺盛花不惜,因此,又称之为“疯花不实”。大量细弱的次生分枝的发生使植株呈笤帚状,成熟期表象为分枝繁密纷乱的田间景象,与正常田块整齐有序的景象截然不同。根据次生根的抽生类型及主茎的矮缩情况不同可将油菜缺硼症状分为三种类型:(1)徒长型,即部分原生主茎和大侧枝顶梢延伸,植株明显超过正常株似有徒长;一般能结少量的荚果,但多为畸形,如弯曲、缩短、胖肚等。(2)矮缩型,即主茎明显矮缩,侧枝发生少而常萎缩。落花后原生主茎和大侧枝上残留密生的花梗(柄),形如瓶刷;株高明显低于正常植株,很少结荚或基本不结荚,即使有零星的几个荚果,每一荚果内只有二、三粒种子。(3)中间型,株型与正常株相似,但结实率明显降低,形成的荚果短而胖,单荚种子数也极少。

同时,病株上位抱茎叶脱落延迟;根茎变粗、空心、变脆;种子大小不一,色泽纷杂,从茶褐色(正常)到棕色、松花黄色都有,种子含油量明显降低。此外,油菜硼营养缺乏症有时也会在苗期发生。苗床秧床出现发黄现象,这种秧苗移栽后,不发新根,不长新叶,展开也萎蔫瘫塌,持续一段时间后死亡成活率下降,如遇干旱、霜冻等逆境,死苗缺株严重。移栽成活后缺硼,则苗株表现为叶色深浓、叶肉增厚,叶柄变脆,皮层粗糙开裂等。

硼素过剩:出苗延迟,叶片退率黄花;严重时幼根卷曲,呈灰白色,并逐渐枯死。叶面喷施硼肥浓度过高引起硼中毒时,表现为叶缘黄花,脉间出现失绿的黄色斑点,即逐渐变成褐色,并出现穿孔现象,最后全株死亡,提前脱落。

大豆

硼在大豆某些生理过程中起到特殊作用。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有利于蛋白质合成和油脂转化,有利于根瘤固氮,并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大豆缺硼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大豆每千克干物质含硼37.2毫克,比玉米、水稻高的多。所以大豆易发生缺硼。石灰性土壤缺硼较普遍,沙质土壤硼易流失,有效硼少在这些土壤中种植大豆,喷施硼肥有显著增产效果。

缺硼现象:生长点枯死,促使叶芽萌发蛾长出新的分枝,这些新分枝的顶芽也因缺硼而萎缩、死亡;(芽枯病)分枝上的腋芽萌发而长成新分枝,如此生长点死亡和新分枝形成,使植株成矮丛状;叶片增厚、皱缩,叶缘向下卷曲,叶色先加厚再褪淡至黄绿色,并伴有褐色斑点或斑块;根系生长受阻,根瘤少或者无根瘤发育;开花结荚减少,形成的豆荚多呈畸形,籽粒发育不良,减产显著。

硼素过剩:中上部功能叶叶缘呈烧灼状坏死,坏死部位明显变薄,呈黄白色,并沿脉间向内扩展,呈斑块状,坏死斑块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呈棕褐色;上部新叶褶皱不平,叶缘焦枯上卷,形成环状叶。

马铃薯

缺硼现象:生长点受抑制,节间变短,植株矮化。严重的生长点停滞、枯萎,甚至死亡,形成枯顶现象。顶芽死亡后,促进腋芽萌发而长成新的分枝,这些新分枝的顶芽也因缺硼而萎缩、死亡,分枝上的腋芽又可萌发而长成新分枝,如此生长点死亡和新分枝形成,使植株呈矮丛状。叶片不平整,变厚、变脆易折断;叶色变深,新叶萎缩、卷曲、扭皱。最终导致块茎小、产量低。

