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专题报道河北露地甘蓝生产实现全
近日,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北省最具权威、最具影响力的新闻门户网站河北新闻网对中科原动力联合研发的露地甘蓝生产全程智能无人化技术进行了详细报道。
”详情
以下是本次报道详情
河北露地甘蓝生产实现全程智能无人化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赵红梅)近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农科院赵县基地,来自北京的技术员规划自主作业路径、下达双机编组指令后,自动采收无人农机和运输无人农机便开始了自主作业,不到10分钟,一垄甘蓝被采收得干干净净。
图丨露地甘蓝无人采收作业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吴华瑞研究员高兴地宣布:露地甘蓝生产全程智能无人化作业在赵县成为现实。
露地甘蓝全程智能无人化作业的技术集成与示范,是河北石家庄市农科院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同开展的科研项目,于今年开始实施。该项技术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作为牵头单位,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石家庄市农科院赵县基地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昌平小汤山基地作为示范单位共同完成其技术集成、示范展示、推广应用。
图丨无人采收现场
吴华瑞告诉记者,以前,露地甘蓝只是实现了单个生产环节的无人化,他们和石家庄市农科院合作的项目应用了“蔬菜规模化生产人机智能协作技术”,这一无人化系统综合利用北斗导航、环境感知、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实现了露地甘蓝耕整地、起垄、移栽、水肥灌溉、植保打药和采收的耕种管收全流程无人化作业,在我国蔬菜领域尚属首创。该技术入选“年农业农村部全国十大引领性技术”。
石家庄市农科院院长田国英介绍,赵县基地的试验数据显示,全程智能无人化作业,具有跨区域生产服务响应、全天候农作物看护、多类型智能装备协同作业等优势,通过蔬菜全生长周期的智能化、无人化作业和管理,平均提升生产效率10倍以上,减少人工投入成本90%以上。
图丨石家庄市农科院赵县基地
此外,无人农场数据化精量决策控制模型代替了经验性粗放管理,实现了水肥药的精准利用,提质增效效果明显,甘蓝生产全程亩均减少水肥药施用量分别为25.4%、31.2%、70.5%,亩均节本增效元。露地甘蓝生产全程智能无人化作业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技术模式,目前在北京、河北示范推广亩左右。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