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进口种子按粒卖,国产论斤卖,本土种
导语:一公斤日本产甘蓝种子卖到元、一粒进口番茄种子售价15元……这些“洋种子”价格令人咂舌。进口的按粒卖、国产的论斤卖,对于整个中国农业或一个小小的产业,种子不仅关乎产量与效益,也与“舌尖上的安全”息息相关。抓住了种子话语权,也就抓住了这个产业发展的命脉。
产业微笑曲线理论告诉我们:产业链像一条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笑曲线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种子就是产业链前端最有价值,又能控制整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世界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早已形成了国际四大粮商“ABCD”垄断天下的局面: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它们不仅在传统的食品加工行业,也从生产源头控制了粮食生产,使得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等多种生产性投入都被垄断。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发展势头迅猛的大棚蔬菜产业有个致命“软肋”:高端蔬菜种子市场被外国公司占据。菜农也无奈的表示“你没得选择!”
国产种子在大田卖得不错,但在大棚里确实不好卖。
据估测,今年我国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将达万亩。与这个日渐庞大的产业相比,我国高端蔬菜育种技术滞后,正成为这个产业最大的短板。
“洋种子”优势明显,价格连年上涨据《经济参考报》等媒体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和宁夏固原等地了解到,在一些常见蔬菜中,竟然很大一部分是用“洋种子”培育的。
山东省寿光市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虽然洋种子在寿光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比前些年的“半壁江山”有所下降,但仍占据较大的优势,洋种子在作物间、品种间、类型间差异较大。比如,菠菜、绿菜花、胡萝卜等市场占有率达到6成以上;彩椒、大红果番茄等市场占有率在8成以上;绿萼长茄市场占有率达9成以上。
事实上,寿光市场上天价种子并不少见:海泽拉的“夏日阳光”樱桃番茄种子售价每粒15元,SAKATA的胡萝卜种子卖到每罐1.2万元,瑞克斯旺的茄子种子接近每袋元。
无独有偶,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冷凉蔬菜基地占地3万多亩,是原州区精准扶贫、脱贫富民的主战场。
据当地合作社负责人姚先生介绍:“洋种子”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内种子,有些品种能高出几十倍。进口的按粒卖、国产的论斤卖,这是种子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
年,从日本进口的10万粒包装的西兰花品种‘耐寒炎秀’,每袋元,一粒0.元;年市场开始紧缺,每袋涨到元,一粒0.元;到了今年,每袋涨到2万多元,一粒下来0.2元还多,比年涨了近5倍,我们菜农能否种得起暂且不说,主要是国内市场上没货。另外,从韩国进口的娃娃菜的种子价格也是一路飙涨。
以西兰花为例,国内种植面积70万亩左右,蔬菜面积占比只有0.2%,但种子市场规模近2亿元,被国外品种垄断。
国产不争气,偏爱“洋种子”实属无奈对于大多数菜农来讲,虽然“洋种子”价格偏高,但扣除成本后的种植利润仍比廉价的国产种子高很多,还是会选择购买种植。
很多国产种子虽然价格便宜,但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很低。
据了解,“洋种子”获胜的关键在于具有无可替代的高质量优势。大棚蔬菜各方面投入较高,一旦种植过程中出现问题收成不好,菜农可能这一季都要血本无归。
大棚蔬菜多为反季,对种子的抗病性、越冬能力要求很高,为了求稳,许多菜农还是选择跨国公司的“洋种子”。
“洋种子”虽然价格高昂,但品质有保障,国内相应的品种质量和稳定性相差较远,购买“洋种子”也是无奈的选择。
除了质量,服务上的差距也是诸多经销商选择“洋种子”的原因。像先正达、海泽拉、瑞克斯旺等公司,一般都有专门的技术服务人员全程跟踪,万一有问题会随叫随到。
而国内蔬菜种企规模小,服务跟不上,轻则回避问题,重则以次充好、套用名牌。作为经销商来说,正是因为外国种企的服务让人省心,大多数经销商才会宁愿高价也要坚持进货,就是怕一旦出了问题,农民找上门来,可以找到人来解决问题。
数据积累是短板,科研投入不足是“硬伤”国内外种企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产品质量、服务差异直接看得到,还有很多看不到的东西,数据就是一类。蔬菜种子品种繁多,国外很多种企的种质积累达百年。
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高通量分子育种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吴坤生博士介绍,孟山都年建立了DNA数据库,目前一天的运算量在万条以上,一年积累的数据量上亿条。