水稻

缺硼现象:新叶弯曲失绿,枯黄叶尖;花粉败育,稻穗不饱满;髓茎节矮缩而成矮化状,整穗或半穗以上不实为多,空壳率高,减产严重。

硼素过剩:水稻叶尖及两侧叶缘发黄,出现淡褐色斑点,早期生长受抑制。

玉米

缺硼现象:生长点受阻,侧枝从生。有时新叶卷缩,上位叶脉间有白色条斑,雄穗不易抽出,雄花退化变小或萎缩;果穗退化,不吐丝、不结实,籽粒发育差。

硼素过剩:叶缘黄花,且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明;果穗多颖顶,植株提早干枯。

黄瓜

缺硼现象:植株生长点停止生长发育、萎缩。叶缘的一部分变褐色。生长点附近的节间显著地缩短,上位叶向外侧卷曲,叶缘部分变褐色,当仔细观察上位叶叶脉时,有萎缩现象。果实上有污点,表皮出现木质化。

硼过剩:中下部叶片叶缘失绿黄花,并逐渐沿脉间向中脉扩展,乃至全叶;叶面上有时会出现棕褐色斑点;顶芽生长常受抑制,严重时褐变枯死。

七、常用硼肥及使用技术

(一)、硼肥种类:

1、工业用硼砂:分子式为Na2B4O7·10H2O,含硼量10.9%左右,为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粉末。难溶于水中,但溶于40℃热水,国内常用作土壤施用。

2、硼镁肥:分子式是H3BO3·MgSO4,硼镁肥是制取硼酸的残渣,灰色或灰白色粉末。所含硼主要是硼酸形态,较难溶于水,含硼(B2O3)0.4%。国内用作土壤处理。

3、硼镁磷肥:用酸处理硼泥和磷矿粉制成,含有效硼(B2O3)0.6%左右。国内用作土壤处理。

4、高含量农业专用硼肥:一种白色极细微粉剂的喷施硼。产品纯度高,有效成分硼酸钠盐含量大于99%,纯硼含量高,是速效、速溶叶面喷施硼肥,可直接与各种化学农药混合进行叶面喷施。其在低温条件下具有十分出众的速溶解性和高溶解度,且不受水温影响。

(1)、硼酸

纯硼含量(B)17%及以上,水溶性好,补充硼素效果佳,作物吸收好,可以和大多数农药和肥料混用;

(2)、四水八硼酸钠

含纯硼(B)20%及以上,水溶性好,补充硼素效果佳,作物吸收好,可以和大多数农药和肥料混用;

(3)、流体硼(糖醇硼)

由硼酸和二异丙醇胺、山梨酸糖醇等物质经过特殊工艺合成的一种新型叶片追施的硼肥,含硼(B)约g/L,吸收快,补充硼效果出色。

(二)、硼肥使用技术

由于各种硼的含量、产品纯度、产品质量相差较大,因此各种硼肥使用浓度方法也不尽相同。

·国内低含量硼施用技术:土壤基施—每亩用硼砂0.5~1kg,与细土、磷肥或氮肥混合均匀在作物播种移栽时沟施或穴施。硼泥作基肥较多,每亩15kg左右,可与有机肥拌匀施用。硼泥碱性反应,含镁(MgO)30~40%适于南方土壤。

现代高含量硼施用技术:喷施型的粉剂与液态硼与水或农药配制成0.1~0.15%(倍—倍)水溶液,在作物苗期、莲作期、抽薹期、蕾期、花初期、幼果期等生育期选择喷2—3次。可以随水追施及与杀虫剂、杀菌剂等混合施用。

硼肥直接影响作物繁殖器官发育,应及早施用。硼在植物体内运转能力差,应多次喷施为好。棉花可以在蕾期就开始喷施,每隔半月喷一次连续2~3次为好。果树在花蕾期、盛花期、幼果期喷洒效果较好,也可以和农药,0.5%尿素混合喷洒。

一般作物开花前喷施1~2次喷施硼,高需硼作物(油菜、棉花、花生、果树。蔬菜)品质改善和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八、使用硼肥存在的误区:

硼肥使用中认识误区

误区一、硼只对高需硼作物有明显作用:

硼对作物的生殖生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所有作物需要硼只是需要量的大小不同。高需硼作物油菜、棉花、果树。蔬菜对硼需要量大,水稻、玉米、小麦对硼需要量少,但即使对硼需要量少的作物,缺硼症状也能严重减少产量。在硼使用60年内,80多个国家种作物,施用硼肥均能明显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误区二、作物无缺硼症状,无需施用硼肥:

大量实验以证实,作物有对硼的需求。即使无缺硼症状,施用硼肥也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误区三、作物每年只需施一次硼:

作物需要连续不断的硼的供应,即使短期中断硼的供应,作物产量和品质也会受到影响,农作物每年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硼素,土壤干旱、土壤酸性盐碱、土壤过沙或过粘等土壤因素都决定需要定期向植物或土壤补充硼元素。因此,施用硼肥应与叶面肥结合,叶面喷施应少量多次。

误区四、习惯使用硼砂:

硼砂是一种难溶性化学物质,是一种工业原料,杂质多,易产生药害。硼砂要在40度以上的温水中才能慢慢溶解,且易产生肥害。含有一定重金属,不利于环境保护。硼砂是生理碱性肥,易对花和果实造成刺激。因此,即使是纯的硼砂,也不宜在叶面喷施。

误区五、施用硼肥增加成本:

硼是很多经济类、果树类、蔬菜类作物优质、高产的必备条件,在缺硼土壤中,施用硼肥可增收相当于投入成本的5-15倍。

误区六、硼肥主要采用基施方式为主:

硼肥主要对农作物的生殖生长起作用,也就是在作物的生长后期起作用,一般喷施时间宜在花期以前,叶面喷施可使硼肥很快吸收,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起作用。见效快,节约费用。早期在农业生产中引进的硼肥是工业硼砂,只能基施,不能喷施(或喷施效果不好)。土壤基施与叶面喷施结合施用硼肥效果最好。

误区七、高需硼与低需硼作物轮作时硼肥施用会影响后面:

研究证实,花椰菜与架豆轮作时即使花对椰菜施用超过推荐剂量几倍以上,也不会对下茬架豆有影响。

误区八、作物缺硼只对产量/品质造成少量影响:

作物缺硼会造成全部产量的损失,全部果实物市场(高端市场)价值。在美国部分地区,农场主一旦发现作物缺硼就会将作物全部拔除。

误区九、硼是微肥,重要性不如N/P/K肥:

硼对作物开花结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N/P/K作用不能替代硼,平衡施肥理念:稳氮、减磷、增钾、补微(硼、硅、钙等),因此硼与氮、磷、钾同等重要。只注意施用氮、磷、钾肥不重视施用硼肥,作物产量和品质会下降,而且对氮磷钾肥料、种子、农药投入也会流失。

误区十、硼镁肥可以替代硼肥:

硼镁肥俗称硼泥,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镁,其中含不到0.2%左右的硼素,仅仅是生产硫酸镁而产生的下脚料,无法和硼砂、高含量的硼相比,颗粒硼是其含量的75倍,硼镁肥无法补充作物所需要的硼。

误区十一、多种元素叶面肥好于单一微量元素硼:

作物对7种重要微量元素并不是均等需求。除了硼、锌等微量元素外,其它微量元素均可从土壤中获得。硼作为作物开花结果最为重要的微量元素,多数经济类、果树类、蔬菜类作物对其需求量较大。因此,对于缺硼作物单独补硼好于多种元素肥。

误区十二、购买硼肥时不看产品纯硼含量:

很多劣假硼肥,不按照国家要求标明纯硼含量,只含糊标出所谓产品纯度。即使%纯度的垃圾、废料再纯还是垃圾、废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硼肥产品必须要标出纯硼含量。因此,购买硼肥时不能光看硼肥产品纯度,更应该看产品纯硼含量是多少。

申明

本文选自《文库》,文章有删节和修改,图片选自网络!在此对原文作者表示感谢,对图片分享表示感谢!

更多资讯,敬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nggali.com/gljz/9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