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虫害防治辣椒病害图谱一
1、辣椒猝倒病
症状幼苗基部呈水浸状,倒伏,缢缩,随病情发展,引发幼苗成片倒伏。
发病规律病菌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土温较低(低于15~16℃)时发病迅速,土壤湿度高,光照不足,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下降易发病。在幼苗子叶中养分快耗尽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由于营养供应紧张,造成抗病力减弱,如果此时遇寒流或连续低温阴雨(雪)天气,而苗床保温不好,会突发此病。猝倒病多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前发生,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
出现少数病苗时,立即喷64%恶霜灵可湿性粉剂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72.2%霜霉威水剂倍液,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等,随后可均匀撒干细土降低湿度。苗床湿度大时,不宜再喷药水,而用甲基硫菌灵或甲霜灵等粉剂拌草木灰或干细土撒于苗床上。
-------------------------------------------------------
2、辣椒立枯病
为害症状
幼茎或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秧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秧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除危害辣椒外,还危害番茄、茄子、马铃薯、黄瓜、菜豆、白菜、甘蓝、莴苣、洋葱和筒蒿等。
发病期可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倍液,也可喷5%井冈霉素1倍液等。一般每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当苗床同时出现猝倒病和立枯病时,可喷72.2%霜霉威水剂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倍液的混合液,喷药时注意喷洒茎基部及其周围地面。还可用95%恶霉灵倍液浇灌。
--------------------------------------------------------------
3、辣椒灰霉病
症状辣椒灰霉病可侵染幼苗及成株,幼苗染病时子叶变黄,而后幼茎缢缩,病部易折断,致使幼苗枯死。成株染病,叶片腐烂或干枯,湿度大时生有灰色霉状物。茎染病时,出现水浸状不规则斑或条斑,逐渐变为灰白色或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其上端枝叶萎蔫枯死,潮湿时其上长有霉状物,状如枯萎病。花器或果实染病,呈水浸状,有时病部密生灰色霉层。
棚室定植前亩用6.5%硫菌·霉威粉尘1千克喷粉,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灭菌;发病初期,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倍液;或50%利得粉尘1千克/亩喷雾。7~10天一次,共2~3次,大棚还可用10%腐霉利烟熏剂,亩用药~克,或喷5%百菌清烟熏剂,亩用1千克。
-------------------------------------------------------------
4、辣椒疫病
症状㈠苗期症状:幼苗期主要危害根和茎基部,发病病株茎基部呈水浸状,暗绿色,后形成棱形大斑,病部软腐,变褐缢缩呈蜂腰状,至使幼苗折倒,但有时也呈立枯状死亡。㈡成株受害症状:成株多在茎基部和技杈处发病,发病初期产生水浸状暗绿色病斑,以后扩展成为长条形黑褐色病斑,可绕茎一周。病斑部位皮层腐烂,缢缩,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明显。发病部位以上的叶片由下向上枯萎死亡。根系被侵染后变褐色,皮层腐烂,导致植株青枯死亡。叶片受害病斑暗绿色,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叶片边线不明显,病斑迅速扩展后使叶片枯缩脱落,出现秃枝。当天气干燥时病斑变褐色而停止扩展,当遇天气有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为害。果实发病多由蒂部首先发病,最初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稍凹陷,病斑扩展后,全果变褐软腐脱落。病果表面会产生稀疏的白色霉状物,若天气干燥,病果干缩,多挂在枝捎上不脱落。
定植时或缓苗后,用72.2%霜霉威或64%恶霜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浇定植穴,每株浇毫升。发病前,喷1:1:波尔多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剪除病株、病枝,可选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等喷雾,7~10天1次,连续2~3次,严重时每隔5天1次,连续3~4次。保护地栽培,除加强通风换气,还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每次用克,或用5%百菌清粉剂,每亩1千克,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
