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走进上海江桥批发市场菜品丰富要

 

在长江的入海口,有一座国家中心城市——上海。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交通、科技等中心,而且是一座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地处长江经济带这样一个龙头区域,上海地区的蔬菜都产自哪里?今年蔬菜的收成如何?市场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江桥批发市场,自年8月14日从真如市场整体搬迁到曹安公路之后,大宗蔬菜的成交量一路飙升,目前全年交易量大约在万吨左右,交易额达到60到70亿元。

虽然占地只有亩,但江桥批发市场却是上海市大宗蔬菜批发量最大的一级蔬菜批发市场,全市的大部分蔬菜市场和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配送中心及单位团购都到江桥蔬菜批发市场批发所需的蔬菜品种,同时这个市场的蔬菜也销往江苏、浙江等邻近的县市。

—1—

这里每天进场的商户淡季在三百多个,高峰的时候会有四、五百家。记者还了解到,江桥批发市场每天交易量比较大的蔬菜品种是西红柿。辽宁省辽阳市的曹建从年开始,就在这里从事西红柿的批发生意。

年,曹建每年能卖出吨西红柿,到了年,他几乎每天都能在上海卖出到吨,特别是最近这五年,西红柿的销量逐年猛增。

曹建商户:每斤东北的在2.2元左右,内蒙古的在3元钱左右,宁夏的在1.9元到2元之间。内蒙古的西红柿,第一个是品相好、卖相好、果形好,卖价比较高。

曹建商户:宁夏西红柿吧是露天西红柿,没有光泽度,没有内蒙古西红柿光泽度(好),色泽不算好,稍微差一点。

曹建商户:东北冷棚的西红柿跟赤峰的西红柿,你对比一下,就能看出它光泽度不够,(赤峰的)这个发亮,这个有果形,有差距,所以价位不一样。

十五年来,曹建在江桥批发市场的西红柿销量一直排名第一,从最初与市场磨合,到现在与市场双赢和共赢,曹建就像一位经纪人,将全国各地的西红柿卖到上海。

曹建商户:每年我们的营业额,按毛利来说一亿元左右,我们的个人利润也在到万元左右,跟以前是没法想象的,当初我们就是租房子住,现在我们在上海有两、三套房子,不一样了。

曹建商户:党的惠民政策,像我们种地,三农政策给我们很多免税,扶持我们经济发展,无息贷款、运输成本也好,包括高速绿色通道、全程免费,这也无形中降低成本,光高速费来说,一斤成本就加了1角5分,平均算一斤菜不优惠,没有党的政策,没有国家扶持,一斤蔬菜最少要加3角到3角5分。

—2—

山东人彭海阳年来到上海,第二年就开始在原来的真如市场卖蔬菜,他和曹建一样,已经在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扎根了15年。

彭海阳主营的蔬菜品种是大白菜和青甘蓝。每天大约销售大白菜60吨,青甘蓝15吨左右。

彭海阳商户:以前7角左右(一斤),这两天能卖到8角左右。这个白菜是,好在哪里呢,就是说耐储运,而且还是黄心的,炒出来有点发甜,好吃。

彭海阳商户:中甘21的好处呢,就是它外面和里面都是发青的,它薄,就是说炒出来比普通甘蓝,包括卷心菜要好吃。

最近这五年,彭海阳在江桥批发市场的大白菜生意越做越大,每天的营业额都在十几万元以上,每年上百万元的收入,让他已经融入了上海的生活。

—3—

安徽小伙子程振,来到江桥批发市场只有三年的时间。现在,他负责高大召的蔬菜基地在上海的销售工作。

高大召是江苏徐州人,5年前来到河北省康保县,搞起了蔬菜种植。现在,他种植了多亩娃娃菜、多亩西兰花、多亩白花菜、0多亩生菜,还有近几年从日本引进的亩新品种绍菜。

绍菜的外观有些类似瘦版的大白菜,但是口感却比大白菜要好,它的生长周期为55天。

每天,程振从河北省康保县运来的蔬菜,像西兰花、大小娃娃菜、西芹等等,一百多吨很快就能卖完。

程振说,尽管他来到江桥批发市场的时间不长,但是却感受到了市场每年都在变化。服务越来越完善、食品安全越来越严格。年,他每天的销量大约在60吨左右,年,每天达到了吨左右,两年的时间,销量翻了一倍。

程振商户:就拿小娃娃菜来说,平均价大概在2元到2.5元一斤。

程振商户:这个是大娃娃菜,卖到1.5元到1.7元(一斤)。

程振商户:这是大西芹,合到1.5元一斤。

程振商户:西兰花也是我们自己种的,3.5元到4元这个价格。

程振商户:像绍菜是一个新品种,比大白菜口感还要好,吃起来脆、甜。

这几年兴起的新品种蔬菜——绍菜的批发价格大约在一元两角左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销量在逐年上升。

—4—

在江桥批发市场,记者注意到在市场里悬挂着一块液晶屏,上面实时滚动着所有蔬菜品类的检测结果。

卢永峰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蔬菜部经理:如果一旦发生了不合格,那么我们会在这块牌子上进行公示,让所有的(批发商)都能知道来卖货,哪家(货)能卖,如果出了问题就不要去销售了。

针对市场里所有蔬菜品类的检测,从每天一早就开始了。抽检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对市场里全国各地的蔬菜采集样本。

王炜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蔬菜部监管组监管员:平均一天的话是个。

钱爱萍,是江桥批发市场检测站的站长,明年她就要退休了。15年来,她一直负责食品安全工作。

钱爱萍说,她最不愿意看到农民种出的蔬菜运到市场以后,被检测出不合格,最终被销毁的事情发生,这样对于经营户的损失非常大,所以从源头上能够控制蔬菜的品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

钱爱萍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检测站站长:我们最多的一年销毁量是在多吨,去年我们销毁量是70多吨左右,量越来越少,一旦不合格,就不可能再出我们这个市场。我们最近批次的话一个,是在8月20日菠菜农残超标,进行了一个就地销毁,销毁的数量是30公斤,超标的是毒死蜱,是农药的这个残留超标。

记者:标准是0.02(毫克/千克),现在检出是0.34(毫克/千克),应该是超了0.32(毫克/千克)。

钱爱萍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检测站站长:对。

市场负责人卢永峰告诉记者,这五年来,由于江桥批发市场建立了信息平台,如果因为季节和天气的原因造成了某些蔬菜品种的短缺,他们会第一时间组织设在全国各地89个外延蔬菜基地,优先调货供应上海市场,满足市民的需要,这样一来,就有效地避免了蔬菜价格产生大幅的波动,市场供应相当平稳。

卢永峰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蔬菜部经理:咱们现在江桥市场提出就是跟着纬度去吃菜,什么意思呢?咱们在冬季的时候北方缺菜,咱们所有的菜从南方供应,包括海南、广东、云南,如果在夏季的时候,咱们南方蔬菜到北方来供应,包括我们选择河北、内蒙古,跟着纬度走,改变我们原来的那种观念,感觉反季节的菜不好,现在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

15年,卢永峰从一名工作人员成长为管理者,亲眼见证了市场的巨大变化。年,江桥批发市场的蔬菜交易量只有45万吨,到了年,已经上涨到了万吨,尤其是近五年,每年交易量都保持在万吨以上。与此同时,江桥批发市场职工的工资,也在15年间增长了5倍。

▼视频长约3分钟,建议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nggali.com/gljs/9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