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牢记致命的用药混搭

 

来源:药评中心

案例一:

虽然提醒多次,悲剧还是发生了。

年2月1日,安徽蚌埠市某浴池发生中毒死亡事故,造成一老人当场死亡,一中年男子和2名孩童中毒。原来是因为,当日下午老板的2个儿子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同时倒进了浴盆,引起氯气中毒事故。

解释: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洁厕剂主要靠盐酸或硫酸去污。当84消毒液和洁厕剂混合反应后产生氯气,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对上呼吸道粘膜造成损伤,使组织受到强烈氧化,粘膜发生炎性肿胀,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致死。

1提醒:

1、84消毒液需25°以下避光保存,必须稀释后使用;宜现用现配,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2、84消毒液一般稀释浓度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即毫升水里面放2到5毫升84消毒液。浸泡时间为10到30分钟,消毒以后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才能使用。

3、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蔬菜、水果等食物最好不要用84消毒液消毒。

案例二:

广东江门的一名18岁女孩,因感冒同时服用罗红霉素和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二种药物后离奇死亡。

解释: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含氨茶碱、甲氧那明、那可丁、氯苯那敏;罗红霉素:为肝药酶抑制剂,可降低氨茶碱的代谢,显著升高氨茶碱血药浓度,导致氨茶碱中毒,患者出现肌肉颤动、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呼吸、心脏停止致死。

02提醒:

1、四种含氨茶碱的中成药:①顺气化痰颗粒(黄荆子、车前草、甘草、氨茶碱、马来酸氯苯那敏等);②珠贝定喘丸(珍珠、川贝母、麻黄、氨茶碱、盐酸异丙嗪等);③平喘抗炎胶囊(苦杏仁、桔梗、氨茶碱、氯化铵等);④姜胆咳喘片(猪胆粉、乌梅肉、干姜、氨茶碱、氯化铵等)。

2、四类可导致氨茶碱中毒的抗菌药物: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②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③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④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

3、2种特殊抗菌药:阿奇霉素、莫西沙星与氨茶碱的相互作用无临床意义,可以合用。

案例三:

北京患者,男,22岁。既往体健,因感冒发烧,2天内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规格:0.65g)12片。第3天出现肝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解释:对乙酰氨基酚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肝脏损害。年美国调查显示,对乙酰氨基酚所致的急性肝衰竭占急性肝衰竭病因的46%。摄入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损伤的时间在用药后48~72小时。

3提醒:

1、对乙酰氨基酚:用药间隔≥4小时,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成人每日最大剂量为2g,儿童每次最大剂量:15mg/kg。

2、牢记这些中成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①感冒灵胶囊和颗粒(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②金感胶囊(对乙酰氨基酚、金刚烷胺、氯苯那敏);③感冒清片、胶囊和颗粒(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吗啉胍);④仔花感冒片(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⑤维C银翘片和颗粒(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氯苯那敏);⑥新复方大青叶片(对乙酰氨基酚、异戊巴比妥、咖啡因、维生素C);⑦治感佳胶囊(对乙酰氨基酚、吗啉胍、氯苯那敏)等等。

3、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禁止2岁以下儿童服用复方感冒药,而且在药品说明书上明确规定“不推荐给4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

案例四:

宁波60岁王大伯中暑后,喝了两支藿香正气水,又服下两粒头孢。结果,面色潮红血压下降,医院抢救。

解释:藿香正气水中含有40~50%的乙醇,酒精在体内代谢生产为乙醛,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在体内的代谢,造成乙醛蓄积,引起中毒,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肝损害、呼吸暂停甚至死亡。

4提醒:

1、常见的含乙醇的药物:感冒止咳糖浆、丹红化瘀口服液、苏菲咳糖浆、妇科白凤口服液、金喉健喷雾剂、仙璐贝滴剂、左卡尼汀口服液、环孢素A口服溶液等。

2、常见的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替硝唑、塞克硝唑、痢特灵、格列本脲等,可抑制乙醇的代谢,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由于乙醇和药物在体内代谢有一个过程,故喝酒的人应在服药前2日禁酒,直到停药7日后方可解禁。

案例五:

湖北一个老人为了降压,吃了2片降压药,之后又吃了小半个柚子。半个小时后就感觉头晕得厉害,心跳也很快,医院的半路上晕了过去。

解释:西柚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一是能促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等于加大药量;二是可抑制降压药的代谢消除,提高药物的浓度。当西柚与降压药同服(如硝苯地平),会使药效增加几倍到几十倍,引起头晕恶心,比较危险。

5提醒:

1、降血脂的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如果在服这类药期间同时吃大量西柚或喝西柚汁,会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大肝损伤、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的风险,甚至引起急性肾衰竭。