5、辣椒疮痂病
症状植株的所有部位几乎都能发病。叶片发病最初出现许多小型褪绿水浸状圆斑,随病情发展,病斑变为褐色,稍凸起,呈疮痂状。茎部感病会出现褐色条斑,后期病部木栓化,有时纵裂。果实染病,表面出现小的圆形斑,稍隆起,有时病斑连片,表面木栓化、深褐色、疮痂状。
发病初期用77%氢氧化铜倍液,新植霉素~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硫酸链霉素倍液,47%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倍液,14%络氨铜水剂倍液,50%琥胶肥酸铜~倍液等喷雾,7~10天一次,共2~3次,注意药剂要轮换使用。每亩用硫酸铜3~4千克撒施浇水处理土壤可以预防疮痂病。用辣椒植宝素,每包粉剂兑水15千克喷雾,有防病增产效果。
-------------------------------------------------------------
6、辣椒炭疽病
症状炭疽病是辣椒的一种常见病害,各地普遍发生,通常减产20%~30%,严重地区也有减产50%以上的。叶、果均可能受害。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褪绿斑,渐渐变成圆形病斑,中央灰白色,长有轮纹状黑色小点,边缘褐色。生长后期危害果实,成熟果受害较重,病斑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水浸状,病部凹陷,上面常有不规则形隆起轮纹,密生黑色小点,空气湿度高时,边缘出现浸润圈。环境干燥时,病部组织失水变薄,很容易破裂。茎及果梗受害,病斑褐色凹陷,呈不规则形,表皮易破裂。
田间发现病株后,选用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倍液,或1: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等喷雾,7~10天1次,共3次。喷药时加入1:倍高产宝效果更佳。
-------------------------------------------------------------
7、辣椒青枯病
症状青枯病又名细菌性枯萎病,一般在成株开花期表现症状。发病初期自顶部叶片开始萎垂,或个别分枝上的少数叶片萎蔫,后扩展至全株萎蔫,初时白天萎蔫,早、晚可恢复正常,后期不再恢复而枯死,叶片不易脱落。一般从表现症状至全株枯死约7天左右。植株茎基部最先发病,但外部无明显病变,表面粗糙。在潮湿条件时,病茎上常出现水浸状条斑,后变褐色或黑褐色。纵切病茎,维管束变成褐色。横切病茎,切面呈淡褐色,挤压或保湿后病茎可见有乳白色粘液溢出。后期病株茎内中空,病茎基部皮层不易剥离,根系不腐烂。
发病前,预防性喷淋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倍液,14%络氨铜水剂倍液、0.02%硫酸链霉素加0.3%高锰酸钾,井冈霉素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倍液,50%代森铵倍液等,7~10天1次,连续3~4次。也可用50%敌枯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12%松脂酸铜倍液灌根。每株~毫升,10天1次,共2~3次。敌枯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12%松脂酸铜倍液灌根。每株~毫升,10天1次,共2~3次。
-------------------------------------------------------------
8、辣椒白绢病
症状茎基部和根部被害,初期表现为水浸状褐色斑,然后扩展至绕茎一周,生出白色绢状菌丝体,集结成束向茎上呈辐射状延伸,顶端整齐,病健部分界明显,病部以上叶片迅速萎蔫,叶色变黄,最后根茎部褐腐,全株枯死。后期在根茎部生出先白色、后茶褐色菜籽状小菌核,高湿时病根部产生稀疏白色菌丝体,扩展到根际土表,也产生褐色小菌核。
发病初期用敌磺钠倍液灌蔸。植株蔸部撒石灰有一定防效。还可用50%代森铵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代森锰锌倍液灌根,10~15天1次,共2~3次。
---------------------------------------------------------------
9、辣椒病毒病
症状辣椒病毒病发生后造成辣椒“三落”(落花、落叶、落果),田间症状十分复杂。最常见的有两种类型,其一为斑驳花叶型,所占比例较大,这一类型的植株矮化,叶片呈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叶脉上有时有褐色坏死斑点,主茎和枝条上有褐色坏死条斑。植株顶叶小,中、下部叶片易脱落。其二为黄化枯斑型,所占比例较小,植株矮化,叶片褪绿,呈黄绿色、白绿色甚至白化。植株顶叶变小,狭长,中、下部叶片上常生有褐色坏死环状斑(褪绿变黄的组织上由许多褐色坏死小点组成环状斑),有时病斑部开裂,病叶极易脱落。后期腋芽抽生丛簇状细小分枝。
对于棚内已经表现病毒病症状的,可喷用2%宁南霉素水剂倍液或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倍液或3.85%三氮唑核苷混宁南霉素倍液、乙蒜素等药剂,并喷施复硝酚钠0倍液促进辣椒生长,注意叶面补充含锌叶面肥。对于常年病毒病高发区,可采用如下的保守防治方法:盐酸吗啉胍·铜或盐酸吗啉胍~倍液于发病初期使用,7天1次,共3次;在2~3叶期,移栽前7天,缓苗后7天各用混合脂肪酸倍液可增强免疫能力;定植后、初果期、盛果期早晚各用植物病毒钝化剂“”每亩用1袋(75克)药粉,加入少量温水调成糊状,用1千克℃开水浸泡12小时以上,充分搅拌,晾后对水15千克;也可用菇类蛋白多糖~倍液,从苗期开始7天一次,共4~5次;或用菌毒清~倍液,发病初期7天1次,共3次。