通过对不同环境、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分析,基因型跟环境的关系清清楚楚,基因预测很准确。而国内种企停留在用笔记本记录上,所有种企的数据加起来还没有孟山都一家的多。国内种企在分子育种、遗传育种、生物育种等方面的瓶颈不是三五年就能突破的。
除此之外,中国种业育种创新的重心集中在玉米、水稻、小麦等审定作物上,对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甜菜、向日葵、菠菜、胡萝卜、青花菜、洋葱等作物育种创新存在短板,种子严重依赖进口。
同时,中国蔬菜育种机构研究不均衡,据统计,从事番茄、辣椒等茄果类蔬菜育种工作的单位比较多,黄瓜、西瓜、甜瓜等瓜类蔬菜次之,从事菠菜、芹菜、莴苣、芥菜、菜薹(心)、菜用大豆等特色蔬菜作物育种工作的单位少,仅有1~3个。
大部分民营蔬菜种企几乎得不到科研项目支持,育种资源匮乏,急缺高层次人才。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科研育种投入不多,顶尖科研人才和中青年专家不愿意去种企工作,企业难以组建高素质的科研创新团队。
如何重夺主动权?兼并重组是必经之路日前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上,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种子双交会,往年的参展单位可以占满上下两层展馆,今年只占了半层展馆,现场颇为惨淡。展会规模大幅缩水背后,是种企的大规模倒闭潮。种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洗牌。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常年用种量亿公斤。
蔬菜种业整体“多、小、杂、散、乱、弱”。蔬菜种企多为民营和代理经营型企业,规模很小,且多数为个体、夫妻店形式的小微企业,经营手段多样,市场难监管,偷取亲本、假冒品种等行为屡禁不止。
同时,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代理经营型企业容易受制于育种单位,无法引领蔬菜种业的创新发展。
蔬菜种子市场的巨大空间,国内种企怎么抢占?
第一,调整育种方向,加强研发,搞精品。目前,国内蔬菜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惨烈,而精品粉果番茄、单生指天椒、耐热抗病西葫芦等品种种子高价畅销、供不应求。好品种不用多,哪怕只有一个也行,自主创新才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缺乏研发资金和专业人才是小型蔬菜种企的发展瓶颈,与科研院所合作,能够利用现成人才,且可获得协同创新成果,可节省人才成本,还可借助科研院所的设备,大大降低企业物化成本,弥补研发投入不足的弊端。
第三,全球种子市场,在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兼并活动后,产生了以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利马格兰等为首的大型跨国种子企业,行业规模迅速扩大,集中程度大幅度提高,规模优势日益显现。
因此,中国的种企必须通过并购整合将种业资源向优势种子企业集中,这是推动中国种子企业走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有助于提高中国种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种企不能只是种子销售者,而是能提供优良品种、专业栽培技术及强大综合服务能力的企业,还要具备足够的风险偿付能力。
洋种子和国产种子销售差距如此之大,简直触目惊心,要化被动为主动,占领种业市场,必须补上研发短板,此外,要把提高育种能力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快育种科技创新主体向大型种子企业转移,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种业集团。
在品种为王的时代,育种必将成为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农民朋友用上质好价优的种子,不再受制于人,我们的民族种业,任重而道远!
素材来源:农场主十,神农岛团队编辑,转载或摘录请注明来源神农岛,ID:sndfly
中国特产品牌营销的开山之作、神农岛首席专家娄向鹏的新著《大特产——让地方特产卖遍全国》,已经正式与读者见面。
娄向鹏被誉为中国品牌农业第一人,新书《大特产》是《品牌农业》的姊妹篇。这是目前国内第一本从市场、消费、品牌、营销角度研究中国特产的专著,首次揭开了小特产做成大品牌的密码。
本书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坚、联想佳沃集团董事长陈绍鹏、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史丹利农业集团总裁高进华、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黄伟东等业界大咖的热情推荐。
点击阅读神农岛近期最受欢迎文章
1、雷军要卖茶叶了!互联网思维能否打造“中国立顿”?
2、一瓶辣酱打天下,“老干妈”陶华碧退隐江湖,除了辣味还留给我们什么?
3、小山沟里出了个“魔性”农场,引来50万人排队赏猪!
4、厉害了!1分钟卖出一万吨!看农产品如何玩转双十一
5、日本牛奶盒上的小小缺口,居然隐藏着如此暖心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