2、保健品红曲中含有他汀类似物,也不宜吃西柚。

3、瑞舒伐他汀,既非细胞色素P同工酶的抑制剂,也不是酶诱导剂,尚未发现西柚汁对瑞舒伐他汀的药动学有影响。

4、氨氯地平:饮用葡萄柚汁对氨氯地平的药动学无明显影响,但有研究认为葡萄柚汁可增加氨氯地平的血药浓度,因此服用氨氯地平期间不推荐食用葡萄柚(汁)。

案例六:

台湾的王女士因喷完驱蚊液后涂抹防晒霜,大腿和手背出现过敏红肿现象,还发生了昏厥。

解释:驱蚊液的主要成分为避蚊胺和酒精,而防晒霜中含有二苯甲酮,大量的避蚊胺、酒精和二苯甲酮混合,高温还促进皮肤吸收这些化学成分,引起过敏。

7提醒:

1、在使用防晒霜、驱蚊液的时候,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一是,先涂抹防晒霜,间隔半小时以上,待皮肤吸收后再喷驱蚊液;二是,防晒霜和驱蚊液不要在同一部位使用。

2、过敏严重的,通常是过敏体质的人,一般人正常涂抹不太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下面的混搭也要小心:

解释:碘酒中含的碘会与红药水中的汞发生反应,形成碘化汞,会沉着在皮肤表面,汞本身就具有毒性,对身体有害。

8提醒:

1、朱砂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而硫化汞在胃肠道遇溴、碘化物反应生成强烈刺激的溴化汞和碘化汞,从而导致了药源性肠炎。

2、口服含朱砂的中成药,如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柏子养心丸、安神益脑丸、补肾益脑丸等,不能与西药溴化物类和碘化药类同用,如三溴合剂、巴氏合剂、碘化钾合剂、复方碘溶液等。

3、外用含朱砂的中成药,如跌打七厘散、红花七厘散、七厘软膏、紫金锭、紫金散、冰硼散、治伤软膏、赛霉安乳膏等,不能与碘酒类消毒药同用。

4、含服含朱砂的中成药,如解毒利咽丸、梅花点舌丸等,不能与碘含片合用。

解释:维生素C属酸性物质,而磺胺类药(如复方新诺明)及其代谢产物在酸性环境中易形成磺胺结晶盐,而形成泌尿系结石,导致肾脏损害。如病情需要同用,可间隔2小时服药。

9提醒:

1、维生素C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大黄、苏打、氨茶碱等合用时,不仅可使维生素C分解失效,而且碱性药物也因中和作用而减弱其本身的药理作用。

2、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铜离子、铁离子可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因此维生素C不宜与含铜、铁离子的药物同时服用,以免影响维生素C的疗效。

3、在铁缺乏的情况下,维生素C可增加铁的吸收。例如维生素C与硫酸亚铁同服,有利于硫酸亚铁的吸收。

解释:银杏叶胶囊、银杏含片等,黄酮及银杏内酯类成分含量较高,与阿司匹林同服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如果刚做完手术,出血的风险更高。

银杏叶制剂,可竞争性地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膜受体结合,拮抗PAF的作用,从而对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都具有抑制作用。

10提醒:

1、目前研究认为,银杏提取物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合用不增加出血风险。

2、当银杏叶制剂与抗血小板药或抗凝血药合用时,应交待患者发生出血、瘀血、新发作头痛或视觉变化时,应及时告诉医生。

都说1+1=2,但是上面这些东西,可是1+1=危险!请一定牢记!

新的给药技术——直肠滴入疗法

北京长太创新医疗炎黄子孙月18日

直肠滴入疗法的概念

直肠滴入,又称为直肠输液,是将药液装入输液瓶,把输液管剪掉过滤器,接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通过直肠滴入给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直肠滴入的历史

直肠给药的历史可追溯到多年前的《伤寒杂病论》,其中用蜜煎导、猪胆汁灌谷道治疗津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开创了人类历史直肠给药的先河,因此,中国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给以直肠用药的典范。

直肠滴入的现状

直肠滴入给药是建立新的药物传送系统,通过直肠滴入使药物到达病变部位,不仅减少口服、注射给药给患者带儿的痛苦,而且降低了药物的无效流失,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从过去的灌肠演变为一种全新的概念——直肠滴入,无论从疗效,用药安全、还是经济效益都深受患儿家长和医生的青睐,将成为21世纪最新的给药技术。

直肠的生理功能

◆吸收功能直肠能吸收水分和一些药物,所以一些肠道疾病和其他器官的疾病可以通过直肠给药来治疗。

◆分泌功能直肠黏膜内有杯状细胞,能分泌碱性液体来保护直肠黏膜,润滑大便以助排便。

◆排粪功能当直肠内粪便量蓄积到毫升以上时,刺激直肠下段肠壁内的压力感受器,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开启肛门,同时增加腹压和肠内压力,将粪便排出体外。