-------------------------------------------------------------
10、辣椒软腐病
症状主要为害果实,且多发生在青果上。果实染病后,最初出现水浸状暗绿色斑点,迅速扩展,病斑变为淡褐色,果肉腐烂,发臭,果实变形,好像在袋子里装满了泥水,俗称“一兜水”。病果多数脱落,少数留在枝上,失水以后仅留下灰白色果皮,挂在植株上。
可在雨前雨后及时喷洒药剂,可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倍液,新植霉素倍液,细菌灵倍液,百菌通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倍液等,6~7天一次,连喷3~4次,注意药剂交替使用。
--------------------------------------------------------
12.辣椒的白粉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时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长出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不久连成一片。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后变为灰白色,相对来讲,叶片背面发病更重些。
发病规律病菌可在温室内存活和越冬,越冬后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病菌从孢子萌发到侵入约20多个小时,故病害发展很快,往往在短期内大流行。10~30℃病菌均可以活动,最适温度20~25℃。相对湿度45%~75%发病快,低于25%时也能分生孢子萌发引起发病,超过95%则病情显著受抑制。
防治方法:①深耕翻土深埋病菌减少越冬病源。②水旱轮作或3年以上轮作。③选用 抗病品种。④发病初期用大地粉清水剂倍液复配克菌(32%唑酮乙蒜素)乳油陪夜复配增效王喷施,7~10天/次,连续2~3次。-------------------------------------------------------------
13.辣椒褐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发病初期病斑呈褐色,随病斑发展逐渐变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周缘有黄色晕圈,病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茎部也会染病,症状与叶片类似。
发病规律病菌可在种子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蔬菜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害常开始于苗床中。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有利于该病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
②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5~60℃温水浸种15分钟,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浸种20分钟后冲净催芽。直播时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
②设施消毒保护地栽培时,定植前用烟雾剂熏蒸棚室(此时棚室内无蔬菜),杀死棚内残留病菌。生产上常用硫磺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硫磺0.25千克、锯未0.5千克混合后分几堆点燃熏蒸1夜。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1: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倍液,或20%苯霜灵乳油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倍液,每7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
14.辣椒枯萎病 症状辣椒枯萎病发生时,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大量脱落。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有时病情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条状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地下根系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从茎基部纵剖,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
防治方法:①实行3—5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 病力。②选用抗耐病品种③种子消毒。用0.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④药剂防治。用腐光(含氟乙蒜素)乳油1——倍液灌根。每株灌50—70ml药液,5—7天1次,连灌2—3次。
--------------------------------------------------------------
(部分文字资料来自中国蔬菜网)
天禾好方案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