直肠滴入疗法的理论依据

一、中医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现代医学

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强,药物经直肠吸收后,有三个途径:

◆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进行代谢后,循环至全身;

◆通过直肠静脉、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血液大循环,即防止了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

◆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由此可见:直肠滴入给药有利于药物治疗作用的发挥,也突出了中医理论辩证施治的特点。

直肠滴入的优点

◆符合辨证论治要求,可将所选方药注入直肠直达病灶或经吸收后再布散于全身以发挥整体的治疗作用。

◆解决了患儿觉得中药苦、吃药难和打针不配合的难题,深受患儿家长的青睐。

◆吸收更快、更有规律,治疗作用维持时间长,疗效更可靠,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无并发症。

◆有利于保持药物性能和提高疗效,直肠给药吸收量比口服给药吸收量大,与静脉给药吸收的总量无区别,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口服给药增加%,直肠给药能加速奏效时间,提高疗效。

◆药物吸收部分不通过肝脏和胃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和胃中发生化学变化而改变药物性能,同时也可减少药物对肝脏和胃的毒副作用。

◆对于重症、昏迷不能口服者,直肠给药简便易行,不受条件限制,便于急救。

直肠滴入操作方法

◆核对姓名,治疗单,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将所需直肠滴入的药液装入输液瓶,搅拌均匀(温度控制在38.5-40℃,特殊药物除外);

◆接上输液管,剪掉过滤器、拔去头皮针,排气后,关闭输液器调节器,接入一次性直肠滴入导管,前端5-10cm左右涂上石蜡或其它润滑剂;

◆选择适宜体位(卧位或俯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抬高床尾约15°,臀下垫护理垫,臀部抬高10cm-15cm,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暴露肛门。将弯盘置于臀下。

◆右手将直肠滴入导管经肛门插入直肠内:儿童5-10cm,然后松开输液器开关,待药液滴过莫非管后,操作者可用右手将莫非管上端的输液管折闭,同时挤压莫非管,将输液管中剩余药液挤入直肠内(挤压时,不要用力过大,要缓慢将药液挤入直肠内,因为用力过大或过快容易产生便意感,小儿可能迅速将药物排出);

◆药液滴完,关闭调节器,用左手捏紧直肠滴入导管反折(以防药液返流),用卫生纸包住直肠滴入导管前段,拔出直肠滴入导管,放于污物桶内,让患儿稍作休息即可。

◆用卫生纸轻揉肛门片刻,嘱病人屈膝仰卧,抬高臀部,静卧半小时以上。

◆整理用物,洗手

◆再次核对病人信息,记录

◆交代注意事项:嘱病人尽量延缓排便时间使药液至少保留30min以上,并告知患者15min变换体位(左侧卧位-平卧位-右侧卧位)。使灌肠液在肠道中有足够的作用时间,必要时深呼吸以利于药物的保留吸收。

直肠滴入疗法的治疗范围

小儿外感高热、小儿便秘、肠梗阻、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细菌性痢疾等。

直肠滴入禁忌证

◆严重肛疼,急腹症疑有肠坏死穿孔患者禁用;

◆消化道出血和各种严重疾病晚期病患。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直肠给药前,了解病变部位(如慢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故采用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多见于回盲部,应采取右侧卧位);

◆直肠给药前,需要嘱患儿先行排便;

◆直肠给药的温度控制在38.5-40℃之间;

◆直肠滴入每日1-2次或遵医嘱,直肠滴入总液体量不应超过毫升;

◆直肠滴入给药后,患儿出现轻微腹泻,属正常现象,腹泻较严重的,可暂不直肠给药,也可减少给药的液体量,由直肠滴入改为直肠注入给药;

◆直肠给药后,10分钟内排出者,让患儿休息10分钟后,将药液减半,再直肠给药1次(也可在直肠给药药液中加入-2针1-2mg或2%利多卡因针1ml以减少肠蠕动);直肠给药20分钟后,药物的有效成份已吸收2/3,超过20分钟排出药物者,可以不重复给药。

◆直肠滴入的速度一般根据患儿年龄,体质进行调节,一般在每分钟60滴左右;

◆为提高疗效,要掌握:肛管要细,插入要深,液量要少,流速要慢,温度要适宜,直肠滴入后要静卧原则:左侧卧位-平卧位-右侧卧位;

◆直肠滴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急、应立即停止直肠滴入,进行处理(启动应急预案)。

直肠滴入在儿科临床中运用

(一)小儿高热

直肠滴入药物:银花、生石膏、板蓝根、黄芩、连翘、知母。

  随证加减:高热抽风加白僵蚕、钩藤;咽痛加桔梗、山豆根;呕吐加藿香、竹茹;食积去石膏加鸡内金、枳实。

  上药水煎取汁mL,药温37℃,分2次直肠滴入并保留30min,每日1剂。药物剂量随年龄不同而异,3d为1个疗程。

(二)便秘

直肠滴入药物:生大黄、枳实、火麻仁、杏仁、莱菔子、槟榔。药水煎取汁mL,早晚分2次直肠滴入,每日1剂,5d为1个疗程。

(三)细菌性痢疾

直肠滴入药物:黄连、黄芩、黄柏、秦皮、白芍、白头翁

  上药水煎取汁mL,小于1岁者每次30mL,1-3岁者每次40mL,大于3岁者每次50mL,微温直肠滴入,2次/d,3d为1个疗程。

(四)小儿泄泻

直肠滴入药物:葛根、苍术、黄芩、白术、扁豆、茯苓。 

  上药水煎2次,取汁浓缩至mL,每次以20-50mL直肠滴入,2次/d,5d为1个疗程。

(五)肾功能衰竭

直肠滴入药物:生大黄、龙骨、牡蛎、槐花、蒲公英。

上药水煎取汁mL,待凉至38℃低位直肠滴入,保留30min,1次/d,2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2周。

(六)肠梗阻

直肠滴入药物:川厚朴、莱菔子、枳实、木香、乌药、芒硝、生大黄、黄芪。

上药水煎取汁mL,早晚分2次直肠滴入,每日1剂。

(七)小儿肺炎

直肠滴入药物:炙麻黄、杏仁、生石膏、厚朴、黄芩、桑白皮、半夏、银花。

上药煎取mL,每次30-50mL,直肠滴入,每日2次。

问题与对策

(一)流速不畅问题

可左右移动或挤压肛管,必要时检查有无粪块阻塞。

(二)体位问题

根据年龄特征可采取仰位,侧位,俯趴位,1岁以内的小儿可采取仰位或者哺乳位,1岁到4岁的小儿可采取俯趴位,最好趴在家人的腿上,分散其注意力,最好别让他们看见操作过程,避免让其误解是在打针,4岁以上小儿及成人尽可能采取左侧卧位。

(三)温度问题

实践证明38.5℃-40℃最好,一般最好调在40℃,因为抽取药液后至注入病人体内温度还会有所下降,特别是冬天整个操作过程要迅速,以免温度过低导致患儿很快腹泻将药液排出。

温度过高或过低,患者均可出现便意。

(四)深度问题

应根据病种不同,年龄不同,治疗目的的不同有所区别,灵活掌握。如溃疡性结肠炎,各种腹泻病人一般都要插得稍深一些,一般在10cm左右,药液保留时间可长些。

(五)药液的用量

6个月~1岁:20ml/次

1岁~2岁:30ml/次

2岁~3岁:40ml/次

3岁~5岁:50ml/次

5岁以上:50ml~ml/次

每天使用次数均为2次。

(六)保留时间问题

一般直肠注入后应保持原体位30分钟左右,但临床上除了成人和婴儿可以做到外,大多数的2-5岁小儿不会听话,我基本上都是让小儿直肠注入后擦干净屁股就可以起来自由活动,只要不让其哭闹,或坐车颠簸就可,临床上没发现30分钟以内把药拉出来的问题。

如药物不能保留有便意时,可抬高病人臀部,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压。

《北京长太创新中医药研究院—特色疗法技术》

培训特色:

长太纯中药绿色疗法

长太纯中药直肠滴灌

长太纯中药穴位贴敷

长太纯中药鼻病治疗

长太熏蒸雾化疗法

生物全息诊疗法

长太特色疼痛疗法

长太特色妇科疗法

长太小儿手诊

长太穴位割治

小儿推拿

门诊营销

培训方式:

面授:随到随学,学会为止,包教包会,一般3-4天即可掌握,实践式教学,实践加理论,保证每位学员自己操作,熟练掌握这项技术并顺利开展,有强大的后期咨询指导团队,一次收费终身受益,以后随时过来进修都是免费。

函授:学习交费后,发书本资料,内部教材,学习优盘,可以进入学员群参与全国各地学员交流,学员群相册空间及共享有我处的教学视频还有大量处方及资料供学员参考,有不懂得可以咨询同学及在线老师,还可以电话咨询老师辅导学习。

长太纯中药绿色疗法优势

大大降低医疗风险大大降低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疗效高省时操作简便

费用低效益高

符合国家政策大环境

目前门诊已经13年无输液,日门诊量平均-人次高峰可达人次

报名方式:

1、许老师

2、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nggali.com/glzf/91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